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的四月初,北伐运动开始了,政府强行没收了工人纠察队的武器。
当时上海正被白色恐怖覆盖,大量的工人及共产党员被拘捕,周总理深知局势已无法扭转。
他利用夜晚前往商务印书馆寻找隐藏的工人,却发现该地早已成为战火的废墟,周总理意识到上海已陷入绝境,不能再对国民党抱有任何期望。
因此,他决定在夜间穿越黄浦江,无奈却被国民党军队围困,并被关押在七团团部,那么在这样的困境下,周总理是如何脱险的呢?
时间回到1926年12月,28岁的周恩来接到中央的命令,派他前往上海,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的秘书和中央军委的委员。
当周恩来收到这个消息时,内心既感欣喜,又有忧虑,高兴的是他可以在上海大展身手,但他又忧心了妻子邓颖超的身孕状况,此时正是需要他在身边的时刻。
在家里,周恩来几次想说出去,但又止住了口,邓颖超看出了他心中的事情,主动询问他:“你是要离开吗?”
周恩来点头,回答“去上海。”
夫妻俩都非常明白,这一次的上海之行是秘密的,一旦离开,将无法再与对方通信,邓颖超深知周总理的救国之心,最后同意让他去。
几天后,精心打扮过的周恩来出现在上海,一抵达上海,即投入了工作中,并组织了三次工人武装起义。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在1927年3月,第三次起义取得了成功,超过两千名的工人纠察队欢迎了进城的北伐军东路军。
然而周总理并不知道,他的每一个动作都被国民党反动派监视着,当他在人群中寻找同志时,国民党出其不意地围捕了他。
国民党知道周总理在共产党的地位很高,所以他们并没有公开处决他,而是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将他软禁,并送到七团团部。
此刻周总理知道自己陷入了敌人的手中,可能难逃厄运,他坚定了决心,如果逃不出去,就必须和他们同生共死!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七团团部出现了一个能扭转局势的人,他就是七团的团长鲍靖中。
鲍靖中曾在黄埔军校学习,周总理曾是他的老师,当年鲍靖中怀着为国家报效、奔赴战场的决心加入军校。
后来他参加了国民党,在目睹现在兄弟相残,革命形势一夕之间瓦解时,他对蒋介石的行为也有了质疑。
在学校时,他最喜欢的就是周总理,他的课堂没有生硬的教条,也没有自我塑造成威严的形象,对学生如沐春风,温和地解答疑惑。
蒋介石让他审问周总理时,鲍靖中知道不能明确暴露自己的身份,于是他对其他士兵说:“你们出去吧,我要亲自审问这个罪犯。”
在赶走其他士兵后,鲍靖中突然冲前握住了周总理的手,他压低声音,在周总理耳边说:“我是黄埔军校的学生,曾受过您的教导,我会设法让您离开。”
而周总理早已认出他来,了解到学生将对他进行解救,内心深感动感。
后经鲍靖中的观察,他悄悄地拿来警卫的衣服让周总理换上,然后周总理跟在鲍靖中后面,以此成功安全的离开了。
脱身后的总理迅速整顿起义军队,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之后我们党的革命历程开启新篇章。
1957年,周总理特地来到南京,终于见到了他一直想见的鲍靖中,并且让市政府对他特别照顾以表慰问。
后来,鲍靖中在南京过世,纵观他的一生是相对平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