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军举行了历史上的首次授衔仪式。
此次授衔,共诞生了10名元帅、10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802名少将。
由于名额有限等原因,之后又相继补授了数名上将、中将和少将,校尉级军官达50余万人。
此次授衔,考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军功占据的比重较大。以致于当时一些军官还因此觉得自己的军衔评低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着“孤胆英雄”之称的迟浩田当时自报大尉军衔,竟然迟迟没有通过,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他最终又被授予什么军衔呢?
1944年,年仅11岁的迟浩田自告奋勇参加了山东家乡的游击队,从此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
之后,他跟随部队出胶东、入济南、跨越淮南、横渡长江,先后参加过孟良崮、济南、淮海等上百次大大小小的战役、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年仅20岁的迟浩田更是深入敌巢,不费一枪一弹就逼国民党“青年军”第204师师部连同3个营的兵力投降。
不久后,迟浩田被授予“华东人民英雄”的荣誉称号。
在战斗中,迟浩田五次负伤、九次立功受奖,自己所在团队和连队还被评为“英雄团队”、“济南英雄连队”。
1950年,年仅21岁的迟浩田,就已经是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七军第七十九师营副教导员了。
抗美援朝爆发后,迟浩田随军开赴朝鲜战场,参加了著名的“长津湖战役”,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至三八线以南,一举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局势。
到1955年时,迟浩田已经升任第二十七军第七十九师二三五团政治处主任了。
当年授衔时,迟浩田根据自己的情况,上报了大尉军衔,结果却迟迟没有通过。
按照当时的军衔制度,迟浩田的职务和军功完全符合大尉军衔的授予标准,他甚至能被授予校官。
可为何他自报大尉军衔,组织上却迟迟没有批准呢?
原来,不是他不符合大尉军衔的标准,而是组织上认为给他评大尉军衔太“委屈”他了。
按照他所立下的军功和当下的职务,以及他在部队里的表现,他是完全可以被评为校官的。
最后,评衔人员在经过讨论后,最终决定授予他少校军衔。
就这样,时年26岁的迟浩田成为了共和国首次授予的3.2万余名校级军官之一。
1976年,河北唐山发生强烈地震,时任北京军区副政委的迟浩田受命担任抗震救灾副总指挥。
在此期间,他亲临抗震救灾第一线,指挥十余万官兵,很好地完成了抢险救灾的任务。
同年,迟浩田升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正好在当时任总参谋长的邓小平手下工作,此时的他还不到五十岁。
1988年,我军恢复军衔制后,迟浩田被授予上将军衔。
1993年3月,在全国人大第八届一次会议上,迟浩田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
迟浩田将军戎马一生,战功赫赫,为我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文章的最后,让我们一起为迟浩田将军致以崇高的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