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教宗自述:回眸我在张掖当教师奉献青春的那些年代(中

伏生百年 2024-03-31 04:36:28

上海青年活泼开朗,善学爱动,不少人无师自通,他们中藏龙卧虎,技高一筹,蕴藏着一批文武双全、文体兼备的能人。在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溜冰等项目中都有些技艺精湛的高人。最早活跃在体坛上的项目是篮球,以“未来的小学教师”命名的“小教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身材匀称,身高均不过1.8米,个别队员还身单体弱,但他们技艺娴熟,动作灵活,技巧多变,弹跳力强,进攻快速,配合默契,传球稳准,上篮快捷,在赛场上就球艺多变,精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人们观看“小教队”比赛是一种愉悦的享受。

如中等个子的张文卿,个人技术娴熟, 弹跳力极佳,注重默契配合,他出其不意传递的妙球,十分精彩,令人叫绝;李玉斌是个“左撇子”,左臂单手投篮命中率高,众人称好;张祥瑞打球沉着稳健,球风还是大家认可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他孜孜追求的目标;包德昌身材魁梧,场上拼抢也激烈,但不失友谊;唯有魏国生身高刚过1.7米,但灵活,跑动快,弹跳也不逊色,这样已能补拙,比赛中就能游刃有余。

李教宗

“小教队”胜多败少,只要有赛事,球场上里三层外三层球迷数千,钟鼓楼球讯海报一贴,远在平原堡的球迷都会赶来,盛况空前,看球赛成为人们心仪的盛事。足球在范文华、吴京宝倡导下,从无到有,成为青少年酷爱的一项体育运动。

交谊舞舞姿优美、轻盈,是交流、健身活动项目,上海青年大多喜爱并融入其中。张掖交谊舞的兴起、发展、普及,跟他们密不可分。最早在师范速成训练班教室或学校露天场地,先有知青相互为伴,逐步吸引社会上爱好者参与,进而推进到企业、部队单独兴办,以致发展到打破地域,定期由工会售票控制入场人数,使交谊舞成为现代文化的主要元素。

师范速成班结业后,我到农村学校工作,学校让我担任六年级毕业班班主任,这对刚出校门缺乏教学经验的我来说困难的确不小,那时我刚16周岁,而班里却有多名20多岁当了爹妈的小学生,在这些当了爹妈的学生中,有几名是初小毕业,辍学多年,跳过五年级直读六年级的,学习困难就不少;有的家离学校十余里,早起晚归上学,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需要他撑起整个家;有的还抚育着婴幼儿,学习起来干扰也不小。有一年新学期开学不久,一位家在学校附近的女同学前来请假,要“奶娃娃”去。当时,我十分惊讶,原以为奶娃娃是她妈妈的事,岂不知她就是一名在哺育婴儿喂着奶的妈妈小学生。一边求知识学文化,一边负起当妈的责任,这真是建国初期,翻身农民朴实求知脱盲的生动写照。

那时,能念到小学毕业十分稀罕,家里是要操办一番的。一些家长很早就告诉亲友,孩子毕业那天你得买条红绸到学校门口撑一撑脸面。学生毕业典礼刚结束,校门外挤满了家长和闻讯赶来的亲戚朋友,他们手里拿着红绸等着给自家或亲戚的孩子披红。一些离校较远的家长还牵来牲口让身披红绸、胸戴红花的毕业生骑上驴、马风光地回家,进村时还燃放鞭炮,个别还敲锣打鼓,被簇拥着在村里绕上一圈,迎进家门设下宴席,盛邀老师和亲朋以示庆贺。老师是座上客,盘腿而坐于炕上的方桌边,一道道菜肴端上桌,主人接连不断地劝客人“一手吃”,开始还误认为是当地民风习俗,很不自在放下左手,用右手用餐,过后才知是主人盛情劝客的日常用语。

人生的磨砺是难忘的,也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除繁忙的教学工作以外,还安排不少政治学习或集体搞运动。记得一次安排全乡教师集中到上崖村小学学习,之间相隔有十几里地。去时天还大亮,待结束学习已是夜深人静,伸手不见五指。返回的路要翻过沟壑、越过沙漠,大都步行走地埂子。有时细心的人带个手电筒,走在一字排开的队列前,好似长蛇一般蜿蜒追随。在途经下寨村时,正值村民往耕地上浇水,夜色里眼前是白茫茫的一片,稍不留神就会掉进水沟或浇了水的田地里。一位女教师走着走着,一脚踩空就掉进水浇田里,忙喊“唉哟!不好了!我的孩 (鞋)子掉了”。我们一行人都吓坏了,结果,是她的鞋掉了, 闹出了一场笑话。

1958年我跨入18岁,担任张掖县宣家闸小学校长。当时学校刚由初小转为完小,只有破烂不堪的几间教室,80余套桌凳,校院狭窄,占地面积小,既缺办公室又无办公用具。随着1958年“大跃进”的到来,一个普及小学教育的高潮来到,学生从原来的234名猛增到600多名,可以想象困难是不小的,尤其是当校长恰似一张白纸。当时我坚信两条,千难万难依靠群众就不难,千条万条党的领导是首条。

我一面向社队请示汇报求得支持,一面向群众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群众办学的深远意义,采取新旧社会对比,算没文化吃苦的细账,说服动员群众送来方桌、圆桌80余套和部分木料,还发动师生泥了土板凳40余套。在大队支持下,腾出了一个大庄院,师生动手拓土坯10万多块,在社队泥木工匠指导下,老师边教边学,挑灯夜战,拉土平整校院,解决了教学需要,社队还选拔8名知青当教师。接着还发动师生绿化校园,广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成立木工、饲养、理发小组。由于学校越办越红火,我被省政府邀请参加国庆10周年观礼,次年,又参加省政府组织的慰问上海支援甘肃建设职工家属代表团。

