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和宰相到底有何区别?古代有哪些官职算宰相?

神话有文史 2024-07-26 04:19:55

在古装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两个非常相似的官职——丞相和宰相,很多观众认为这两个官职是同一种官职,丞相就是宰相,或者说,宰相是丞相的另一称呼。

但事实上,这两者虽然名号相似,但并不是同一种官职,准确地说,丞相是一种官职,宰相根本不是官职,而是一种尊称。

一、政府首脑:丞相

丞相是古代中央朝廷的最高官职,设立于战国秦武王时期,设立之初是由两人担任,也即一人出任左丞相,一人出任右丞相,到了汉代才开始取消左右丞相之制,改为一人出任丞相,相当于政府首脑。

作为政府首脑,丞相的职权非常大,无所不统,拥有独立于宫廷的办公场所丞相府,下设十三曹,也就是十三个行政部门,属吏多达三百余人。凡天下政务文书,各地先上呈丞相府,丞相可以相机处理,只有拿不准的重大事务,才上呈皇帝裁决。

丞相不仅可以统领百官还可以干涉宫中事务,连皇帝的宠臣也要接受丞相的管理。比如汉文帝时期,宠臣邓通在汉文帝面前不恭,丞相申屠嘉勃然大怒,一道命令,就将邓通征召至丞相府,严厉谴责,并准备加以严惩,好在汉文帝及时派来使者为邓通求情,邓通才得以逃过一劫。

在汉代,丞相还拥有先斩后奏之权,丞相朝见皇帝,皇帝必须起身相迎。皇帝在路上遇到丞相,丞相要驻足行礼,皇帝也必须下车回礼。

二、执政大臣:宰相

宰相是古代辅佐皇帝的最高执政大臣的尊称,通常会有多人,但有时也会只有一人,比如唐玄宗时期李林甫独相十六年。

宰相的官职并不固定,不同时期有所不同,比如秦汉时期丞相是宰相,隋唐时期三省长官,也就是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尚书省长官尚书令都是宰相;宋代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同时又设立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元朝和明初中书省丞相是宰相。

至于明代的内阁首辅和清代的首席军机大臣,严格来说都并不算宰相,因为宰相具有决策权、封驳权等行政大权,其中决策权是指宰相可以独自处理一般政务,而封驳权是指宰相可以拒绝执行皇帝不合理的诏令,而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都没有这两大权力。

内阁首辅只有票拟权,也就是代替‌皇帝阅读臣僚章奏并草拟处理意见,用小票墨书写并贴在各疏面上进交由皇帝裁决。票拟权不是决策权,只相当于建议权。如果皇帝对首辅的建议不满意,首辅还得重拟。

首席军机大臣的权力就更小,甚至连建议权也没有,其撰写的谕旨完全是记录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擅自发表意见,更不可能封驳皇帝的敕令,不过相当于皇帝身边的高级秘书。

三、丞相和宰相的区别

网上有一种说法,丞相一定是宰相,但宰相不一定是丞相。

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宰相不一定是丞相,但丞相也未必是宰相,比如西汉昭宣之治时期,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成为朝野说一不二的人物,这时候丞相权力遭到严重削弱,就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宰相。

丞相和宰相的另一个区别就是,丞相毕竟是一种官职,而是官职就可能被架空,所以,丞相未必都掌握实权;而宰相是执政大臣的尊称,没有实权肯定不能算执政大臣,所以,宰相必然掌握实权。也因此,不能想当然的认为丞相是政府首脑,权力就一定比宰相大。

0 阅读:72

神话有文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