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903f551418aec408d4cd8c50066327a.gif)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406fe4b8d78c45d2bd44377bdf0aca4.gif)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如今已经进入了12月份,很多地区已经开始下雪,天气也逐渐寒冷,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碗补汤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在炖补汤的时候,很多朋友会放上一些药材,可很少有朋友知道,有些滋补药材,其实是含有剧毒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fe5884f8fafc6c8d08aa4d3221742b9.jpg)
根据报道显示,杭州的王哥因天气寒冷,决定通过自我“进补”来增强体质,结果却险些丧命,在这场几乎无声无息的危机中,这名男子因服用了超过安全剂量的补品体内发生了严重的中毒反应。
此时可能会有朋友感到好奇,王哥究竟是吃了什么?这种自我补充的行为,真的安全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c91677c7d99ec56e7d1ea07afe945ac.jpg)
杭州的冬天格外寒冷,气温骤降让人忍不住想要寻找一剂“暖身良药”,王哥在这样的天气中,出于对寒冷的恐惧,决定通过进补来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
在网上选了一会后,他买了40克的生附子,要知道生附子是乌头的子根,有补火助阳的功效,对于寒气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6d65ae79bcf7ec2b7a47ce83c6c9ea4.jpg)
但是生附子里面还含有乌头碱等成分,0.2毫克便可让人中毒,像是炖煮等方式,是无法完全破坏它的毒性的,所以食用后就容易中毒。
而王哥恰好是将生附子拿到手后,用水炖煮一番喝了下去,正因如此王哥差点丧命,在喝完以后没多长时间,他便出现了恶心呕吐的情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4c55ab0585aa6753b9625c4a8ecb6a9.jpg)
眼瞅着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异样,王哥便拨打了120,被送到急诊急救,刚到抢救室,王哥便说自己是煮了生附子,随后直接陷入昏迷血压更是远远低于正常值,很容易出现猝死的情况。
医生在事后指出,仅仅3毫克的过量剂量,足以让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丧命,这并非个别现象,许多人在寒冷的季节,或是因工作压力大便会选择各种保健品来提高免疫力或补充能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d7b6df163d38595cdab5350afd1b9cb.jpg)
但很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往往轻视了补品背后潜藏的风险,甚至认为“天然成分”就一定安全无害。
他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许多人开始反思,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我们是否真的足够了解补品背后可能隐藏的风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cf84f904ced105ca77d58ba572ec673.jpg)
实际上王哥的悲剧只是冰山一角,类似的事件并不罕见,许多人因为身体虚弱或者想要增强体力,选择了各种自我“进补”的方法,却忽视了其中潜藏的风险,。
对大部分人来说,补药的功效和成分,更多的是“听说”或“相信”的产物,常常忽视了其中的复杂性和可能的隐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4e690b83411dc08f85dfc418b9f4099.png)
有些补品标榜“纯天然”,但并不等于绝对安全,就拿这名男子服用的补药来说,它看似是由天然草本成分制成,但其中的某些成分并不适合每个人的体质。
尤其是在长期或超量服用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身体无法承受的负担,药品中的活性成分一旦积累过多,可能会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伤。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ca5c09f06d1a2162bae7c46d825bafb.jpg)
更有一些补品,表面看起来无害,却含有一些不明成分或是未经严格审查的添加剂,一旦不小心服用过量,便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威胁。
事实上,市场上大多数保健品并没有经过足够的监管和检查,很多商家为了追求销量,可能会夸大药品的效果,甚至做虚假宣传,让消费者盲目相信“服用越多越好”的迷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12a02aa699ff703105278725b362b07.jpg)
尤其是那些声称可以“快速提高免疫力”或“强身健体”的产品,它们通常会在包装上强调“纯天然”,让消费者放下警惕心,认为它们就是“安全的”。
但许多补品的制造商并没有充分告知消费者使用剂量、服用周期等关键信息,导致了不少人在使用时毫无节制,最终酿成大祸。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1a1c7d0459f4a66fd6f57a646c75c6f.jpg)
更令人担忧的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缺乏足够的健康常识,尤其是在补品和药品的选择上往往依赖广告或他人的经验,这种盲目的信任和随意的服用,往往会埋下隐患。
任何一类药物或保健品,都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尤其是针对身体状况不同的个体,补品的种类和剂量都应该因人而异,避免盲目跟风或者过量服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b74f38e8b4ea15bf4efd0eda9925d9f.jpg)
那么,看似无害的“补药”为何会如此致命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3473305b89f18261cb9195593b79065.jpg)
补药在许多人眼中似乎是万能的健康良方,尤其是在气温骤降、寒冷的季节,许多人会不自觉地选择通过各种补药来增强体质,抵抗外界的寒冷。
可是正是这看似简单的“补充”行为,往往忽视了药品的复杂性和潜在的危险性,你会发现,很多人虽然知道“补药”有益健康,但鲜有人会仔细思考它们的成分和使用方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ee16e606f4e13240ddf892d039fb56f.jpg)
这名男子之所以会险些丧命,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对补药的使用缺乏足够的理解,他把“进补”当作一种解决身体不适的万能法宝,却完全忽视了补药的适用范围和剂量问题。
实际上,很多补药的确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但它们并非人人适用,尤其是在没有专业指导的情况下盲目服用,比如一些含有激素或特殊成分的药品,若使用不当,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还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f8fbe1d0b7ecf55699266ac5a7bafff.jpg)
其实,补药中有很多成分对某些体质的人来说,具有较强的副作用,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看似“温和”的草药类补品,也隐藏着极大的风险。
许多人误以为这些“天然”成分就等于安全,实际上,草药的“天然”并不意味着对每个人都没有副作用,许多草药成分的药理作用往往无法被普通消费者察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5c1a71a333e0cf5ddd0f4033b997b4c.png)
它们有时会在体内引发一系列复杂的反应,甚至在不经意间影响到体内的生物机制,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另外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补药的安全性问题不仅仅是个体使用者的责任,整个补药市场的监管漏洞和行业乱象也是一个重要的隐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6f2f320abd5836d07543cac8b7077c9.jpg)
在我国,补品行业存在着大量的不规范现象,有些不合格的补药被“包装”成了保健食品,甚至打着“天然、无副作用”的旗号,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购买。
许多消费者在选择时,不仅缺乏对产品的深入了解,也缺乏对其背后生产环节的关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补药市场亟待加强监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365f3d0b80886125b11630a8bba994d.jpg)
消费者需要有更多的渠道去了解补药的相关信息,了解药品的成分和使用方法,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市场的整顿。
确保所有流通的补药都符合安全标准,避免出现更多的“隐形杀手”,从长远来看补药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依赖于政府的监管,还需要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购买和使用时要更加理性、谨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aa088a15a948717043f7b8058a6c506.jpg)
其实真正对身体有益的,从来都不是依赖补药的方式,而是通过科学的饮食和规律的作息来增强体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c2d92949978bcdc14c8d447867a93f3.jpg)
补药并非无害,而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任何忽视安全、盲目进补的行为,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通过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增强科学健康的意识,才能有效避免悲剧的发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1a0806788efe1e85c944021b5d04943.pn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c6ea5cb5d380383c4082ee1d3d4d042.jpg)
参考资料:
潇湘晨报在2024年12月7日关于《3毫克就能致死!杭州一男子因怕冷自行进补,险些丧命》的报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35c83eace727c4466817b6942b68c4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