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可谓是百废待兴,在任何领域任何环境都需要发展,而发展就需要人才的带领。
在国家的召唤下,有一些爱国人士不顾自己的前程,执意回国为国服务,他们隐姓埋名多年,只为原子弹爆炸的那一刻。
1964年,4月的一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同志来到了兰州504厂视察,在工厂的陪同人员中,邓小平同志意外地看到了一名女子。
邓公越看越眼熟,不知不觉走了过去,问道:“五年的隐姓埋名,你过得怎么样?”
看到邓公这样的举动,周围人一头雾水,这不禁让人好奇,这名女子是谁?邓小平同志为什么会认识她?
1930年,一名女子考入了燕京大学物理系,这在当时引起了一阵议论,因为此前几乎没有女子来学物理,她可以算得上是第一个!
在那个还完全开化的年代,人们认为女生只能读文科,但这个女孩子偏偏对理科感兴趣。
面对这样的情况,她当时就决定要打破人们女生的偏见。
她的名字叫王承书,出生在上海的一个书香门第,因此她喜爱读书。
在燕京大学期间,王承书认真学习,4年后她成为燕京大学物理系唯一以连续三年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的女生,并荣获学校最高荣誉“斐托斐”金钥匙奖。
1936年,王承书获燕京大学硕士学位,与此同时也遇到了此生挚爱张文裕,他还是王承书的导师。
后来王承书在机缘巧合下碰到一个去美国学习的机会,于是她在1941年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然而这也是她人生开挂的开始。
在美国期间,王承书不止一次做出过震惊世界的研究,她的导师乌伦贝克教授更是对王承书夸赞道:“她真的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随着时间的渐渐地,王承书名声大噪,西方科学界都认为她只要继续在美国研究,未来会有很大的作为。
然而在1949年,王承书夫妇得知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思考过后,当即作出了一个决定:放弃在美国的科研,回归祖国,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美国方面得知这个消息后,不顾一切阻拦他们,甚至拿出杀手锏,一条禁令:凡是在美国从事理工、农学、医学的中国科学家都不允许出境。
但他们执意要回去,美国政府百般阻挠,更是开出了丰厚的条件,但王承书始终不为所动,后来美国干脆对他们夫妇进行了监视。
后来在周总理的努力下,美国不得不解除对中国科学家的禁令,44岁的王承书与丈夫、孩子一同在1956年回到了阔别15年的祖国。
回国后不久,王承书立即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中,介于她的能力,后来钱三强找到王承书,希望她可以去搞热核聚变技术。
经过短短2年时间,王承书成为了中国热核聚变领域的领军人物。
到了1961年,国家原子弹的研制进入了攻坚时期,国家需要将研发原子弹这件事情绝对保密,这次王承书依旧没有丝毫犹豫。
告别家人后,王承书来到504厂进行项目科研,当时她是504厂内唯一的一位女性科学家。
1964年4月12日,邓小平和彭真来到504铀浓缩厂视察工作,在视察过程中,邓小平一眼便认出她,当即上前同王承书握手,自此她的身份才被别人熟知。
同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世界,王承书也因此被毛主席称赞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女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