
先来一张福利
很少有人知道,作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沪东造船厂雄心勃勃地上马“新三大计划”中的重要一项:053型导弹护卫舰(小型导弹火炮舰)最初设定的指标极为激进,根据目前可以查询到的资料看,最初设想的053型导弹护卫舰是一艘既有前后两座“红旗”-61舰空导弹双臂式发射架(可重复装填),又有两座双联装“上游一号”反舰导弹发射装置,还采用柴燃联合动力的对海对空“全能型”舰。

本厂长绘制的最初设定的053型导弹护卫舰想象图
当然,步子太大就会扯着那啥,别说上世纪七十年代了,就算新世纪初叶已过的今天,国产导弹护卫舰有没有实现柴燃联合动力都不大确定。因此以当时的技术条件,这个方案完全没有一丁点儿实现的可能性。
因此,海军只能退而求其次,将原本在同一条舰体上实现的对海和对空两个功能“一分为二”,将下一代导弹护卫舰可按照功能分为用于制空的防空导弹护卫舰和用于制海的反舰导弹护卫舰,两型舰艇搭配使用,构成导弹时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新一代护卫舰队的阵容。经过海军方面的首肯后,船舶工业部门开始进入相关的前期设计工作,由701所负责。
在1967年1月由701所提交的《053小型火炮导弹舰战术技术任务书》中,规划的是使用防空导弹的053K型护卫舰和使用反舰导弹的053H型护卫舰两个型号(不过,由于053H型这个型号被从6601型护卫舰的舰体基础上安装部分053H型的设备和全套武备凑出一的型简易型053所占用,因此真正的053H型的名称就此顺延成了053H1型)。

053H型护卫舰
直到上世纪80年代,053K型导弹护卫舰和053H1型导弹护卫舰都是当时中国造船工业可以自行建造出来的性能最好的护卫舰平台。

053H1型护卫舰
可是,不论是防空型的053K型护卫舰还是反舰型的053H1型护卫舰的性能都无法让海军方面完全满意。实际上,海军方面一直没有放弃将防空和反舰两大功能集成在同一条舰体上的努力,最为有力的证明就是在80年代701所提出的053C、053K1和053I型护卫舰这三个方案。
实际上,在053K型护卫舰首舰531舰尚在第二期工程施工状态时,海军方面于1978年按照中央军委批准的“小型导弹火炮舰”(即导弹护卫舰)战术技术性能指标重新修订了053型导弹护卫舰的性能要求,正式开启了历时六年,先后经历053C、053K1和053I三个阶段方案代号的研制之途。
鉴于053K型护卫舰选用的390型舰用柴油机可靠性不佳,053C型方案的主要精力就被放在解决柴油机可靠性,为防空、反舰“合为一体”的053提供一个良好的舰体平台。1979年12月召开的053C舰方案设计审查会上确定053C型导弹护卫舰选用PC-25型柴油机取代390型柴油机作为主动力,其余的武器和电子设备配置和053K型护卫舰基本相同,只是舰体长度比053K型护卫舰稍稍加长。

本厂长绘制的053C型导弹护卫舰方案想象图
但是事与愿违,PC-25型柴油机样机测试长期不过关而被迫下马,导致053C型导弹护卫舰方案搁浅。在1981年4月中央军委批复的“小型导弹火炮舰”战术技术任务书中被迫继续使用390型舰用柴油机为主机,至此也宣判了053C型方案的“死刑”,接下来海军只能在稍稍加长的053K型舰的舰体上“螺蛳壳内做道场”,研究如何把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集成在同一条舰体上这一难题。
同时,中央军委在“小型导弹火炮舰”战术技术任务书的批复意见中还提出考虑装备“鹰击-8A”型舰舰导弹(彼时“鹰击-8A”型舰舰导弹已经完成设计定型,计划就是要装到053系列护卫舰上作为反舰火力的,053H2型导弹护卫舰也采用该型导弹作为反舰火力)的可能性,相比体积庞大的“上游一号”旋转式发射架,采用一次性发射箱的“鹰击-8A”型体积更小、更灵活,可以实现在装一部“上游一号”发射架的空间内安装四具“鹰击-8A”型发射箱,在维持最低限度的反舰火力(四枚导弹)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利用护卫舰有限的空间。

