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您如何夏季养生?这8个小护理常识,早预防,早受益

珍乳网 2022-08-01 09:57:16

摘要:火力升级,最热的时候来了!

7月23日,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如约而至。

“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

“大暑到,暑气冒”,“大暑”表示炎热至极,它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的时期。

那么,在大暑节气期间我们该如何科学养生呢?别急,小编这就为您呈上一份精心准备的大暑节气养生攻略,以飨大家~

大暑节气如何科学养生?

一 科学饮食

酷暑多雨,胃阳易被湿困,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症状。

饮食要清淡、易消化、有营养,适量补充蛋白质,多吃清热、利湿、健脾的食物,如西瓜、黄瓜、冬瓜、白萝卜、莲藕、银耳、苦瓜等蔬果,以及菊花茶、绿豆汤、酸梅汤、决明子茶、苦丁茶、荷叶粥、红豆薏米粥、百合粥、莲子粥等。少吃辛辣、油腻食品;少饮酒,少抽烟。

每餐以七、八饱为宜,可少食多餐。这个时期消化道疾病高发,要注意饮食卫生,少吃隔夜饭菜,不吃路边摊。

二 适量运动

运动不宜剧烈,不能挥汗如雨,大量出汗会使尿量减少,影响有害代谢产物排出体内,对健康不利。

运动后注意多喝水、换湿衣、洗温水澡。健走、游泳、太极拳、八段锦等是最适合酷暑时节的运动,可以起到平心静气、缓解压力的作用。

高温天气,人体本身的热量消耗就很大,如果在高温下运动,更易引起中暑,所以要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宜在早晨或傍晚。

建议晨练不早于6时,晚练不宜过晚,以免影响睡眠。

三 合理休息

要劳逸结合,保证休息和睡眠。

白昼时间较长,可适当晚睡早起。建议晚上10:00~11:00入睡,早上5:30~6:30起床。中午可以小憩,有利于补充精神,更好地完成下午的工作、学习,但时间尽量控制在30分钟左右,以免影响晚上睡眠。

“夏夜避风如避箭”,睡眠需避凉风,不睡地板,不野外露宿,不在风扇、空调下及风口处睡觉,室温不可过低,做好腹部的保暖,否则轻者可导致面瘫、关节痛、腹泻等,重者可伤及性命。

四 预防中暑

暑热蒸腾,尽量减少外出。

如果外出一定要避开高温时段,并避免长时间强烈日晒;出门最好穿浅色衣服或穿防晒衣,戴遮阳帽、太阳镜,打遮阳伞,并涂抹防晒霜;随身携带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十滴水等。

如果在高温下出现大汗、头昏、胸闷、恶心等症状,就要当心可能中暑。发觉中暑后,需要立刻脱离中暑的环境,到阴凉、通风处,立刻喝水休息,使用解暑药品。特殊人群如小儿、孕妇等应谨慎用药,需及时送医。

五 不可贪凉

持续的高温使人容易贪凉,贪凉又会损耗阳气,使人容易受寒,贪吃生冷食物、冲凉水澡、空调直吹都是受寒的原因。进食过多生冷食物易伤害脾胃,引起腹痛、腹泻等消化道问题。

在使用空调期间,要注意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室温保持在27℃最佳;如果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要注意关节的保暖,并且每3个小时开窗通风一次;一定要避免在大汗衣湿、毛孔开放时突然进入空调场所,这样更易让寒气乘虚而入,引发感冒。

六 远离湿邪

大暑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时期,下雨时要尽量避免被淋湿,以免外感湿邪。

一旦被淋湿,应及时更换掉湿透的衣物。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通过刺激足部的6条经络,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

由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椅木凳,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可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所以勿久坐木。

七 调畅情志

高温来袭,很容易使人心火过旺,从而产生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大等情况,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脑卒中甚至猝死,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和呼吸道疾病复发如哮喘、支气管炎等。

因此,夏季养生重在静心,越是天热,越要心平气和,避免烦躁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聆听音乐、养花养草、观看视频、弈棋、练字、绘画等方式来陶冶情操。

八 按摩穴位

暑多夹湿,人容易出现头晕、乏力、四肢困倦等症状,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祛湿,如按摩丰隆穴、足三里穴、中脘穴。也可以通过按摩穴位进行“自醒”,如按摩太阳穴、百会穴、风池穴。注意不可用力过度,以有酸胀感为宜,每个穴位轻轻按揉30~60秒,反复5次。

此外,还要注意防治痱子和蚊虫叮咬,以免影响睡眠和情绪,从而不利于健康。

参考资料:

[1] 王恒苍.大暑: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J].养生月刊,2022,43(07):594-597.

[2] 王涛.小暑大暑送“伏”来 养护阳气莫贪凉[J].中医健康养生,2021,7(07):22-23.

[3] 余依宸.大暑时节炎威盛,火流行看放清秋[J].科学24小时,2020(Z1):51-54.

[4] 赵双梅.大暑养生[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1(07):60-61.

[5] 代金刚,张明亮.大暑 踞地虎视,强脊健脾胃[J].中医健康养生,2021,7(7):32-33.

[6] 孙庆.大暑,燥湿健脾、益气养阴[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1(7):57-58.

[7] 国华,董明明(图).小大暑三伏天心静无欲自然凉[J].中医健康养生,2018,4(7):30-31.

[8] 卢昉.小暑大暑 祛湿养阳正当时[J].中医健康养生,2019,5(7):25-27.

[9] 曲夷.夏季养生明理法 小暑大暑不纠结[J].中医健康养生,2018,4(7):28-29.

[10] 王金梅.大暑饮食三宜两忌[J].解放军健康,2018,0(4):29-29.

[11] 刘兰英.小暑大暑接踵至,三伏苦夏紧相连[J].中医健康养生,2020,6(7):25-27.

[12] 徐成文.热浪袭来话大暑[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9,0(7):69-70.

[13] 小暑·大暑[J].中医健康养生,2019,5(7):1-1.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