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美国股市大幅下跌的传导效应:美国股市近期大幅下挫,标普500指数2天下跌10%,是历史少有跌幅,市场恐慌情绪蔓延至全球。 亚太股市受此影响,出现同步下跌。
3、补仓效应:美股这次少有的急跌,估计有大量投机者有融资平仓压力,爆仓的也多,就会卖出其他地区的股票,来弥补美股亏损。
另外,虚拟货币为什么近年来没起到避险作用,而是跟随美股下跌呢?这是因为,近几年,大量机构投资者(如对冲基金、ETF、投资银行)进军虚拟货币市场,这使得比特币等资产越来越像“风险资产”而非“避险资产”。
当股市下跌、市场避险情绪高涨时,市场的美元流动性紧张,这些机构往往同步抛售高波动性资产(包括科技股和虚拟货币)换回现金,以应对潜在的风险或赎回需求。
简单来说:虚拟货币并没有完全摆脱“高风险资产”的身份,在系统性风险面前,它不像黄金、美债那样能稳定价值,反而更容易被抛售。
作为个人投资者,如何去面对这样的市场呢?个人觉得,不要盲目去抄底,“华尔街有句名言叫“不要接飞刀”。 股票暴跌时,你以为捡到便宜,结果往往被割得遍体鳞伤。 如果有持仓,并且看好它,去掉杠杆,长期持有即可,无论你有多少钱,只要有较大的杠杆,随时可能就出局了。市场会怎样互相影响?就拿我来说,虽然不是证券从业人员,但客户很多是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股市也会影响我客户的业务增长。我在股市也有持仓,股市下跌也会影响我的消费能力。这几天美股大跌,那么一个美股上市公司客户的相关业务,可能就会推迟一堆时间。A股的下跌也会影响中国的金融机构,那么相关的业务也会收到影响。那么我如何应对呢?我的应对方法是压缩成本,公司低成本运作,而且在个人日常生活里开源节流:比如清明节我就没去旅游,节假日旅游价格高,拥堵,没什么消费体验,昨天上网一看,很多人堵在深中通道几小时出不来。比如去新加坡旅游,过去我考虑的是头等舱往返,大概1万左右,但是股市下跌了,我如果去就会考虑经济舱了,可以省7000多。比如今年续车保,我就不要车损险,这样每年节省近3000元,因为我开车这么多年,10几年内没出过任何事故,再说车的残值也不高,大不了换新的。比如前几个月我把外地房子卖了,一方面变现,另一方面不用付每月的几百元管理费什么的。
更多专业分析文章
仓都加满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中所列公司或股票名,仅是案例分析,不作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