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全线上涨,信心又回来了

玲姐观房 2025-02-01 11:40:55

12月的房地产数据姗姗来迟,却给楼市带来了一丝暖意。数据显示,各线城市的房价全线上涨,仿佛给2024年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可在这看似喜人的数字背后,真相却没那么乐观。

"房价涨了!"这是很多人看到统计局数据的第一反应。确实,从数字上看,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在经历了18个月的下跌后,终于迎来了0.2%的环比增长。不光是北上广深,连成都、厦门这样的二线城市房价也都企稳了。70个大中城市里,房价上涨的城市从17个增加到了23个,这个数字创下了近一年半以来的新高。

可真实的市场远比冰冷的数据要复杂得多。卖房的人比买房的人多,这是现在楼市最大的问题。数据显示,全国的商品房待售面积达到了75327万平方米,比去年增长了10.6%。简单说,房子越卖越多,但买的人反而越来越少了。

房企的日子也不好过。2024年的房地产投资创下了-10.6%的历史新低,这意味着开发商对未来市场信心不足。哪怕政府不断出台各种救市政策,房企还是选择了谨慎观望,用实际行动表达着他们的担忧。

市场的冷暖,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表现得最为明显。拿北京来说,房子的成交量已经回落到了去年9月的水平;深圳的二手房交易也在走低;上海的网签量和挂牌价格都出现了回落。三个月前那波政策刺激带来的热度,现在已经逐渐消退。

这让人不禁要问:这一波楼市回暖,到底是真回暖还是虚假繁荣?春节将至,如果没有新的政策刺激,2月的数据恐怕难以维持当前的涨势。对于想买房的人来说,现在进场是否合适?对于急着卖房的人来说,现在的市场又该如何应对?

数据和现实之间的差异,往往能让我们看到市场的真相。以北京为例,尽管成交有所回暖,但二手房存量从9月的13.5万套仅下降到了12.6万套。供需关系的改善,远没有表面数据看起来那么乐观。

房价回暖的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的问题需要关注。2024年的商品房销售数据显示,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2.9%,销售额更是下降了17.1%。有人说这两个月新房销售跌幅在收窄,似乎在暗示政策见效了。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从2024年5月开始,新房销售的同比跌幅就一直在收窄,这跟9月以后的新政并没有太大关系。

市场分化也在继续加剧。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的房价已经企稳,但三四线城市的下跌态势仍在持续。在本轮70个大中城市的止跌行动中,成功止跌的城市仅占1/3,这意味着大量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仍在探底。对于这些城市的购房者和房东来说,市场的寒冬还远未结束。

那么,接下来的楼市会怎样?从短期看,京沪两地可能会进一步放松限购,如果这些政策能在3月前落地,或许能为市场再添一把火。但这种靠政策刺激出来的成交,能否持续仍是未知数。

更重要的是,当前购房者的信心并未完全恢复。在这个年终时节,很多人正在等待年终奖的发放,盘算着新一年的薪资预期。房子是最大的消费项目,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能否负担得起房贷,成了很多人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有意思的是,在1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统计局又开始了他们的"跨界发言"。他们提到:"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的有效落实,下阶段房地产市场有望继续改善。从中长期来看,我国新型城镇化还没有完成,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还有潜力..."

这段话本身没有问题,但统计局的职责是管理数据,对于住房需求潜力、房地产市场发展新模式这些问题,似乎并不在他们的业务范围内。如果这番话是从住建部的口中说出,或许会更有说服力。

回到市场本身,当前的楼市正处在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上。一方面,政策的持续发力确实带来了一些积极变化;另一方面,市场的深层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与其过分关注每月的房价数据,不如多关注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居住需求。毕竟,买房是一个家庭的重大决定,不应该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干扰。

对于已经入市的购房者,要有耐心。眼下的市场状况,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消化。而对于打算入市的人来说,房价确实出现了企稳迹象,但也要警惕这种企稳是否具有持续性。在做出购房决定之前,不妨多看看市场、多听听建议,毕竟,买对不如卖对,卖对不如租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