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贺子珍高烧不退,清醒后才知李敏来了:快给我孙女弄点吃的

逗逗娱 2025-02-22 10:20:04
人世间最后一句话

1984年的某一天,华东医院有个病房里满满当当都是人。

贺敏学也急匆匆地从福建赶过来,在医院里碰到了李敏。

本来,李敏一接到贺小平的电话,就立马从北京赶过来了。

医生跟李敏说,贺子珍正高烧不退,让赶紧吃安宫牛黄丸,这药是病危的人才吃的,情况特别紧急,李敏只能照医生说的做。

贺子珍吃了药以后,体温才一点点降下去,然后就睡得很沉了。

李敏在一旁着急地等着。这么多年,她工作特别忙,家里又有一大堆事,所以很少来看妈妈。现在突然知道妈妈病得很重,她心里可疼。

两天之后,李敏和她哥哥贺敏又到病房去看望贺子珍了。贺子珍缓缓睁开双眼,神志也清醒过来。她睁眼后,第一眼就瞧见了李敏,接着稍微转了转头,就看到两个外孙孔继宁和孔东梅也在那儿。

她笑着问:“你们是不是觉得我快不行了,所以都来?”

贺子珍打趣着,随后对李敏说道:“赶紧给东梅弄些好吃的。”

贺子珍神情恢复过来了,看到这样,她和贺敏学一直悬着的心可算是放下了。但谁能想得到,贺子珍说的这句话,竟然成了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

1984年4月18日的晚上,贺子珍忽然就昏迷了,之后病情变得更严重,一直昏迷着醒不过来。

从医生的护理记录来看,贺子珍体温升高了两次,然后就昏迷过去了。医生立刻让李敏和贺敏学出去,接着就对贺子珍展开了抢救。

可惜,贺子珍就那样一直没再醒来。4月19日的时候,贺子珍逝世了,她享年75岁。

特殊的身份

贺子珍去世之后,她的骨灰要放在哪儿?上海市委拿不定主意,没办法,贺子珍身份特殊,她可是毛主席的夫人。

贺子珍与毛主席在1927年就认识了。

毛泽东当时34岁。

刚秋收起义完,毛泽东就带着队伍上井冈山了,然后跟袁文才合作。他俩谈判那天,袁文才让毛泽东直接留下来,这样就能熟悉井冈山的风土人情和气候环境。

毛泽东脚上有伤,就接受了袁文才的一番好意,住在步云山了。过了几天,为了方便工作,袁文才让贺敏学把茅坪的八角楼给腾出来,好让毛泽东住进去。

八角楼离袁文才家没多远,毛泽东每天写完文章后,都会伸头往窗外瞅瞅,每次都能瞅见楼下有个年轻姑娘在晒太阳。

打听了之后才晓得,她就是贺敏学的妹妹贺子珍。

贺子珍也是共产党员,毛泽东特别诧异,他原以为这是袁文才的女儿。

那时候,贺子珍生病了,每天都不吭声,就只在外面晒晒太阳。毛泽东忙完工作的空闲时间,就会和贺子珍唠唠嗑,这么着,两个人就渐渐熟络起来。

毛泽东曾经讲过:“井冈山这地儿可棒,地理条件很不错,能进又能退,咱们在这儿扎稳脚跟,革命肯定能胜利。”

贺子珍讲:“山下不少地方,咱们永新也在其中,都成立党组织了,群众运动搞得可火热。”

这时候毛泽东才晓得,贺子珍原来参加过永新暴动,是特别了不起的女红军!

1928年4月的时候,井冈山可热闹!朱德和陈毅领着南昌起义的部队来到了井冈山,跟毛泽东的队伍成功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就这么正式组建起来了,井冈山的力量也慢慢变强。

这时候,毛泽东跟贺子珍之间的感情那是自然而然就到那份上了。有一回要去永新搞调查,毛泽东听不明白当地的方言,就叫贺子珍临时来当“翻译”,在这期间,他俩的感情就变得更好了。

袁文才瞧出了这两人的想法,于是就促成他们在井冈山成婚。

这儿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当时杨开慧还活着,他们为啥会结婚?

你知道吗?1927年毛泽东上了山之后,因为敌人搞封锁,他就跟妻子联系不上了。特别在1928年初的时候,山下传来消息说杨开慧牺牲了(其实是误传的)。毛泽东就派人下山去查看,结果得到的消息还是说杨开慧牺牲了。那时候毛泽东可伤心了,悲痛得不行。这时候贺子珍就去照顾毛泽东,给了他很大的安慰。一直等到1930年,毛泽东才知道准确情况,原来杨开慧先是在长沙避难,后来被敌人杀害了。

第二,毛泽东是结过婚的,贺子珍知不知道这事儿?

