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下一个深圳

问春看生 2024-12-09 05:00:55

如果回到90年代,你能够感受到深圳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哪怕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涌进这座城市,是的,你没有看错,需要冒生命危险。

如果被查到是“三无人员”,即无身份证明、无居住证明、无工作证明,那么你极有可能送去收容所,在矿区挣够了回家的路费,才能平安回家。

一张暂住证300元,在今天买不了一件羽绒服,可是在90年是很多农村家庭的年收入。直至“孙志刚事件”爆发之后,这一收容制度才被取消。

换个角度思考下,如果没有了那么多年轻人的涌入,深圳也不会成为一座具有魔力的城市,吸引大量外资进入。

90年代,深圳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产业,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这些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外来人口,尤其是农民工,成为了这些产业的主要劳动力来源。

例如,当时深圳的制鞋厂、制衣厂和电子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雇佣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通过辛勤工作,为这些企业创造了巨大的产值,推动了深圳经济的快速增长。

另外在一些基础建设上,也需要大量的外来劳动力。如道路、桥梁、水电等,他们为深圳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近些年,随着内地经济崛起,尤其是东南沿海,中西部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武汉、郑州等中西部城市。2023年末武汉市常住人口达到1377.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0万人。2024年郑州市人口达到1300.8万,比2022年的1282.8万增加了18万。

各地也进入了疯狂抢人大战当中,各个城市纷纷出台落户政策,以吸引外地年轻人。比如成都,你只要是全日制大学本科生,就可以直接落户,至于买不买房,可以直接跳过。武汉也是,搞了一个“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不但落户还送房。

郑州最狠,2023年全面开放落户政策,无论你是不是大学生,来了就可以落户。这也让郑州常住人口2024年直接突破1300万,成为北方地区人口流入最大的城市之一。

人口,尤其是劳动力人口是劳动力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只有吸引并汇聚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城市方能焕发蓬勃生机,确保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虽然都是落户政策,郑州与其他城市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人才的看法,并不是大学生才是人才,而普通的劳动者依旧能给城市提供了丰富的生产力和消费力。他们是城市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无论是制造业、服务业还是其他行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支撑。

以往富士康在招聘过程中,曾明确表达过对大学生的谨慎态度,并非因为认为大学生天生不适合流水线工作,而是基于投入产出比的考量。具体来说,大学生经过3年或4年的高等教育,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富士康认为,将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安排在流水线上,可能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显得投入产出比不够理想。

换句话说,富士康担心的是,大学生在流水线上的工作可能无法充分体现出他们大学期间所学的价值,这既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也可能让大学生感到不满和失落。因此,富士康更倾向于招聘那些具有相关技能和经验,能够迅速适应流水线工作要求的员工。

同时,郑州还广泛提供高等专科教育,使其更加贴合富士康、比亚迪等企业的实际需求。

2023年,河南省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新成立了12所高校,这一数字约占全国新增高校总数的五分之一,彰显了河南在高等教育发展上的强劲势头。在这批新设高校中,专科院校占据了主导地位,共计11所,而本科院校则仅有1所,形成了专科教育为主、本科教育为辅的新格局。

这些新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涵盖了幼儿师范、新材料、商业管理、软件工程、汽车工程、食品工程以及美术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些专业的设置不仅满足了当前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地域分布来看,新增的12所高校中,有5所位于河南省的省会城市郑州。这些位于郑州的高校主要以工科为主,注重实操性和技术性,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它们的设立不仅为郑州乃至河南省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也进一步提升了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教育水平和影响力。

当前,郑州正处于产业结构深度优化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这一进程中对具备职业技能的人才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以汽车产业作为典型案例,2024年前三个季度,郑州市的经济总量(GDP)达到了10702.7亿元人民币,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贡献尤为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郑州市的实际下线产量实现了惊人的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高达901.9%,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郑州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的强劲发展势头和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迫切性。

郑州致力于培养与本地产业深度融合的技能型人才,以此促进产业与教育之间的协同发展,为城市的经济增长增添新的活力源泉。

中国的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存在不均衡的现象,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其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目前仅有河南大学和郑州大学两所被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而在211工程建设高校方面,河南更是仅有一所郑州大学。这一现状与武汉、南京等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市相比,显得尤为突出。

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拥有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在内的多所知名“双一流”高校,这些高校在学科建设、科研实力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同样汇聚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一众顶尖学府,这些高校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承认自己的短板后,郑州明智地将焦点转向了职业教育领域,致力于打造一个与本地制造业需求紧密相连的教育体系。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郑州的职业教育机构与富士康、比亚迪等制造业巨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这些企业精准输送了大量具备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

为了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率,郑州采取了多项创新举措。一方面,加强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升教学设施和设备水平,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知识。另一方面,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所学能够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此外,郑州还积极推广“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之间实现无缝衔接。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也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人才来源,实现了教育与产业的双赢。

通过聚焦职业教育,郑州不仅解决了本地制造业企业的人才短缺问题,还推动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郑州乃至整个河南省的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随着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郑州有望在制造业领域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结

90年代深圳以独特魅力吸引无数年轻人,哪怕面临风险也义无反顾。随着内地经济崛起,郑州等城市成为新的人口聚集地。郑州通过全面开放落户政策、广泛提供高等专科教育,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尤其是技能型人才。郑州职业教育与本地产业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尽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但郑州聚焦职业教育,采取创新举措,解决企业人才短缺问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未来,郑州有望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0 阅读:16

问春看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