1960年困难时期,粮食供应紧张,副食品奇缺。当时我在宣家闸小学当校长,13名教师中有5名公办8名民办,公办教师的口粮, 也缩减到月供24斤粮、3斤油,民办教师则以代课记工由大队统筹分口粮,每月供给民办教师粗粮10余斤。农村公民办教师同在一个屋檐下,干的是一样的工作,除了繁重的教学工作,为巩固学额早晚还得走村访户上门动员学生返校。怎样让8名民办教师安心,有精力投入工作?于是我带头并做通其余4名公办教师的工作,将 24 斤细粮和民办教师的10余斤粗粮混搭一起,一个月13个人满打满算才200余斤粮,大家同甘共苦喝清汤吃大锅饭,一日三餐改为二餐,过低标准、瓜菜代的生活,那时,麸皮、麻渣、野菜、榆树叶、包菜根都是上佳食品,市场上根本没副食品供应,这样咬紧牙关硬挺了半年多。

1960年,我从农村调入城区的师范附小任校长,除教学外,校长还肩负组织教职工按“以粮为纲,抓瓜菜代,渡难关”要求,办小农场种粮种菜弥补副食品的短缺。师范附小在西门外有几亩薄地的小农场,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教师轮流在校厕垫圈起粪,记得1961年开春土地解冻时,围墙开裂倒塌,正在垫圈的唐佩琨老师还被压在墙下,幸好有惊无险。春耕前,积攒的肥料怎样送往小农场?那时,人瘦马乏,人都吃了上顿没下顿,哪有喂牲畜的料。乏瘦的骡马躺倒起不来,哪能驾辕套车,从生产队借来的皮车只有靠人驾辕,满满的一皮车农家肥足有两吨重。我将车辕架在自己身上,在崎岖不平的几公里土路上,每个教师都捏一把汗, 时时提醒,处处留神,生怕有点闪失。一路上,男女教师同拉一辆车,使沿途的学生和家长赞誉不绝,有的还投入送粪行列。

1962年,我被调入青年西街小学任校长,还兼任城区十所小学的联合团总支书记。主要工作除做好教师中团员教育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发展工作,重点是做好全团带队,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地开展少先队的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

记得1968年开展的主题队会是《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年初,各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就围绕主题,结合各校少儿实际,开展多种多样的大、中、小队活动。六一儿童节前夕,城区中小学大队长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议节目在东方红广场聚会展示主题队会活动的事宜,要求各校大队遴选一则短小精彩的节目参与六一集会公演,并在会议推选六一集会的主持者。活动主持者要对集会活动的程序、内容、讲话等内容充分讨论,办法由他们想,主意由他们出,困难由他们设法解决。我们团总支的成员只是给他们提建议,安排集会的具体事宜。这样不包办、不替代,让他们在数万人的集会上,在大舞台前当好小主人,发挥聪明才智,放手大胆地培养他们的组织才能。

那次六一主题集会,城区14所中小学,城郊长安、梁家墩、上秦、新墩全体队员及辅导员约2万人参加,聚集在东方红广场的大舞台前,围绕主题演节目,县二中王永余老师指导航模小组,在广场展示航模飞机表演,小飞机忽而凌云冲去,忽而俯冲直下,十分逼真,让少年儿童和城乡市民第一次领略了飞机飞行情景,大饱眼福,大开眼界。上万居民、职工、农民都闻讯赶来,盛会空前。后来,张掖团总支以团带队开展工作的做法,多年在省上少儿工作会议上交流,团总支也多次被评为县、地先进集体。

刚进入学校工作,看到老教师得心应手地刻钢板,我们觉得十分新鲜、好奇。在一张蜡纸上用钢笔写上密密麻麻的字,置放在油印机上来回推动滚筒, 一份份清晰的文字、图标就展现在眼前,当时多么想试一试。工作半年后,当上教导主任,正常教学需要众多的表册,如作息时间表、 课程表、每学期工作计划、考试试卷,逼着自己“鸭子上架” 刻钢板。起先,拿起铁笔在钢板上很不听使唤,线画重了,蜡纸就破了, 如若轻轻划过, 印出的表格经纬不明、 模糊不清,最难处理的是表格中横竖两线交叉,轻重、快慢的分寸把握不住,常常竖线下划时,就被横线挡道,即刻撕开个口子。在画表格时,还会遇到表格最外圈贴近的双线,因相邻过紧,要注意轻重搭配,否则,尚未开印,蜡纸绷到油印机上就撑破了。

刻字也有技巧与学问,刻字不宜过快,快则蜡纸易破,尤其像笔画连贯的汉字,如“来”“母”“身”“鬼”“里”等字,必须轻重适宜、快慢适当。刻字不宜过草,还要注意一张蜡纸上书写的内容不要过多, 字不得过小、过密,否则滚动来回几下蜡纸就会破掉。遇到错字、漏字或者一时疏忽刻破了蜡纸,可用点燃的烟头或刚熄灭的火柴,在错字的位置上轻熨而过,蜡纸消融后再轻柔补写。蜡纸破损也可挖去一方或几方格,裁上相当的蜡纸用胶水补在破损的缺口上, 再刻上字就可。刻钢板久了,就熟能生巧,不仅写字、制表娴熟,还能刻出精美的图案或美术作品来。简易手工刻字、印刷,陪伴着我在学校16年,1972年进入地区教育局,那时单位就用上打字机了,但基层学校还离不开刻钢板。

(未完待续)

0 阅读:0

伏生百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