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健康,每年的定期检查是少不了的。在定期检查中,尿液检查是比较常见的,通过尿液检查中可以判断出身体是否健康,尿检的结果要从各项指标进行分析,酮体就是其中之一。
在尿液检查中,尿常规中有一项数值容易偏高,就是酮体,出现此现象是因为出现恐慌的情况。酮体偏高是因为身体出现什么问题了吗?今天就来聊聊尿液中酮体高是怎么回事?
1、饥饿状态
饥饿状态下检查尿常规酮体会偏高,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人在饥饿状态下,需要补充热量,身体就要通过脂肪来提供,在代谢过程中,血液就会产生酮体,酮体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在检查尿常规的时候,酮体就会偏高。
如果是因为在饥饿的时候导致尿液中酮体偏高,就没必要太担心,摆脱饥饿的状态后,酮体就会恢复正常。因部分检查需要空腹才能进行,在检查的时候一定要判断好,是怎么回事?不要过于担心,最终自己被自己吓到。
2、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
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糖尿病属于一种急性并发症,叫做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筛查,空腹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早期的表现。如果在体检时尿液中酮体过高,也是糖尿病的一种预兆。
糖尿病是哪些因素导致?出现体内血糖急速升高,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就会升高。血糖升高就无法用血糖来作为能量的提供能源,这是需要分解脂肪,在分解脂肪的过程中,代谢过快就会出现酮体,酮体随着尿液排出,在检查尿检的时候酮体的数量就会增加。
仅仅通过酮体的升高不能判断出是否患有糖尿病,医生建议还是对血糖进行检测,看是否患有糖尿病。如果是前期征兆或者是真的患上糖尿病,请及时治疗。
3、药物影响
药物会引起酮体升高,因为服用某些药物后,相关药物进入体内就会让机体内的一些元素进行分解与消化,这样就会产生酮体,在尿检的时候也会使酮体升高。
尿液中酮体过高,怎么办?专家支招,记得收藏!
如果在尿液检查时,酮体过高,第一要保持好良好的心态,不要慌,这是一种常规的生理现象,这时需要冷静下来找出尿液中酮体过高的原因。
如果是因为饥饿造成尿液中酮体过高,这时候只需要稍微进食即可,没必要采取过多的措施。如果进食后,还是出现此现象,就记得检查血糖,看是否患有糖尿病。
药物也会导致酮体过高,大多数是因为吃了一些降糖的药物导致的,简单点说,本身就是糖尿病患者,这时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序治疗。
导致尿液中酮体过高的因素有很多,饥饿状态下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也有可能预示身体上出现了问题。希望大家对尿液酮体过高引起重视,弄清楚原因,再针对性的治疗。
好多检查项目需要空腹进行的原因是,吃东西会影响到检查的结果,入食后对身体的各项指标检查都会造成影响。所以针对尿液酮体升高,不要过于担心,要学会找到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到正规医院检查,确保一下身体健康有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