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众所周知,为了加强环保工作,各地陆续在数年前就禁止了农村焚烧秸秆,同时大力提倡“秸秆还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对“秸秆还田”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那么秸秆还田究竟是利国利民之举,还是导致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一方是农业专家,一方是在土地上耕种了一辈子的农民,究竟孰对孰错?带着上述问题,让我们展开今天的讨论。
一、“秸秆还田”引争议
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有农民朋友发现,自从推广了“秸秆还田”之后,导致农作物不同程度的遭遇了减产。不少农民朋友认为,因“秸秆还田”导致的农作物减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粉碎的秸秆中含有大量虫卵,导致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普遍遭受害虫侵袭而造成普遍减产,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种植成本,得不偿失。
老樵在与各地农民朋友们的交流中得知,不少农民朋友对于“秸秆还田“的措施抱有抵触心理。大家普遍认为,粉碎的秸秆中存在大量的害虫卵,这些虫卵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将会孵化为大量害虫,直接导致农作物在青苗阶段即受到虫害困扰,而且这种虫害侵袭将持续影响到农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
“以前小麦打一次农药就行,现在要打三次,而且现在的虫害明显提前了“。这是在老樵调研的村里,一位农户的感慨。
图片来自网络
2、秸秆中含有大量病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病菌的大量繁殖也导致了农作物根系受损,从而直接影响产量。
由于”秸秆还田“是当年的秸秆没有经过“腐熟”处理,仅仅是粉碎后直接还田,部分农田的秸秆埋设较浅,甚至是直接在农作物的根部以下,这就导致了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病菌大量滋生,极易造成农作物”腐根病”而影响生长。
而且农作物根部的病害很难直观的看到,这就造成了当农作物病害初期很难引起注意,而造成危害时再采取措施已经为时已晚。
图片来自网络
3、“秸秆还田”过程中,没有专业人员指导,很多农田的“还田”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是弊大于利。
部分没有实现机械化种植的地区(如山区和丘陵地区),这些地区的农田耕种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且地形沟壑纵横,耕地极不规则,大型机械无法进入田地,其“秸秆还田”的质量和标准不能达到要求,不但没有效果,反而有弊无利。
这些地区的农田耕种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往往采用人工种植为主,在旋耕过程中只能采用简单落后的农机设备进行,秸秆粉碎的程度、还田深度等标准大打折扣。如果在这些地区简单的要求农民去执行“秸秆还田”的措施而不加以指导,其效果很难理想。
在“秸秆还田”中,大部分农村地区采用了旋耕的方式掩埋秸秆,而秸秆掩埋至少要在40cm深度以上。然而在山区由于不能采用大型设备进行“深翻”,其掩埋深度很难达到标准,不少地区的翻耕深度只有20cm左右。在这种情况下,秸秆不能“腐熟”,且掩埋深度不均匀甚至裸露于地面,在这种情况下极易滋生病菌,危害农作物的根部从而造成病害;同时这种深度的掩埋方式,又为害虫虫卵的孵化提供了温床,进一步危害了农作物的生长。
而有些专家和技术人员没有因地制宜的考虑到这些问题,只把“秸秆还田”不规范的现象简单的归结于农民素质不高,这显然是不对的,也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
图片来自网络
二、“秸秆还田”争议背后值得深思的问题
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和农技人员不断强调和呼吁农村秸秆的二次利用,且部分地区已经形成了秸秆二次利用的产业链,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值得推广。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上述做法还没有真正覆盖到所有农村地区,很多地区的秸秆处理问题仍然是不容忽视的现实情况。
大部分地区的秸秆在不能焚烧的情况下,只能被迫还田。在秸秆利用不能实现普遍化和全面化的情况下,不能简单的把问题丢给农民,一味的强调禁烧而不采取有效措施,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我们不能因为局部的利好现象而忽略了广大地区的真实情况,在农村秸秆的处理问题上,我们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和专家能够经常深入基层,多做调研和指导,既然农民有了意见,就要及时处理,这也是我们粮食安全战略的一项重要保障。
那么您对农村“秸秆还田”问题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我是老樵,我们评论区见!
秸秆保温保湿是🐛和养菌的温床,我不是👩🌾都懂,专家不懂?资本玩弄一切!
之前有报道说日本现在是直接在田里焚烧的吗 怎么人家没说污染环境
挖掘还不够!
资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