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老铁即便是过年,也会在闲暇之余自问。
想着年后钢价究竟是落,还是涨?
愁着究竟是赚还是赔,亦或是怕错过,想要年后赶紧上车。
今天就由我,在1月的最后一天,给大家一个“定心丸”,诸君参考。
截止到1月23日,五大材总库存为1253.3万吨,由上图也可看出,往年五大材库存在春节到节后的3月份左右,会存在一个正常累库的阶段,这个阶段的解读,决定着我们节后以及3月份的价格压力,而正所谓有需就有供,库存的变化离不开供需,影响价格的核心本质,也是供需。
根据五大材的表需情况来看,截止到1月23日表需量为709.77万吨,且往年基本都在元宵节时见底,之后出现需求的回暖。
最后是五大材的产量变化,截止到1月23日,五大材产量811.58万吨,从上图可以观察到,产量的复苏往往并没有那么快,基本都在3月附近,才会出现大幅增产,其实这很好理解,还记得总库存的变化吗,总库存在3月前,有着正常的累库时间段,3月后开始减少,从而致使钢厂与贸易商为保持常备库存量增加订单,引起生产复苏。
另外,想必大家也都有一个疑惑点,为什么我只做了五大材总库存、表需以及产量在某一刻的静态量,而没有做同期对比,这也是我另一个要表述的点,在我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进行数据对比时,往往喜欢用同比或环比进行。
比如,今年1月23日五大材总库存、表需以及产量分别是1253.3万吨、709.77万吨以及811.58万吨,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229.98万吨、115.92万吨以及49.24万吨。
但这反应的真是2025年较2024年同期的实际情况吗?
答案的结果为“不是”,这样的同比放在正常的月份或时期进行是无可厚非的,但放在变动的节日点前,就会造成严重失真,真实的比对,应按照春节前一周数据进行对照,而非死板的“同期”。
下面为真实的变化情况,截止到1月23日,五大材总库存、表需以及产量较去年春节前一周分别下降了345.67万吨、30.57万吨以及44.45万吨,这与按照死板同期对比的数据,相差巨大。
而从上面这组数据对比,大家能最直观的看到,2025年的春节时刻钢材产业的基本面,较2024年来说,十分良好,库存下降了345.67万吨,产量下降了44.45万吨,而表需仅下降了30.57万吨。
但上述也仅仅只是基本面分析中的一环,我相信有许多老铁也在发愁年后的需求情况,还记得前面说的表需变化吗,五大材的表需基本会在元宵节见底,而后回暖,区别仅有回暖的斜率变化,可以看到2022年的斜率最大,也即复苏最快,2023年次之,2024年则较慢。
这种变化,与另一指标有关,那便是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根据财政部数据,2022年至2024年的一季度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均超1万亿元,分别约1.8万亿元、2.1万亿元、1.6万亿元,而2025年一季度的预计值在1-1.5万亿之间。
从表面看,2025年一季度的发债规模弱于前三年,但不要忘记2024年年底我们的2万亿专项债发放,这会极大的使2025年专项债的使用压力缓解,且从2024年年底仅靠1个多月便发完了2万亿来说,2025年一季度的发债速度将大幅快于往年。
因此,虽然2025年一季度发债规模预计将低于往年,但从资金的使用压力以及补充速度两方面来说, 2025年一季度形成的资金流会带来超过往年的实体支撑,这意味着2025年元宵节后,其表需斜率会接近2022年或2023年的斜率,而这两年一季度的价格增长,想必各位老铁都清楚有多么强烈,更何况是在2025年库存、产量远低,而表需差距略小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