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自永嘉南渡之后,匈奴人、鲜卑人、羯人和氐人等纷纷涌入中原,你方唱罢我登场,期间涌现出了不少不世出的豪杰,尔朱荣绝对称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从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到隋朝建立之前,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北方大地先后完成过4次统一,尔朱荣做到了1次。他自己虽然没有坐上皇位,可他的4名手下分别成为了北周、北齐和隋唐四代王朝的奠基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南北朝时期的关键性人物之一,他曾百战百胜,力挽狂澜于既倒,居功至伟,可他又亲手给难得恢复一统的北方再次种下了分裂的祸根,被后世所边缘化。“功高孟德,祸比董卓”,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一起走近那段阴沉而冷峻的历史,领略这位“乱世教父”的风采。
一代权臣—尔朱荣
一、尔朱荣“功高孟德”1、军功卓著
尔朱荣出身于契胡(据说源自于羯族)部落酋长家族,自其高祖尔朱羽健率部跟从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攻履立战功后,尔朱家便世为魏将,逐渐发展为北秀容地区(今山西朔州)的第一领民酋长家族,及至尔朱荣继任酋长时,尔朱氏凭借“部落八千家......控弦一万”的强大实力成为代北集团中的重要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尔朱荣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便非常热衷于军事,一心想成为草原上的雄鹰。
就在尔朱荣准备大展拳脚之时,代北地区出现了比较恶劣的气候变化,给代北六镇的将士带去了严重的生存危机,直接导致原本就对朝廷的“不公”待遇而满怀愤懑的六镇将士揭竿而起,一时间,战火纷飞,四方兵解。眼见代北局势愈发糜烂,尔朱荣当机立断地散财招兵,打造出了一支规模比较可观的私军,同时打着“忠义报国”的旗号加入了北魏正规军,力行平乱。
北魏末年的形势
尔朱荣化身为“救火队长”,只要朝廷有需要,他就率军出征,随着军功的不断增加,其声望和实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飞涨。另外,他在平乱期间广纳人才,像高欢和贺拔岳等人后来都成为了他的得力干将。六镇之乱后期,一个名叫葛荣的鲜卑人雄踞河北,建立“大齐”国,原本尔朱荣是没怎么把葛荣当回事的,不料他竟敢攻打重镇邺城,尔朱荣当即率领7千余精锐骑兵长途奔袭,奇迹般地一举灭了坐拥30万大军的葛荣。
尔朱荣前脚安定河北,河南又出事了,原北魏北海王元颢通过从南梁借得的7千余军队从江淮一路打进了洛阳,迫使孝庄帝元子攸北逃,期间陈庆之在荥阳以弱胜强,打败了北魏30万朝廷大军,和尔朱荣的战绩出一辙。尔朱荣得知消息后,亲率得胜之师南下攻灭元颢,立下再造大魏之功。紧接着,尔朱荣让自己的堂侄尔朱天光和贺拔岳等人率军平定关中,自此基本完成北方一统,正所谓“苟非荣之致力......几人称王也”。
尔朱荣使北魏重归一统
2、拨乱反正
尔朱荣在四处征战的时候,北魏皇室出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当朝胡太后竟然让人毒害了自己的亲子—孝明帝元诩(孝庄帝的前前任),并且把自己的孙女当成孙子,立为皇位继承人,这简直比“指鹿为马”还让人眼瞎。胡太后或许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待朝局稍微稳定后,她就对外解释了她当初立孙女的各种不得已,然后轻描淡写地改立临洮王元宝晖之子元钊。
行兵在外的尔朱荣得知消息后,当即下令全军缟素,然后计划打着为孝明帝伸张正义的旗号出兵攻打北魏都城。然而当时北魏皇族势力依然不可小觑,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直接无视胡太后和元钊的名分,攻打都城的行为恐有巨大阻力。有鉴于此,尔朱荣决定在北魏宗室子弟中挑选一个出来作为新任皇帝,以从法理上抵制胡太后和元钊掌权的合法性。
北魏胡太后
可北魏宗室子弟实在太多,到底让谁来坐这个皇位,着实是个麻烦事。当时有不少人建议尔朱荣在孝文帝的曾孙辈和玄孙辈中找一个年龄幼小、性格软弱、便于控制的宗室子弟出来。尔朱荣对此种意见持以反对态度,在他看来,他如果立一个幼主,那么他岂不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此种作为和声望尽失的胡太后有何不同?最终,尔朱荣看中了“家有忠勋,且兼民望”的长乐王元子攸。