本厂长绘制的053K1型导弹护卫舰方案想象图
根据军委的这条批复意见,701所拿出了053K1方案,该方案取消了舰体后部的“红旗”-61舰空导弹双臂式发射架和相应的弹库,留出来的空间布置了四具向前部两舷发射的“鹰击-8A”型导弹发射箱,以牺牲一半防空火力的情况下获得和053H型更强的反舰能力。
不过,海军对053K1这个方案并不满意,由于“红旗”-61型舰空导弹性能长期不达标,再要减半配置的话那么所谓的“防空导弹护卫舰”将成为只有花架子的“噱头”。这在当时空中威胁日趋增加而自身防空火力依然主要依靠舰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完全无法接受的。
为此,在1983年8月召开的053K1型“小型导弹火炮舰”技术设计审查会上,海军方面提出取消舰尾的79式双联装100毫米舰炮,在舰炮原来的位置四座“鹰击-8A”型舰舰导弹的新要求,以达到保留两座“红旗”-61舰空导弹双联装发射架和弹库的目的。于是701所放弃了053K1的方案,再一次经过技术设计修改后提出了新的053I方案。
053I方案取消了舰尾的79式双联装100毫米舰炮,在原来的位置安放了四具向前方两舷方向发射的“鹰击-8A”型反舰导弹发射箱并保留了053K型舰体后部的“红旗”-61型舰空导弹双联装发射架和弹库。

本厂长绘制的053I型导弹护卫舰方案想象图
但是,由于“红旗”-61型舰空导弹迟迟无法定型,连第二艘053K型导弹护卫舰532舰由于长期得不到导弹而始终以一副“火炮型护卫舰”的样貌示人,再加上军费的紧张,中央军委不得不在1985年做出决策:053I型方案下马!

始终是一艘“火炮型护卫舰”的532舰
虽然053C、053K1和053I在当时各有其合理性,理论上也具备落实的可能性,但结合当时的技术条件,想要让这些方案落实却并不容易。
首先,在整个上世纪80年代,“红旗”-61舰空导弹始终达不到哪怕是最低限度堪用的程度,直接宣判了053K型导弹护卫舰这个舰型的死刑,于是053K型舰仅仅只造了两艘,第二艘甚至直到退役都只是一条“火炮护卫舰”的状态,哪怕是第一艘531舰的状态也没好到哪里去!既然053K型如此拉胯,那么基于053K这个舰体衍生出来的053C、053K1和053I方案自然也成了无根之水,没有开工建造也就顺理成章了。

退役后停泊在青岛海军博物馆的531舰
况且,当时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全国中心是经济建设,军队则进入了“军队要忍耐”的军备建设低谷期,即便给053H和053H1型护卫舰换装“鹰击-8A”型反舰导弹这种可行度非常高的改装,以当年的军费开支也是万万支撑不起的。宝贵的“鹰击-8A”型反舰导弹只能优先装备“挤出经费”建造的053H2型全封闭导弹护卫舰。

053H2型护卫舰
何况,虽然“鹰击-8A”型反舰导弹相比“上游”系列反舰导弹而言发展潜力更大,但在当时还不具备超视距攻击能力,性能并不比改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上游二号乙”型反舰导弹有多少提高,弹头威力更是不如。所以“鹰击-8”系列并没有对“上游”系列形成明确的优势,实际上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鹰击-83”型反舰导弹定型并投入量产后,“鹰击-8”系列才开始逐步取代“上游”系列,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标准反舰导弹。
当然,无论是053C、053K1还是053I方案反映出来的“053系列的后续发展应该同时配备舰对空导弹和舰对舰导弹”这个诉求毫无疑问是具有极大前瞻性和合理性的。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了第一款同时装备反舰导弹(起先装备“鹰击-8A”,后期升级为“鹰击-83”)和防空导弹(“红旗-61乙”)的053H2G型导弹护卫舰,终于解决了“053系列的后续发展应该同时配备舰对空导弹和舰对舰导弹”这个命题的“有无问题”。

053H2G型护卫舰
而上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053H3型导弹护卫舰则宣告了053家族经过二十多年的技术进化,终于达到了“053型应该同时配备舰对空导弹和舰对舰导弹”的设计初衷,成为一型既有防空能力,又能有效实施对海作战的护卫舰,甚至还因为能够携带直升机而“超额”完成了目标。

053H3型护卫舰
虽然“053型应该同时配备舰对空导弹和舰对舰导弹”的设计初衷实现得有一点点晚,但放眼小小寰球,又有几国家能做到这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