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中学公布的赴高校招聘2025年应届高层次优秀毕业生录用名单显示,录用的13名毕业生中,清华大学毕业生6人,北京大学毕业生4人,博士毕业生8人,硕士毕业生5人,且无一人为师范专业毕业 。此次招聘对象原本为2025年应届博士研究生,但符合某些条件(如本硕阶段获得至少3次国家奖学金等四项条件之一)的2025年应届毕业生,学历可放宽至硕士研究生 。这种招聘情况表明该校倾向于吸收高学历、名校出身的应届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
博士和清北应届生从事教师职业的优势先天优势
自身天资 :清北博士一般在智力上有一定优势。清北作为国内顶尖学府,其选拔的学生天资聪颖,尤其是本硕博均就读于清北者,在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上有过人之处。像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复杂高难度的知识内容,他们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并且传授给学生。例如在一些跨学科知识融合教学中,需要教师自身具有很强的学习及转化知识的能力,清北博士的天资有助于他们做好此项工作 。
学术资源与眼界 :他们接受了顶尖学府的教育资源和正规的学术训练。清北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优秀的师资队伍、前沿的学术讲座等,博士期间还参与到各种高端的科研项目中,这使清北博士具有广阔的视野。比如在学科科研前沿动态与中学教学结合方面,他们可以将清北开展的尖端科研成果以适合中学生理解的方式引入教学,使学生领略到学科最前沿的魅力,拓宽学生视野,为一些有科学探索志向的学生指引方向。
后天优势
文化素养与信任度 :一旦博士尤其是清北博士成为教师,会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文化素养。在家长和学生眼里,高学历(清北名校光环加持)的老师往往更容易获得他们的青睐和信任。例如对于一些讲究教育资源质量和名校品牌效应的家长来说,清北博士当老师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一种信心保证。
教学创新潜力 :他们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也有着更大的潜力。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他们接触到了多样化的学术交流和研究方式,这些经验可以迁移到教学中。例如把撰写学术论文时进行调研的严谨方法运用到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中;将大学学术科研中小组协作交流模式引入中学课堂组织小组讨论学习等。
非师范专业教师在中学教育中的表现教学信念层面
非师范专业初中教师在教育信念上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他们在学生管理信念上对管理内容、原则把握较为清晰全面;在课程信念上能清楚把握课程目标,注重课程多元评价;在教学信念上倾向于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注重先进教学技术;在学生学习信念上对学生学习目的认知明确,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教师角色信念上,认同教师多元角色,形成发展共同体。然而问题也存在,部分非师范专业初中教师自主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意识淡薄;科研意识不足;职业意向功利化;职前教学实践认识模糊;教育认知和价值取向脱离,知行不一 。
角色意识层面
对苏北某县的研究发现,非师范专业中学教师总体角色意识处于一般水平,且在群体内存在差异,这与性别、年龄等因素有关。在角色意识形成和发展方面受自身、任教学校和社会环境三方面影响。从自身来看,自身的学习、动力、性格、心理素质、职业价值观以及职业技能影响着其角色意识;任教学校方面,像岗前培训、在职学习进修,学校现有教师的教学水平,老教师的帮扶等作用明显;社会环境上,社会的认同程度对其有较大影响。在教学实践中,非师范专业教师可能缺乏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经验,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去适应。例如在课堂突发状况处理、教学节奏把握等方面,相较于师范专业教师初始可能不够熟练 ,但他们也可能带来一些新的教学思路,像从自身专业领域带来独特的逻辑分析方法到数学、物理等学科教学中 。
中学招聘高学历非师范专业教师的影响积极影响
学科知识与视野方面 :高学历(如博士)人才往往拥有扎实的学术功底,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学科领域特长,为中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比如博士阶段深入钻研的专业知识能在高中的竞赛辅导或者深度学科教学中得以展现,将复杂的知识点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并把学科前沿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引入课堂,像化学博士教师介绍最新化学材料研究用于高中化学知识的拓展,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方法创新方面 :他们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有着更大的潜力。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接触到的多样化的学术交流和研究方式,如学术讲座、项目研究、国际交流合作等,能够迁移到中学教学里。以国际交流合作为例,清北等高校有很多这样的机会,教师可以把在国际交流中学到的多元文化学习模式,运用到中学的语言、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渗透式教学中。
消极影响
缺乏教育教学技能与能力方面 :师范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培训,他们更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方法,能较好应对课堂状况。非师范专业的高学历人才可能在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经验上有欠缺,如课堂管理、吸引学生注意力技巧、学生个性测评与因材施教等方面相对薄弱,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适应教育工作。
教育资源分配方面 :过度追求高学历招聘非师范专业人才可能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部分高学历人才其实更适合从事科研工作,若他们在中学可能不能完全发挥其科研才能,而中学却为招聘、培养他们耗费资源,同时也可能排挤掉更适合从事中学教育的潜在师范专业人才。
如何评价此类中学教师招聘现象从教育发展角度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这是一种顺应趋势的表现。像熊丙奇所言,学校招聘教师要求学历越来越高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成为必然变化,如修订中的《教师法》提及要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要求(高中教师学历可能提高到硕士及以上)等趋势下,中学吸收高学历人才符合教育人才整体素质提升的趋势。但教育的“最优解”不应仅仅局限于高学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 ,更涉及引导、激励和个性化培养。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规律需要有教学方法技能经验的教师来把控,比如说中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心理波动较大阶段,师范专业训练过的教师在处理学生情绪问题、价值观引导上更有经验方法。
从学校角度
提升学校形象方面 :招聘清北的博士应届毕业生可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形象。名校注重名校效应和政绩的打造,招聘到这样一批高学历、名校出身的教师,有利于在大众眼中塑造学校高端人才汇聚的形象,吸引更多学生报考。例如如今家长择校时会关注师资情况,看到清北博士等任教会认为学校有实力。
教师队伍长远建设方面 :高学历人才可能会给学校带来新的活力,推动教学创新与学科发展,但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教师成长培育机制(如针对非师范专业教师入职后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体系),可能会后续乏力,难以真正提升教学质量。从短期看为学校增添了一批高智商的人才,从长期看,要看他们能否转化为优秀的教育人才。
从社会影响角度
对师范教育的冲击方面 :可能让师范生感到就业压力增大,该中学招聘13人中无一人是师范专业毕业这种现象如果成为一种习惯或大趋势,会让师范生面临更残酷的就业竞争环境。同时也促使师范教育反思自己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学校需求,比如是否过于注重理论传授而忽视教学实践能力特训等。
人才资源合理利用方面 :一方面如果过度追求学历而不看适不适合中学教育人才培养需求,会造成人才资源浪费,使适合中学教学的师资人才因为学历门槛而被拒之门外,另一方面也可能让那些有实力的高学历非师范人才在不合适的岗位上消耗自己的才能,没有将其才能最大化运用到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情上,比如一个适合搞科研的博士在中学只能教基础课程没有继续科研成果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