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必究!
许世友是我军著名的战将,打仗一向以勇猛著称,红军时期曾经七次参加敢死队,两次担任敢死队队长。1932年11月,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向川陕一带转移,在漫川关遭到了敌军的围追堵截。危急时刻,徐向前亲自点将许世友,让他率一个团担任前卫。接到命令后,许世友作了简短的动员,然后抽出大刀带头向敌军杀去。
早年的时候,他曾在少林寺习武多年,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功。此时他冲入敌群,大刀左劈右砍,无人可挡。战士们受到鼓舞,纷纷跟着他一起冲杀,硬是把敌人的包围圈撕开了一道口子,为全军突围杀出了一条血路。到达川陕苏区后,已经升任师长的许世友又参加了万源保卫战,以一个师的兵力硬抗敌军三个旅的进攻,坚守三个月力保阵地不失。
这期间,他多次利用夜战和近战的方式对敌人发起反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万源保卫战结束后不久,许世友升任红4军军长,长征到达陕北后,他进入抗大学习。不久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蒋介石为了限制八路军的发展,只给了三个师的番号。
由于编制有限,许多干部不得不降级使用,许世友由军长降为副旅长。一开始他想不通,不愿意上任。但得知是给陈赓当副手后,立即乖乖地赶到了386旅报到。红军时期陈赓曾经在四方面军担任过红12师的师长,当时许世友在他手下当团长。因此得知是给曾经的老上级当副手后,许世友心中的不快一扫而光,很快就赶到了386旅上任。
但二人在一起合作并没有多久,许世友很快就被调到了山东,担任山东纵队第3旅旅长。两年后许世友出任胶东军区司令,该选谁给他当副手呢?这个人选并不好找。许世友是练武出身,个性很强势,一般人不好和他搭档。为此上级亲自征求许世友的意见,他说:我的副司令非这位胶东第一好汉莫属!
那么许世友所说的这位胶东第一好汉是谁呢?他就是于得水。于得水是山东文登人,出生于1906年5月,比许世友小了三个月。和许世友一样,于得水的家境也十分贫困,他的父亲以给地主家当佃农为生。于得水15岁那样,文登遭到了严重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他的父亲因为交不上租息,被地主告到县衙,并被监押。
为了救父亲出来,于得水的母亲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变卖了,一家人的生活更加艰难,于得水的祖父母、长兄及弟弟先后冻饿而死。1924年,18岁的于得水巧遇一位武术大家,苦学数年之后,练就了一身好功夫。1931年,于得水参加革命,拉起了一支十多人的游击队,活动在文登、牟平和海阳一带,专门打击那些为富不仁的地主豪绅及助纣为虐的反动民团武装。
于得水武功高强,轻功更是一绝,地主豪绅家的高墙大院根本就拦不住他,不少恶霸在睡梦中就被收拾了。于得水此举和小说中那些除暴安良的侠客颇有几分相似,因此当地的乡亲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胶东第一条好汉。地主恶霸抓不住于得水,就对他的家人下了毒手,他的父亲、妻子都被毒打致残,母亲被打死。
丧心病狂的恶霸豪绅连于得水5岁的儿子都没有放过,害的他几乎家破人亡。敌人妄图以这种方式迫使于得水屈服,但他们打错了算盘,于得水不仅没有屈服,反而以更加猛烈的方式对敌人发起反击。敌人对于得水又恨又怕,调集重兵前来围攻。于得水率部退入山里坚持斗争。
敌人搜山,他就率领队伍下平原,进海汊,夜间袭扰敌军;敌人回窜平原,于得水就带领众人转移上山;遇到小股敌人,就猛冲狠打,搞得敌人惶恐不安。在严寒的冬天里,于得水和战士们爬冰卧雪,含辛茹苦,几乎住遍了昆嵛山上的大小石洞,尝遍了野菜山果。
这期间,于得水曾数次遇险,靠着老乡们的掩护才化险为夷。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于得水率领游击队参加了胶东特委领导的天福山起义,担任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大队长。起义成功后,于得水率部一举攻克福山县城,改编了300多名伪军,并缴获了一批枪械子弹。
八路军115师挺进山东后,于得水出任山东纵队63团团长,不久后又调任14团团长。上任后他率部由平度返回文登,接连攻克了文登境内的高村、张家埠、登登口和上庄等日伪据点,部队也发展到了2300多人。当时在胶东,只要提起于得水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伪军对他更是怕得要死。
1942年,许世友出任胶东军区司令,在副手人选上,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于得水。二人都有一身好武艺,都是贫苦出身,嫉恶如仇,因此有很多的共同语言,在一起搭档十分默契和愉快。二人携手指挥部队多次和日伪军激战,取得了不俗的战果。毛主席曾评价说:“许世友打红了胶东半边天。”这其中于得水也功不可没。
抗战胜利后,于得水又参加了解放战争,担任过军分区司令。在长期的斗争生活中,于得水七次负重伤,13次受到嘉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于得水出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许世友得知消息后,认为于得水的军衔低了,表示要为他争一争,于得水婉言谢绝了许世友的好意。
6年后于得水转到地方工作,当时于得水的工资并不高,但每到发工资的时候,他总要拿出一部分钱寄给那些掩护过自己的群众和伤残在家的老战友。并经常对自己的子女们说:“乡亲们就是水,我这条鱼什么时候都不能离开水呀。”1967年,于得水不幸去世,年仅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