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子午道奇谋”有多大价值?诸葛亮如果用了,会发生什么?

书兰聊历史 2023-02-16 15:07:05

前言: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道尽了诸葛亮北伐的辛酸。蜀汉自打诸葛亮主政后,先后五次北伐,耗费人力、物力无数,就连诸葛亮本人都倒在了五丈原,却始终未能攻占关中。有人说,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如果能够采纳魏延的“子午道奇谋”,或许能够北伐成功。

“子午道奇谋”确实很厉害,有韩信当年“暗度陈仓”的风范,称得上是三国时期有数的奇谋险策。既然如此,有“智圣”之称的诸葛亮为何不用呢?难道他看不出此谋略的价值?或者说他看到的东西和我们所看到的不一样?

诸葛亮未纳魏延之谋,是对还是错?

一、“子午道奇谋”的未尽事项

1、如何攻克长安?

按魏延所说的,由他率领1万人,充当奇兵,用10天的时间经子午道入关中,出其不意地袭占长安,接着第一时间抢夺潼关,而诸葛亮则率领蜀军主力经斜谷道入关中,两军最后会师于潼关,依托潼关的险要地势,阻挡曹魏大军的反扑,进而牢牢掌控住关中。此谋略听起来确实很带劲,然而所有的谋略都讲究一个可操作性,再好的谋略,无法操作也是白搭。

就拿此谋略的第一个小目标—攻占长安来说,魏延能做到吗?首先,子午道远比斜谷道难行,是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通道,即使到今天,子午道中的土地梁至碌碡坪一段,依然满足不了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的顺利通行。在当时的条件下,魏延要想率领1万人快速通过这条长达330公里左右的险道,简直就是李白所说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古蜀道

其次,像魏延这种急行军是相当考验军队后勤补给能力的,以子午道的通行条件,魏延所部的5000精兵肯定只能轻装简从,无法携带较多补给,那么剩余的5000运粮兵能否跟上他的节奏就很关键了。最后,纵使魏延能顺利走出子午道,且不减员,他在面对城池坚固的长安城时,拿什么器械来攻城?按他的设想,奉命镇守长安的曹魏主将夏侯楙“怯而无谋”,没经历什么大阵仗,会被他吓得弃城而逃。

夏侯楙的军事能力确实不如其父夏侯惇远甚,历史评价也不大好,可他再差劲,也做了七八年的安西将军,能有多大几率会被魏延的1万疲兵吓得连长安城都不要了?难道长安不比野外更安全?只要他坚守一段时间,附近的魏军必然来援,魏延定然危险。退一万步说,即使夏侯楙真的是笨到家了,弃城而逃,魏延也顺利拿下了长安,诸葛亮能按时和他会合吗?从斜谷到长安,一路上可都是曹魏的重兵防线。

通行条件极差的子午道

2、如何据守关中?

诸葛亮刚一北伐,曹魏就大受震动,魏明帝亲自赶到长安坐镇,名将张郃率5万余精兵奔赴陇右抵御诸葛亮,名将曹真率军驻防在郿县,抵御赵云和邓芝的偏师。由此可见曹魏对关陇之地的重视程度有多高,应对反应有多快。如果魏延果真拿下了长安,曹魏的应对措施恐怕还得提升几个档次吧?即使魏延和诸葛亮成功会师于潼关,实现了“子午道奇谋”的第二个小目标-据守潼关,又如何能保证最终目标—掌控关陇?

首先,就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17年前,曹操率军在潼关大战马超,曹操当时是怎么做的?先以主力硬杠潼关,迫使马超不敢分心,后以徐晃等人率领4000余精兵夜渡蒲阪津,绕过潼关天险,攻击马超后方,最终大败马超,重新恢复对关陇的统治。魏明帝完全可以复制曹操的这套打法。其次,镇守在东三郡的司马懿可效仿刘邦经武关道入关中,斜插魏延和诸葛亮的后背。

曹操进攻十万西凉军驻守的潼关

再次,曹魏部署在关陇的郭淮部和曹真部势必不会让魏延和诸葛亮太轻松,一旦曹真来一招将计就计,放诸葛亮进关中,等诸葛亮主力往长安方向去后,找准机会,率军进驻斜谷道,切断蜀汉大军的补给线和归路,诸葛亮和魏延可就成了瓮中捉鳖的“鳖”。如果出现这种结果,蜀汉不要说“兴复汉室”了,提早亡国都是极有可能的,曹魏大军再不济,顺势占领汉中应该不难吧。

最后,关中平原一马平川,只要曹魏主力进来了,凭借曹魏骑兵的机动性和强大战力,蜀汉想守住,简直不要太难。据相关史料所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所投入的兵力大概在6万人左右,除去战损后还能有多少人守关中?曹魏方面仅张郃所部就有5万生力军,还有郭淮、曹真等人手里的军队,加起来绝对是占优势的,如果形势不利,曹魏随时可以增加兵力投入,要知道当时的曹魏坐拥20多万大军,而整个蜀汉的兵力满打满算就10万左右。

