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殿堂级作曲家,一生献给音乐且代表作上百首,对妻子女儿愧疚

娱乐故事会啊 2024-10-29 15:50:45

别以为只有慢工才能磨出好活儿。1997年那个晚上,印青就接到了一项特别的任务: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五大创作主题歌。

当歌词交到他手中的那一刻,没有人相信这位已经功成名就的作曲家能创作出怎样的奇迹。

在整整一个通宵的努力下,这首具有灵魂的決唱《走进新时代》被创作了出来。激情澎湃的旋律,振奋人心的节奏,仿佛看到了希望在眼前绽放。

这首歌作为那个时代的印记,同时也是印青音乐生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说起印青,圈内人都知道他是个不折不扣的音乐"劳模"。从16岁加入江苏军区演出队担任小提琴手的那一天起,这位老艺术家就决定与音乐共度一生。

《天路》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这首歌的旋律开头就能打动听众。印青的歌曲有一个共同特点:容易唱 yet 意境深远。

他把深奥的主题用简单的旋律表达出来的这个特质才是他真正厉害的地方。

有趣的是,印青从不被音乐风格所束缚,流行、民族、交响、军旅等各种曲风他都能驾驭自如。这大概就是天赋与努力的化学反应吧。

很多人会疑惑:为何他的歌能火?其实原因很简单:他懂音乐,更懂人心。创作时,他不是在写歌,而是在用旋律讲故事,用音符传递情感。

他是一个音乐天才,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音乐创作,音乐可以说是他的"另一半"。然而,专注于音乐的他,错过了许多陪伴家人的时光。

这份选择让他的内心始终饱含愧疚。

这就是印青,他是个对音乐极其痴迷的人,就像在音乐世界里自由翱翔的灵魂。他用一首首感人至深的旋律,谱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虽然他在这个过程中也悄悄地留下了很多人生的遗憾。

说到印青的音乐天赋,这得从他的出身上说起。1954年,印青在一个文艺兵家庭出生,他的音乐天赋简直是命中注定。

小印青的家里简直就是音乐的天堂!唱片就收藏了700张,那年代可算得上是稀罕物呢。想象一下,从他刚开始咿呀学语起,耳边就萦绕着各种美妙的旋律。

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是不去接触音乐,可能会看起来有种"另类""的感觉。

有意思的是,10岁那年他父母就看出他对音乐的热爱,与其说是看出来,不如说是他们在"安排"他。为了让他未来的音乐创作之路更加顺畅,他们决定让他学习多种乐器。

这个决定在未来的音乐大师的生涯中起到了奠定坚实基础的作用。

人生的转折往往让人措手不及。16岁那年,印青成为江苏军区演出队的小提琴手,就此与作曲结下不解之缘。

更加幸运的是,他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人生的贵人。

这贵人的厉害程度可用非比寻常来形容。沈亚威、龙飞、张锐等名师对他的指点,使印青的作曲能力突飞猛进。在他们的关心和栽培下,这个怀揣音乐梦想的年轻人才得以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回头望去,印青的音乐生涯看上去就像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谁又能想到这位在音乐世家长大的孩子,竟然成为了一位让无数人仰望的殿堂级作曲家呢?或许这就是天赋、环境、机遇的完美结合吧。

印青的音乐之路,从家中的700张唱片开启,历经军区演出队的舞台历练,最后在名师的悉心指导下,他始终坚守初心,将对音乐的热忱深深刻进了骨子里。

在追求音乐梦想的过程中,他必须面对理想与亲情之间的两难抉择。

在1984年,印青的人生发生了转变,同年,他创作了歌曲《当兵的历史》。这首歌并未采用过多华丽的技法,而是用最直接的方式描述了军人的内心世界。

令人意外的是,一经推出,反响极其热烈。印青就这样一跃成为了文艺圈的"尖子生"。

印青的婚姻是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他与舞蹈演员的相遇,简直就是艺术世界中最美的邂逅。两位艺术家的结合可谓是郎才女貌,他们很快就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

婚后第二年,他们的女儿印倩文出生了,这个名字寄托着印青对她的厚望。

印青的音乐事业如日中天,持续不断的出现创作灵感。《妈妈的小诗》给人心暖如花的感觉,《班长》则给人青春活力的印象,《阅兵歌》更是豪情壮志。

这些歌曲一首接一首,既好听且广为传唱,其传唱度之高令人惊叹不已。

此刻的印青,可以说正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事业上可谓是如鱼得水。

然而每个成功背后都有无数人在默默付出,如同印青的妻子,曾经是舞台上光芒四射的舞者,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她毅然放弃了自己的舞蹈生涯。

她全心全意投入到家庭生活中,照顾丈夫和女儿。正是由于有她在家里默默支持,印青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

