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身居高位的王稼祥,为何在1962年时被勒令搬出中南海?

成双影夜色 2024-12-20 15:59:06

王稼祥是党的重要人物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时刻,遵义会议上,王稼祥就坚定的站在了毛主席一边,为毛主席确立党内领导地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后来,王稼祥也是率先从教条主义中跳出,多次获得了毛主席的高度评价。

在建国后,王稼祥也是新中国的中央领导人之一,主要负责的是中联部的工作。该部全称“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要负责的是一些外交相关事宜,在党内和国家的地位都相当的高。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重要人物,在1962年却被勒令搬出了中南海...

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呢?

观点

伊犁地区六万中国居民外逃苏联,东南沿海上,蒋介石政权则不断策划反攻大陆,在种种压力之下,中央领导同志作出了“帝反修即将发起联合进攻”的判断。而王稼祥也是在这一年,被自己的冷静推上了暴风的人风眼...

事实上,王稼祥的这种冷静在1958年就已经体现了出来,当时王稼祥经常一个人长时间的思考,一思考就是一整夜。当时国内正在进行大跃进,一些中央领导人对运动很是乐观,甚至和一些外国领导人讨论粮食吃不完该怎么办...

而王稼祥则在当时表达出了自己的忧虑,毛主席得知情况后说:“二百多名中央委员,就王稼祥一个人有意见呀?”

但是王稼祥最主要的观点不是关于大跃进,而是他的本职工作,也就是外交领域。王稼祥认为当时我国应当力求争取一个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注意斗争的方式方法,“不要过分突出”。在对外援助问题上,王稼祥提出要“量力而行”。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新中国最为艰难的十年,然而在这十年的时间,我国的对外援助数量却丝毫没有减少。例如1960年,非洲国家几内亚发生了粮食危机,该国便希望中国能够“行动起来”。

我国驻该国的大使馆向中央发来报告,认为该国的反帝态度较为坚决,所以应当援助三万吨到五万吨的大米,半个月后外交部回复无偿捐赠一万吨大米。而当时不仅仅只有几内亚,还有阿尔巴尼亚,老挝等国家。当时老挝的领导人甚至表示,美国即使对老挝友好,也不是永恒的,只有邻国,也就是中国和北越对老挝的友好,才能一直持续到地球的末日。

毫无疑问,我国的这种行为当然为我们争取到了非常良好的口碑,对我国未来加入联合国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就客观而言,这对我们国内的恢复确实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王稼祥等几位同志就曾经“关起门来聊了聊”,然后以写信的方式给周恩来,邓小平和陈毅等人以写信的方式作了报告。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王稼祥的这种观点,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是不受欢迎的...

冲突

王稼祥是一个好党员,也是一个有追求的党员,他认为自己看见了一些事情,如果不说话,不表态,就不算是一个好党员,这也是他写信的一个主要动力之一。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王稼祥就给中央写了一份自己的建议。

把自己关于国内生产,以及国外援助的观点都写了上去,最后还表示:“啰啰嗦嗦写了一大篇,可能毫无参考价值,只是打扰你们。但既然有这些想法,就写出来,即使是完全错误的,想你们也不会责备和见怪。”

但是毛主席看到王稼祥的这种观点,却表达出了自己的不满,作为党内一些实际工作的负责人,王稼祥考虑问题的角度是微观的,但是毛主席考虑问题的角度,却是宏观的,是从整体的斗争大局做的考虑,所以毛主席考虑的很多问题,王稼祥根本就考虑不到。

毛主席看到王稼祥的建议信后就表示:“当时毛主席掰着指头说,这是对帝国主义要和,对修正主义要和,对印度和各国反动派要和,对支持民族解放运动要少, 这是‘三和一少’。”

当时不仅毛主席有这种观点,陈毅也有类似的观点,但是无论是毛主席还是陈毅,对王稼祥的观点都谈不上党内斗争,只能说是观点出现了冲突,完全是可以求同存异的。但是毛主席的话却被某些有心人所利用了,其中最为主要的一位就是康某。

康某到处煽风点火,说中联部所有的错误,都是王稼祥的那封信所导致的!康某更是将“三和一少”发展为所谓的“三降一灭”,将问题升级和扩大化了。王稼祥就这样被莫名其妙的扣了帽子,本来只能算是正常讨论的问题,也演变成了所谓的“路线问题”。

而在这次事件之后,王稼祥的政治生命事实上也已经结束了,在康某的步步紧逼下,王稼祥的身体和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的精神紊乱,出现了幻觉和幻象,不停的大喊:“我没有罪!”

也是在这一年,王稼祥被勒令搬出了中南海,后来更是遭到了非法拘禁,被下放劳动,直到几年后毛主席得知情况后,才重新将其安排到北京工作,当时康某早已身死。可是1973年王稼祥才刚刚回到中央,1974年就因为劳累过度去世,年仅68岁...

参考资料:

《建国后的王稼祥》 王善德

《王稼祥:对外援助要『量力而行』》 罗雪挥

《王稼祥被批“三和一少”始末》 罗雪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