出走的真相

从1928年两人结婚起,一直到1937年贺子珍离开,这中间可是整整十年。

这十年,贺子珍过得特别艰苦。而对中国革命,这十年可是意义非常重大的。

一方面,遵义会议之前,毛泽东在党内的职务老是不稳定。好多人都排挤他,特别是老揪着他不听共产国际的命令,自己就上井冈山这事儿不放。

另一方面,毛泽东精神上受到特别大的落差影响,老是生病。好多时候,他一边和自己的身体作斗争,一边还总是在为红军的命运操心。

从第一次反“围剿”战争起,一直到第五次反“围剿”,毛泽东领着红军打了好多胜仗,还经常给中央提供好主意。可好多人就是不听劝,直到湘江战役失败了,大部分人才猛然发觉,原来毛泽东的战略才是正确的。

可惜,那时候因为别人瞎指挥,红军队伍辛辛苦苦花了好几年才发展到8万人,结果一下子就减少到3万了。

周恩来、张闻天这些深明大义的人,特别在遵义会议上,都极力推荐毛泽东担任红军的最高统帅,齐心协力把毛泽东推到最高位,让他指挥红军,领导全局。

打这以后,红军的命运就不一样。

毛主席特别伟大,他领着红军队伍,像四渡赤水这样厉害的操作可不少,最后成功完成长征,把危险都化解了,拯救了中国革命。

他当统帅那是当之无愧的。

其实,在瑞金那时候,周恩来、陈毅他们,老早就瞧出来毛泽东的军事天赋和指挥能力超强了。毛泽东这人,古今的事儿他都懂,书也读得超多,早些年还一直带着农民搞运动,对咱们中国的国情那是相当了解。

所以他们才大力推荐,这也是他们内心最真诚的愿望。

在这期间,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也遭遇了巨大的磨难。她在长征的时候,生孩子的条件特别艰苦,还为了保护战友受了重伤,差一点就没了命。

1936年贺子珍到达陕北的时候,整个人身心疲惫到了极点。特别是生下李敏之后,她的情绪就变得特别不稳定。

刘英回忆说,她在陕北的时候跟毛主席是邻居,她老是能听到从贺子珍住的窑洞里传出吵架的声音。

大概是1937年秋的时候,贺子珍铁了心要离开延安。在走之前,像叶子龙他们,去劝了她好多次,可她就回那一句:“我已经拿定主意了,这事儿就别再说了。”

毛主席忙得很,公务特别多。等他忙完回到家的时候,才晓得贺子珍已经走得老远老远了,听人说,都已经坐上前往苏联的飞机了。

贺子珍离开是有不少原因的。其一,她身体欠佳,体内有弹片还没取出来,她就想去做手术;其二,她觉得自己知识欠缺,能力不足,想出去多学习学习。

别的原因就不多说了,反正这都已经是过去的事儿了,不管是对毛主席,还是对贺子珍而言,那都是无尽的遗憾。

所以,后来在庐山再次见面的时候,毛主席就很感慨地对她说:“这不是你的错,都是历史因素导致的。”

不为人知的晚年

贺子珍到苏联刚满一年的时候,就听到了爱人再婚的事儿。她心里明白,自己是没法再回到爱人身边了。一直等到1947年,她这才带着李敏回到中国,暂时住在哈尔滨。

贺子珍在苏联的日子过得真不咋样。1940年的时候,李敏(娇娇)到苏联去陪贺子珍,她可最了解情况。后来她就跟毛主席说过,妈妈在苏联可受了不少委屈。

贺子珍回国以后,她妹妹贺怡还专门去找了毛主席。干啥去了?就是想把贺子珍进北京安排个工作这事儿给解决一下。

毛主席没正面回应,只是讲:“那就照中国的老规矩来呗。”咋个办?贺怡也不晓得。

所以,1949年的时候,贺怡带着贺子珍想要去北京,结果被人给拦住了。石家庄的工作人员也特别为难,这可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没办法,贺子珍就只能往南下去找贺敏学了。

贺子珍到上海以后,老战友陈毅招待了她,这让她觉得特别欣慰。

打那以后好多年,贺子珍就一直在南方生活,从来没到过北方。这么多年过去,李敏也渐渐长大成人了,后来成了家立了业,还生了俩孩子,就是孔继宁和孔东梅。

岁月过得真快,贺子珍回国的时候还很年轻,现在都已经变成花甲老人了。

1959年,毛主席在庐山开会的时候,偷偷和贺子珍见了一次面。就这一回见面,可让贺子珍记了一辈子,心里总是念念不忘的。

党中央知道这事儿之后,就答应了她的愿望,还专门派了架专机把她接到北京来。

外人可能体会不了贺子珍的这种感情,可李敏永远都忘不了。离开天安门的时候,她瞧见妈妈贺子珍望着毛主席的大画像,嘴巴微微颤动,眼神里满满都是不舍。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于上海华东医院离世。

她的后事引发了争议,骨灰葬在哪儿?规格咋定?

上海市委做不了主,就向中央办公厅请示了,中央办公厅,又向邓小平请示。

邓小平果断地决定:咱们中央的领导人都得送花圈,贺子珍的骨灰就放在一室。

“一室”说的就是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第一室,中央领导的骨灰都放在那儿,就这一点就能看出它的规格不一般。

贺子珍去世以后,好多报刊都登出了她离世的消息。

有媒体这么评价说:

她这一辈子,过得那叫一个慷慨激昂又英勇悲壮,苦日子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心里在滴血,眼里满是泪水。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革命,她的名字肯定会永远地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