这段时期,印青的音乐创作达到了顶峰。他的歌曲创作层出不穷,迷倒众生,地位也愈发尊贵。然而,即使处在人生高峰,这位音乐天才的心中却藏着一份深沉的愧疚。

创作需要经过灵感的累积和时间的打磨,更需要时时刻刻保持专注。而印青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却错过了很多家庭中的重要时刻。

女儿的成长过程,妻子的默默付出和等待,这些都成了他内心无法抹去的遗憾。

在艺术家身上,成功与愧疚并存的状态并不少见。但从印青的经历可以看到,追求事业的巅峰,付出的代价有时候可能就是亲情的缺席。

“音乐才是我的爱人”,印青可能已经把这句话重复了无数次。每次重复,他对家人的愧疚就会更深一分。从他结婚的第一天起,他就把所有的时间投入到了创作中,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家人承担,仿佛成了真正的“甩手掌柜”。

他最对不起的是女儿印倩文。记得她小的时候,总是趴在窗边等待爸爸回家,然而等来的经常是“爸爸在创作”、“爸爸去排练”这样的回复。

无论是女儿的童年、青春期还是成人礼这样的重要阶段,他都没能成为一个时刻陪伴在身边的父亲。

要说印青最幸运的事情,那大概就是娶到了一位理解和支持他的妻子。她从貌美如花的舞者,逐渐转变为操劳持家的妇人,却从未有过任何怨言。

她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支持丈夫,有人问她如果后悔当初怎么不阻止?但她总是笑着说:“我理解他,更尊重他的选择。”这份理解和支持,为印青提供了最坚实的后盾。

或许,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我们要把事业和家庭对立起来?实际上,现实就是如此的残酷。当灵感来临时,印青可能会全然沉浸在创作之中,一坐就是一整天;而当创作陷入僵局时,他又会因为焦虑而彻夜难眠。

这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让本该属于家人的时光不知不觉被占用。

有趣的是,随着印倩文的长大,她对父亲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从小时候的一味埋怨,逐渐理解并崇敬父亲。她开始明白,父亲并不是不爱家,而是太爱音乐了。

那些被他视为遗憾的时光,反而成为照亮父亲艺术之路上的灯塔。

总的来说,印青是个平凡人。在外人看来,他是才华横溢的音乐大师;而在家人眼里,他固执、内疚,却又始终保持着赤子之心。

这种反差使他显得格外真实。

生活就是这样,每个选择都得付出一定的代价。印青选择了全身心投入音乐创作,换来了一身傲人的成就,却也失去了许多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和温暖的家庭氛围。

但幸运的是,他的付出得到了家人的理解,他的成就也让家人感到骄傲。这也许就是人生最好的结局:虽然走得辛苦,但有家人的理解、支持,一路走来,无怨无悔。

回头看,这场持续几十年的“拉锯战”,或许没有输赢,有的只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温情与谅解。印青用音符谱写人生,而家人们则用理解与包容,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和声。

时光飞逝,转眼间印青已经69岁了。这位曾经废寝忘食创作的音乐人,如今选择了半退休的生活。这一次,他终于有了充足的时间,去弥补那些年欠下的情感债。

印青感觉最欣慰的就是印倩文的成就,她弥补了印青物理上没有照顾好家人的遗憾。当初的小女孩印倩文,曾经抱怨爸爸不陪伴她成长,如今却成为了一名出色的音乐人。

更为喜人的是,她还成功登上了云南春晚的舞台,所创作的歌曲得到了广泛的好评。这一瞬间,印青既是对女儿骄傲的父亲,又是对她取得成功的前辈感到无比欣慰。

有意思的是,印倩文现在经常说:"爸爸就是我终生的偶像。"虽然曾经有种种隔阂和遗憾,但是随着时间的流转,这些反而沉淀出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父女两现在经常在一起创作、交流,这份失而复得的亲情来得格外珍贵。

然而,如果你认为印青将从此告别音乐,那显然是不可能的。虽然他已进入半退休状态,但他仍然会时不时地坐在乐器前,与他的"音乐爱人"聊聊天,温存一下旧日的回忆。

这次的创作过程,释放了压力,体验到了随心所欲的快乐。

回顾印青从人生的起起落落中走来的旅程,从16岁的军区小提琴手,到令人敬仰的殿堂级作曲家;也从忙得顾不上家的音乐人,变成了一个学会平衡工作与家庭的慈父。

他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取得了部分成功,却因某些遗憾而心酸。然而,他最终寻找到在理想与亲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为自己的路程增添了一份难得的喜悦。

如今的印青,白发逐渐显现,但他的眼神依然锐利而明亮。他已经不像年轻时那样拼命工作,而是更懂得如何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刻。

这或许就是人生最美的境界:既追求了个人理想,也体验了亲情的温暖。

在了解印青的故事后,感慨人生是没有完美选择的,但仍有弥补遗憾的机会。最重要的并非你错过了什么,而是当你醒悟时,你是否愿意放下身段,用心去弥补。

这是印青留给我们最后的一课。

0 阅读:0

娱乐故事会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