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从东斯拉夫部落的形成,到莫斯科公国的崛起,再到沙皇时代、苏联时期以及当今的俄罗斯联邦,这片土地几乎每个世纪都在战火中度过,而这个国家似乎总是在战争中塑造自己。
尽管俄罗斯军队频繁参战,但他们的表现却并非总是令人称道,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俄罗斯军队在许多战役中表现不佳,甚至屡屡遭遇惨败,但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俄罗斯总能奇迹般地逆转局势,最终取得胜利。
为什么俄罗斯的军队总是显得“好战”却不“善战”?他们在面对外敌入侵时,依靠的究竟是什么?俄罗斯究竟是如何在一次次的生死边缘顽强生存下来的?
莫斯科的崛起公元6世纪,东斯拉夫人在第聂伯河流域逐渐形成部落联盟,成为今天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共同祖先。
当时这些部落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他们以农业为生,生活相对原始,直到9世纪,东斯拉夫人建立起了一个重要的公国——基辅罗斯,而基辅则成为了东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基辅罗斯的建立为后来的俄罗斯帝国奠定了基础,只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个公国的繁荣没有持续太久,随着内部贵族争权夺势,公国逐渐分裂成了许多小国。
1240年,蒙古金帐汗国的军队攻陷基辅,罗斯地区被迫成为蒙古的附庸,从此罗斯人陷入了长达240年的蒙古统治。
东斯拉夫人多次尝试摆脱蒙古的压迫,但始终未能成功,蒙古人的统治不仅带来了沉重的税赋和掠夺,还深刻影响了罗斯地区的军事和政治结构,可以说蒙古人的铁蹄让罗斯人学会了如何在外敌的强压下生存。
在蒙古统治的漫长岁月中,罗斯人并没有完全屈服,尤其是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崛起,成为反抗蒙古的主力。
1380年,莫斯科大公季米特里在顿河边的库利科沃战场上,率领15万大军与金帐汗国的20万大军展开决战,这场战役历来被视为罗斯人争取独立的关键一步,虽然战后蒙古人卷土重来,但这并没有阻止莫斯科的崛起。
蒙古的衰落给了罗斯人喘息的机会,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拒绝向蒙古人进贡,标志着蒙古统治的彻底结束,从此莫斯科大公国逐步扩展,吞并了周边的东斯拉夫地区,成为了俄罗斯帝国的雏形。
随着莫斯科大公国的扩张,1547年,伊凡四世(人称“雷帝”)加冕为沙皇,俄罗斯帝国正式成立,之后俄罗斯的扩张政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彼得大帝执政时期(1682年—1725年),俄罗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彼得不仅提出了“西化”改革,还通过与奥斯曼帝国和瑞典的战争,提升了俄罗斯在欧洲的地位。
彼得大帝显然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帝王,但他的军事才能却屡屡备受质疑,例如在对瑞典的北方战争中,彼得大帝的军队一开始惨败,甚至连首都莫斯科都差点失守。
但彼得并没有放弃,他通过全国动员,重新集结军队,最终在波尔塔瓦战役中逆转战局,击败了瑞典。
彼得大帝去世后,叶卡捷琳娜二世(即“凯瑟琳大帝”)继位,进一步推动了俄罗斯的扩张政策,她通过参与瓜分波兰的行动,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纳入了俄罗斯的版图,只是尽管俄罗斯在扩张过程中取得了许多胜利,但每一次战争的背后都是无数的伤亡和艰难的抉择。
不到加时不会打19世纪中期,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开始受到严重挑战,1853年,沙俄与奥斯曼帝国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
这场战争原本是俄罗斯想要进一步扩展势力的行动,但却因为英法等强国的介入,最终陷入了困境,在克里米亚战场上,俄军面对英法土联军的联合进攻,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俄罗斯在技术和军事组织上的严重落后,俄军的装备陈旧,后勤能力薄弱,士气低迷,最终在战争中惨败。
这次战争不仅打击了俄罗斯的国际声誉,也让国内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意识到,如果不及时进行改革,俄罗斯将无法在国际舞台上立足。
20世纪初,沙俄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东北地区,长期驻扎在该区域的俄军引发了日本的不满,随着双方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利益冲突加剧,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是俄罗斯自信心的一次重大打击。
俄国的计划是让太平洋舰队坚守,等待波罗的海舰队前来援助,然而由于国内组织效率低下,俄国的海军在对马海峡被日本海军彻底击溃。
陆战方面,虽然俄军在初期占据了一些优势,但日军的顽强反击让俄军无力招架,最终迫使俄国签订停战条约,承认失败。
日俄战争让世界看到了俄罗斯的军事弱点,也让国内的革命情绪更加高涨,沙皇政权在这场战争后,逐渐走向了衰落的边缘。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党人夺取政权,成立了苏维埃政权,经过几年的内战,苏联最终站稳脚跟。
斯大林上台后,迅速推进工业化,试图将苏联打造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然而这一过程中,苏联军队的战斗力却备受质疑。
1939年,苏联进攻芬兰,爆发了“苏芬战争”,这本该是苏联轻松获胜的一场战争,但却让世界看到了苏军的糟糕表现。
500万苏军对阵仅有数十万芬兰士兵,尽管最终苏联取得了胜利,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芬兰军队灵活的游击战术和顽强的抵抗让苏联损失远超预期,但这场战争让希特勒低估了苏联的军事实力,为后来德军的入侵埋下了伏笔。
1941年,希特勒突然对苏联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苏德战争爆发,德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推进到莫斯科近郊,苏联军队损失惨重。
面对德军的强大攻势,苏联似乎无力抵抗,不过斯大林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并发动全国动员,最终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逆转了局势。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苏军在这场战役中顽强抵抗,最终包围并歼灭了德军第六集团军。
之后苏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再度获胜,开始了大规模的反攻,最终一路推进到了柏林,彻底击败了纳粹德国。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试图扶持一个亲苏政权,可面对阿富汗游击队的顽强抵抗,苏军陷入了长期的游击战泥潭。
尽管苏联在军事上占据优势,但战争的经济负担让苏联不堪重负,国际油价的下跌进一步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危机,最终苏联在1989年撤军,阿富汗战争成为了压垮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一段动荡时期,1994年车臣宣布独立,俄军随即发动了第一次车臣战争,谁料俄军在车臣的山地战中损失惨重,最终不得不签订停火协议。
1999年,普京上台后,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普京采取了灵活的特种作战策略,成功击败了车臣叛军,重新夺回了车臣的控制权,这一胜利大大提升了普京的国内声望。
2022年,普京宣布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引发了俄乌战争,尽管俄罗斯军事实力强大,但战争进展并不如预期顺利。
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的表现频频令人失望,战斗持续的时间远超预期,显示出俄罗斯军事能力的不足。
战争至今仍在持续,俄罗斯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然而纵观历史,俄罗斯总是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逆转战局,或许这一次,俄罗斯依然会在困境中找到生存的出路。
参考资料:
1.《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再现两大帝国史诗性战斗[J].深圳晚报, 2015.
2.冯绍雷. "关于日俄战争历史地位的再认知." 史学集刊 5(2011):14.
3.· 赵士国,刘自强. 俄罗斯帝国盛极而衰的理性追溯.《CNKI;WanFang》,2005
4.孟伟,熊震,王连喜等编著.《演变后的俄罗斯》.深圳.海天出版社.2010.6
俄罗斯是一个贪婪残暴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