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甄 瑶
编辑|沈天香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在风云际会的新汽车时代,总有一些中国汽车品牌敢于打破固有边界,勇立时代潮头。
2023年8月16日,深圳华为全球总部坂田基地,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动在这里举行——深蓝汽车与华为合作框架协议签署。
这是属于两家共同的重要时刻。
当天,长安汽车总裁王俊,深蓝汽车董事长王孝飞、CEO邓承浩,以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Marketing与销售服务部总裁迟林春等到场站台。
深蓝与华为,一方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冉冉升起的新星,一方是ICT企业科技巨头。二者此次强强联合,既标志着汽车行业与科技行业的一次重要交汇,也预示着智能出行开启新篇章,更展示出深蓝汽车未来的巨大潜力。
当前,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不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智电”角逐愈演愈烈。谁能抓住下半场智能化的先机?考验的不仅是品牌力和产品力,还有品牌的底层逻辑和破局能力。
帮宁工作室认为,深蓝汽车正在展示未来车企与科技巨头合作的另一种模样,在智能时代的裂变之际,深蓝汽车扮演这股洪流中的未来科技破局者,引领智慧出行。
一年前,以“全场景智慧出行引领者”为发展战略的深蓝汽车诞生。
一年后,首款战略车型深蓝SL03和超感驾趣电动SUV车型深蓝S7,不论是颜值还是产品力,均超越用户期待。
去年7月,深蓝SL03上市,33分钟订单破万,12月就实现月交付破万,深蓝汽车成为最快交付破万的新品牌。今年7月,深蓝S7上市后再次创造新纪录——上市35天交付破万,成为上市到交付最快破万的新能源车型。
短短一年,深蓝汽车脱颖而出,在新能源市场跑出“深蓝加速度”,其成长速度让整个汽车行业刮目相看。
如今,深蓝汽车联手华为,向“智能平权”这一全新目标,再次加速前进。
01.入局才能破局
自动驾驶、车载互联、AI(人工智能)助理……在剧变的新汽车时代,汽车的边界被打破,行业进入合作多元化的发展时期。
至此,科技公司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车企与科技公司强强联手,成为当下新能源赛道的一股风潮。
万物互联时代,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一方面,跨国车企纷纷开始逆向合作。例如,大众汽车集团发布两个中国合作项目——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签署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奥迪与上汽集团签署战略备忘录——向智能化发起新攻势。
联手中国企业在电动智能车领域展开合作的外资车企,不止大众一家。据媒体消息,日产汽车将使用东风公司最新发布的量子智能电动架构中的S纯电平台,研发和生产日产汽车旗下纯电车型。
另一方面,除了车企之间的合作,百度、腾讯、华为、黑芝麻、地平线、纵目科技、速腾聚创等智能驾驶赛道企业,近年来正在成为车企合作的热门对象。
“车企加速智能化领域合作与布局,主要是因为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已进入智能化比拼的阶段。”有业内人士表示,智能汽车是多产业、多技术协同融合发展的新物种,车企率先抢占未来的智能化高地,以便突出自身优势。
入局才能破局。智电时代,深蓝汽车便是占得先机者之一。
帮宁工作室了解到,深蓝与华为此次合作的重点将放在汽车智能化领域,双方将携手探索智能出行的新领域。
在新能源赛道多维合作模式之热潮下,在传统汽车跨国巨头普遍深陷智能化泥淖时,深蓝汽车作出正确抉择,站上智能化赛道C位。
“深蓝与华为强强联手,既符合时代机遇,又展示深蓝汽车打开了携手共赢的新造车思维。”有行业观察人士认为,新能源品牌与华为在合作过程中为互补关系,此次合作将进一步提升深蓝与华为双方的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02.深蓝的底色
华为合作伙伴不止一家,与深蓝汽车的合作有什么优势?答案其实就写在牌面上——强强联合才能制胜。
纵观新能源汽车市场,深蓝汽车不仅优势得天独厚,而且资源禀赋。它诞生于智能科技飞速发展、能源科技快速进步、通信科技加速跃升的时代,兼有整车、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等业务的全产业链。
总体来看,深蓝汽车的实力至少在3个领域不容小觑。
其一,研发实力。
在重庆、南京、意大利都灵、英国伯明翰和美国底特律,深蓝汽车建立起各有侧重的全球协同研发格局,加速构建新能源电动系统核心技术全栈可控能力。譬如超级增程,早在2001年,深蓝团队在中国汽车行业率先开启混合动力技术研究。
历时多年的产品更迭和技术积淀,让深蓝汽车在2022年成功推出SL03超级增程版,并在6月25日推出深蓝S7超级增程版。“22年混动技术的储备、12年增程技术的研发,是我们打造超级增程的底气。”邓承浩曾表示。
深蓝汽车成立以来,先后在“三电”核心技术、能源等多个领域,与宁德时代、国家电网等深度合作,形成了庞大权威的产业链朋友圈。
其二,产品和营销。
深蓝SL03与深蓝S7均基于EPA1全电数字平台打造。其中,深蓝SL03兼容纯电、增程、氢燃料电池等3种补能方式;深蓝S7则以超越传统的驾乘感受和驾乘乐趣,成为中型电动SUV市场中的实力强者。
面对竞争激烈的营销环境,深蓝汽车大胆创新营销手段,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直通直联、直收车款、价格一致的新零售模式,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快速响应且持续迭代的营销体系。
