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一堆白花花的稻子和米堆满整个展厅,空气里弥漫着稻谷淡淡的清香。
突然有人告诉你,这里面藏着500克黄金,被捏成了1000粒跟米粒差不多大小的“金米”。
然后预约之后进去,可以免费淘,每人15分钟,想拿多少是多少。
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离谱?它不是啥乡村寻宝游戏,而是艺术家杨烨炘在北京798艺术区搞的一场行为艺术——“淘金米”。
谁不喜欢黄金啊?
黄金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象征,男人女人的最爱,且不论这段时间国内的黄金价格疯涨。
杨烨炘这招够狠,他把500克黄金打碎,捏成米粒大小,混进一吨稻米里,然后敞开门让人随便掏。
15分钟,能淘到多少算多少,淘不到也不亏,反正免费。
这不就是天上掉馅饼吗?展厅里人头攒动,有人蹲着,有人跪着,手指头在米堆里翻来翻去,眼睛瞪得像探照灯,生怕漏掉一粒金子。
可这淘金米真没那么简单,500克黄金听起来不少,但捏成1000粒,撒进将近一吨稻米里,那概率比大海捞针强不到哪儿去。
一吨是1000公斤,1000粒金米混在里面,平均每公斤才摊上1粒,还得看运气能不能正好翻到。
有人淘了半天,手都酸了,结果一粒没捞着,站起来拍拍裤子上的米糠。
也有人运气爆棚,一下去就摸到一粒,乐得跟中了彩票似的。
淘金米的诱惑就在这儿——你明知道难,可就是忍不住想试一把。
杨烨炘说,这是个行为艺术项目。
艺术总是要有点深意,不能光看表面。
他把黄金和大米混在一起,又让人踩着粮食去找金子,乍一看挺有创意。
可再一想,这不就是在糟蹋粮食吗?
一吨稻米,那得多少农民顶着烈日弯着腰种出来啊?
我爷爷那辈人种了一辈子地,汗水滴进土里,换来的粮食是家里的命根子。
没人夸他们是艺术家,可杨烨炘把米倒在地上,撒点金子,就成了艺术展的主角。
有人说,这是在提醒大家珍惜粮食。
你看人们为了金子踩着大米跑,狼狈又疯狂,画面是不是挺刺眼?
杨烨炘站在旁边,像是想让大家反思:粮食和黄金,到底哪个更珍贵?
可问题是,他要真想让人珍惜粮食,为啥不直接捐点米给需要的人,非得拿一吨米来搞这出戏呢?
这米撒在地上,被踩来踩去,最后还能吃吗?
说不好听的,这不就是拿粮食当道具,浪费得明目张胆。
“淘金米”最戳人的还不是粮食本身,而是它把人性摆上了台面。
展厅里,那些淘金的人,有的手忙脚乱,有的低头不语,还有的甚至互相挤来挤去,就为了多摸几粒米。
杨烨炘站在一边,冷眼看着这一切,好像在说:“瞧,人性多贪婪,为了金子连尊严都不要了。”
杨烨炘用黄金当诱饵,把人性里的欲望勾出来,然后再反过来嘲笑大家,显得自己多高尚。
他这行为艺术,到底是想让人反思,还是想证明自己比别人清醒,还真不好说。
小时候常听爷爷讲种地的苦,春天插秧,夏天除草,秋天收割,一粒米从田里到碗里,得经过多少双手。
可到了“淘金米”这儿,大米不再是饭桌上的主食,而是成了艺术的道具。
粮食本该是养活人的东西,现在却被拿来玩这场欲望的游戏,到底是艺术升华了粮食,还是粮食被艺术糟蹋了?
有人觉得,杨烨炘是在用这种方式探讨价值。
黄金值钱,大米不值钱吗?
可现实是,黄金还是那个金光闪闪的宝贝,大米却被踩在脚下没人理。
展厅里的人眼里只有金子,谁会停下来想想这米有多珍贵?
杨烨炘或许是想借艺术发问,可这问题问得太虚了,最后留下的还是满地散落的稻米,和一堆没答案的困惑。
抖音账号:杨烨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