曹魏完全具备以一敌二的实力

二、关于“子午道奇谋”的实践

1、曹真和司马勋受阻于子午道

鉴于蜀汉没完没了的搞北伐,曹真怒了,他在升职为大司马后,毅然率军伐蜀,他所选择的路线是经子午道进攻汉中。魏明帝为了给曹真的伐蜀行动提供充分的保障,让司马懿率军从东三郡溯汉水而上,进攻汉中东部,让张郃率军经斜谷道南下,进攻汉中西部,让郭淮率军从陇右向阴平、武都进军。曹真此举相当于是把魏延的“子午道奇谋”反向而行。

然而曹真连蜀军主力都没看到,就身陷子午道而难以自拔,当时是突降大雨,子午道异常难行,曹真一边修路,一边艰难前进,走了一个多月都未能出谷,对比魏延说的10天,也不知道是魏延太自信,还是曹真人品差。曹魏方面考虑到道路难行,后勤补给无法保障,连忙让曹真等人撤军。由此,曹真的“子午道”之行以失败告终。

曹真伐蜀

一百多年后,东晋名将桓温乘着关中混乱,开启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北伐,他亲率4万主力从江陵(今湖北荆州)出发,经武关道入关中,另外由梁洲刺史司马勋(司马懿的重侄孙)率领2万人充当偏师,从汉中出发,经子午道突袭关中,司马勋的兵力可比魏延计划投入的1万人多出了1倍。

然而子午道终究还是那个崎岖难行的子午道,司马勋因难以快速穿过子午道而被前秦方面探得消息。前秦名将苻雄(苻坚之父)率领7000余生力军,以逸待劳,在白鹿原击败了司马勋。司马勋在退至子午道中的女娲堡后,被紧跟而至的苻雄再度打败,只得带着残兵败将撤军。司马勋的失败直接导致桓温双拳难敌四手,优势变劣势,只得放弃关中。

桓温第一次北伐

2、李廷珪和高迎祥兵败子午谷

魏延恐怕自己也没想到他的这个“子午道奇谋”会不断有人去实践。五代时期,孟知祥据巴蜀之地建后蜀政权,其子孟昶继位后一心想着攻占关中,进而窥伺中原。适逢后汉晋昌军节度使赵匡赞因担心刘知远对他不利,遂勾结后蜀,请后蜀派兵“掠定三秦”,孟昶秉着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宗旨,命张虔钊和何重建进攻凤翔(今陕西宝鸡),同时让后蜀名将李廷珪率2万大军经子午道与长安城中的赵匡赞会合,旨在一举夺取关中。

李廷珪的运气似乎比曹真和司马勋要好一些,顺风顺水地抵近了长安,然而赵匡赞却已然跑到汴梁去“舔”刘知远了,李廷珪深知如果没有赵匡赞这个内应,单靠自己肯定是站不住脚的,于是果断打道回府。都说祸不单行,李廷珪刚退入子午道没多久,就被追上来的后汉大将赵思绾所败。没有了李廷珪的助力,张虔钊和何重建自是难有建树。

后蜀和后汉之间的实力差距远小于蜀汉和曹魏之间的实力差距

时间来到明朝末年,闯王高迎祥在遭受卢象升、秦良玉和洪承畴等人的连番打击后,被迫采取了分兵之策,留部分军队给李自成,让其在关中与洪承畴对峙,然后自己亲率主力到汉中与张献忠会合。适逢卢象升奉诏入京勤王,高迎祥的雄心再度唤醒,他准备以汉中为大本营,北上拿下西安,进而和李自成合力克定关中。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高迎祥几次尝试向西安发起攻击,均被孙传庭所败,于是高迎祥想到了魏延的“子午道奇谋”,重整士气,亲率5万大军进入子午道,然此道着实难走,闯军走了半个月才抵近谷口,眼看就要出谷了,却迎面碰到了早已等候多时的孙传庭,一方是精疲力尽的闯军,一方是养精蓄锐的明军,双方激战了整整4天,高迎祥拼了命地想突围,可子午道过于狭窄,没走多远就被明军追上,结果一代闯王成为了孙传庭的俘虏。

诸葛亮的战略更适合蜀汉的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魏延的“子午道奇谋”在理论和实践上均称得上是一个“天坑”。相比魏延的谋划,诸葛亮无疑更胜一筹,诸葛亮并未把战略目标放在长安,而是想着拿下陇右,切断凉州与雍州之间的联系,进而对关中形成两面围击之势,徐徐蚕食关中。要知道当时的长安和关中早已破败,全指着陇右和关东输血。

为何现在很多人推崇“子午道奇谋”,进而抨击诸葛亮?概因高估了蜀汉,低估了曹魏。蜀汉在经历夷陵之败后失去了多少老本?诸葛亮难不成靠着一群新兵去包曹魏的饺子?“兵圣”孙武有云,“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只有先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方才有可胜之机。诸葛亮如果采用了魏延之计,蜀汉还谈什么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魏略》

《三国志》

《中国通史》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