拿定主意后,尔朱荣让人潜入京城向元子攸传达自己的计划,以期“一拍即合”。然而在取得元子攸的同意后,他又有些动摇,好在他的头号亲信—北魏宗室元天穆出了个主意,通过给诸多宗室子弟铸铜像占卜(鲜卑旧俗)来判断元子攸是否合适。结果只有元子攸的铜像铸造成功了,当然,这里面肯定是有某个人的个人意志在里面。尔朱荣见状也就打消了疑虑。公元528年4月,元子攸等人与尔朱荣会合,尔朱荣随即拥立元子攸为帝。
从北魏到东、西魏的世系
二、尔朱荣“祸比董卓”1、河阴之变
元子攸登基之后,为表尔朱荣之功,授其持节、开府和都督内外诸军事的大权,使其成为自己的头号代言人。俗话说,烂船还有三千钉,胡太后乱政多年,手里也不会一点底牌也没有,比如她的“情人大队”,文有中书舍人徐纥,武有陈留郡公李神轨(北魏名将李崇之子),在他们两人的支持下,胡太后鼓足勇气地组织三路大军,准备死守京城。
尔朱荣等人的行军速度很快,没多久就到了京城脚下,结果让双方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守城主力中的郑先护(李神轨的副将)因为一向和元子攸私交甚笃,直接开城投降了。另外,禁军大将费穆因曾经被尔朱荣救过命,压根不愿意和尔朱荣抗争。眼见尔朱荣大军攻入京城,胡太后慌乱之中赶紧让人将她扮成僧尼,然后混在逃难的人群中向城外跑去,可惜刚跑到门口,就被尔朱荣的手下给认出来了,“光荣”地沦为俘虏。
河阴所在位置
百官们眼见形势已然不可逆转,遂“奉玺绶,备法驾,奉迎于河梁”,然而此时的尔朱荣已对夺取天下产生了极大的野心,他为了扫除障碍,趁着百官出迎之机,以祭天为借口,将百官诱骗至河阴,然后残忍地让麾下军队将百官全部灭掉,不管他们的官职高低,也不管他们是好官还是坏官,几乎是一个不留,史称“河阴之变”。尔朱荣心想既然事情已经做了,就把事情做绝。
他派人闯入元子攸的行宫,强行除掉了他的两个亲兄弟,并控制了他的自由,然后让人把胡太后和元钊扔进了黄河。做完这一切后,尔朱荣逼迫侥幸活下来的朝臣草写了一份关于禅位的诏书,他拿着诏书鼓动麾下将士高呼“元氏既灭,尔朱氏兴”不止。值此关建时刻,尔朱荣的左膀和右臂不协调,高欢支持他篡位,贺拔岳却认为时机未至。没办法,尔朱荣只得再度让人铸铜像占卜,结果因不成功而暂时打消了篡位的想法。
河阴之变
2、骄横跋扈
尔朱荣借着河阴之变的恐怖氛围,大肆清洗京城中的诸多鲜卑贵族和累世高官的汉家大族,使得京城呈现出“京邑士子,十无一存”和“直卫空虚,官守废旷”的凄惨景象,直接促使北魏皇权一蹶不振,由此进入了尔朱荣当权时代。面对此种情形,最难受的那个人肯定是贵为皇帝的元子攸,可他势单力薄,又能做些什么呢?他为了让尔朱荣满意,甚至创造性地授予了他一个名为“天柱大将军”的职位。
所谓“天”,即代天子之权,所谓“柱”,即柱国,加起来就是代行天子之权的柱国大将军,后来侯景的那个宇宙大将军恐怕也是跟着这个创意来的。整个尔朱家族因为尔朱荣的权势而变得气势凌人。就拿尔朱荣的女儿尔朱英娥来说,她原本是孝明帝元诩的妃子,后被尔朱荣安排做了元子攸的皇后,起初她对元子攸态度挺好,可自打其父受封“天柱大将军”后,她就“飘”了,曾直接说道,“天子由我家置立,今便如此”。
尔朱家族的势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尔朱英娥后来又嫁给了高欢,也算是比较传奇了。尔朱英娥好歹是尔朱荣的亲女儿,牛也就牛了,可像尔朱世隆这样的旁支也曾当着元子攸的面说道,“兄止自不为,若本自作,臣今亦得封王”,意思是说如果尔朱荣想上位的话,天下早就改姓尔朱,他也早被封王了。话说,泥人也有三分火气,元子攸被他们这么欺负,其心里该有多大的火气?
适逢尔朱荣带着一帮亲信入宫,意欲逼迫元子攸对其进一步加封,元子攸当即联络亲信大臣,提前在宫中布设伏兵,准备出其不意地除掉尔朱荣。结果尔朱荣不知是不是嗅到了异常气息,进也快,退也快,让元子攸白忙活了一场。元子攸心知形势已经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便让人以皇后产子的消息诱使尔朱荣入宫,接着如愿以偿地灭了尔朱荣。
尔朱荣死后没多久,北魏分裂
结语尔朱荣遇害后,元子攸也没能善终,他被尔朱兆缢死于晋阳,年仅24岁。尔朱兆没得意多久,又被高欢所打败,自个儿自缢而亡,这便是乱世,纵使权势滔天,也难保太平。尔朱荣的结局是令人唏嘘不已的,他其实有很多次机会篡魏自立,可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未能如愿,不过也正是这样的结局,反而给他的人生增添了更加多样的“色彩”。
都说时势造英雄,尔朱荣在北魏后期的乱象之中,像曹操一般通过“大鱼吃小鱼”而成为当权者,可他没有曹操那样高大上的权谋,像董卓一般简单粗暴地搞出一个“河阴之变”,直接导致自己落了一个和董卓一样的结局。他的出现,不仅深层次地改变了北魏统治阶级的人员素质结构,还影响了北方大地的历史走向,从这点来说,他纵有“骂名”在身,依然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
参考文献:
《魏书》
《北史》
《资治通鉴》
元子攸,有骨气的傀儡皇帝。 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为常道乡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