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3月25日正式宣布,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已接受访俄邀请,双方正就具体行程展开磋商。这一消息紧随俄国防部长绍伊古访朝行程,标志着俄朝战略协作进入新阶段,东北亚地缘格局面临重构。
佩斯科夫声明中特别强调“有效”邀约,暗示双方已敲定核心合作议程。俄方动作的时间线耐人寻味——绍伊古访朝期间向金正恩转交普京亲笔信,并参观朝鲜新型无人机及弹道导弹生产线。与此同时,俄美在沙特的12小时会谈无果而终,俄外长拉夫罗夫直言“俄美关系仍处冰点”。东西两线的外交温差,凸显俄罗斯战略重心东移的决心。
朝鲜向俄提供122毫米火箭弹超100万枚,俄方则被曝向朝转让“格洛纳斯”卫星导航技术。此次峰会可能达成更深度协议:俄或以“萨尔马特”洲际导弹技术换取朝鲜持续军火供应。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评估,若朝鲜获得核潜艇设计图纸,其潜射导弹打击范围将覆盖关岛美军基地。
朝鲜每年短缺成品油约80万吨,俄承诺以卢布结算的优惠价供应,首批30万吨柴油将于6月经罗津港输送。劳务合作方面,俄远东地区缺口200万劳动力,朝鲜已派出5万名工人赴西伯利亚参与伐木、采矿,薪资以小麦和燃油支付。这种“资源换人力”模式,既缓解俄劳动力危机,又为朝创收超2亿美元年外汇。
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为朝鲜“挡刀”早有先例—朝鲜承认顿涅茨克等四州入俄后,俄动用否决权阻止对朝追加制裁。分析认为,普京或推动朝鲜成为上合组织观察员国,并在金砖扩容中为其争取话语权。
驻韩美军司令保罗·拉卡梅拉警告,若俄朝共享超音速技术,韩美导弹防御系统需全面升级。日本更担忧能源命脉受制——俄朝拟建的油气管道距日本海仅150公里,一旦建成将威胁日能源运输线。
这场酝酿中的峰会,既是两个被制裁国家的突围之举,更是多极化秩序下的合纵连横。当美国在乌克兰与红海双线疲于应对时,俄朝协作正改写东北亚战略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