目前,深蓝汽车在全国已布局746个订单中心、390个移动展厅、427个交付中心、528个维保中心、1个覆盖全国的管家中心。所有客户通过APP上的“一键管家”,足不出户地享受售后服务及全周期体验。
“过去一年,‘一键管家1.0’完成建设;未来一年,还将升级为‘一键管家2.0’,实现专人服务、一次搞定。”深蓝汽车相关人士表示。
其三,朝气蓬勃的深蓝团队。
60后周安健,动力技术的引路人;70后唐跃辉,性能试验的“逆行候鸟”;80后杜长虹,新能源“芯”梦之队带头人,以及十余年来致力于新能源整车开发和“三电”技术研究,懂技术、了解市场的邓承浩……
还有206名90、00后新赛程的接棒人——平均年龄24岁的他们,将成为深蓝汽车在高精尖领域探索的一道道新光。
深蓝汽车并非是单枪匹马上阵。它的背后,除了合作伙伴和用户支持,还拥有长安汽车予之强大的支撑。
“深蓝是长安汽车自己的孩子,长安汽车将全方位、全力支持深蓝发展壮大。”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表示。
这是一个成长中的品牌,也许尚不完美,但难能可贵的是,深蓝汽车没有被前述成绩冲昏头脑,始终坚持与时代同频,快速进化。
03.穿越发展周期
“S7上市后,我毫不犹豫入手了一辆。”一位深蓝S7车主在分享用车体验时表示,他最喜欢深蓝S7智能座舱的3块屏幕——有AR技术加持的ARHUD、能左右转动的向日葵屏幕和放在遮阳帘位置的副驾娱乐屏,它们各有特色。
“一直以来,在电动智能汽车领域,特斯拉在引领潮流,但其高昂的产品价格和软件费用将普通消费拒之门外,这也是我选择智能体验更出色的深蓝S7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坦言。
今年6月30日,深蓝品牌战略发布会暨S7大规模交付启动仪式在南京举行。发布会上,深蓝汽车发布品牌愿景——将以多样的补能方式和领先的智能科技,持续推动“电动平权”和“智能平权”,力求让所有人都能共享新汽车时代的科技成果和红利。
一个多月后,深蓝汽车与华为合作顺势而来。这是深蓝汽车实现上述战略规划的有力举措。可以说,双方携手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重磅战略快速、有效地落地。
纵观眼下全行业,智能汽车赛道群雄逐鹿。
一方是宣传激进的新势力品牌。例如,小鹏的XPILOT、蔚来的NAD、理想的AD Max等,都在往更高阶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发展。
另一方是新能源市场“鲶鱼”特斯拉。其凭借智能化的设计和技术,在新能源市场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不过,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也面临不少挑战。一方面,其曾引以为傲的智能化光环在快速消失。这次“学霸”深蓝和华为强强联手,将成为特斯拉在智能领域的强有力的挑战者。
另一方面,特斯拉在本土数据安全层面仍面临挑战。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岳阳机场的停车场禁止特斯拉汽车入内。“确有此事,而且此规定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岳阳机场一名工作人员回应。
智能化赛道快速发展,本是一件好事,但目前智能化较好的产品过于聚焦高端豪华品牌,产品售价普遍超过20万元,显然不够亲民、不接地气,阻碍着智慧出行的大众化普及。
深蓝汽车的策略和路径很清晰。一直以来,它希望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让用户享受到真正的科技平权。
过去一年,通过超级增程,深蓝汽车已初步完成“电动平权”的目标,接下来还将在其他技术路线上不断突破。现在,深蓝正计划实现“智能平权”,而华为是重要的推动力之一。
二者的合作必定能实现双赢。
其一,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解决方案供应商,更是数字化领域的领军企业,早在10年前就布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
作为深耕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领域的卓越企业,华为近年来以技术输出的形式,与车企展开合作,希望凭借智能领域深厚的技术实力、先进的研发成果和丰富实践经验,为汽车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加持助力。
“他们强的地方,我们可能弱;他们弱的地方,我们可能强。”余承东表示,新能源车企与华为在合作过程中为互补关系。
其二,深蓝汽车的最终目标是领跑新能源行业,与科技巨头华为合作,一方面可通过销量持续提升形成的规模效应,实现“智能平权”战略;另一方面,以创新的跨界合作方式,打造行业领先的范式。
无论是解决行业和用户痛点,还是以多样的补能方式和领先的智能科技,目标都聚焦于帮助所有人实现全场景智慧出行。深蓝与华为的虹吸效应,将促使中国品牌共同进步,提升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甚至超越特斯拉。
根据规划,未来3年,深蓝汽车将以每年不低于10%的研发投入,不断打造技术尖点,持续推动“智能平权”。同时,将深耕6款产品系列,以每年推出两款以上新产品、3年共推出12款以上全新及改款车型的强有力节奏,构建强大的产品矩阵。
电动智能汽车时代,研发投入是过去的数倍,愈加凸显出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特斯拉就是这方面的典型。通过与华为合作,深蓝汽车的成本优势也将进一步凸显。
同时,电动智能时代,不仅需要规模效应,还需要快速迭代和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以深蓝汽车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恰好在这些方面建立了超越特斯拉的优势。
成本和快速迭代的优势结合,又能推动“深蓝速度”升纬,最终助力深蓝汽车在智能电动汽车的赛道上实现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