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养生指南
11月7日,我们迎来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的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也就是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冬季的到来,自然界表现为阴盛阳衰,气温降低,寒气袭人,不仅感冒、咳嗽多发,冠心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关节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也容易发作。
那么,立冬节气我们该如何科学养生呢?别急,小编已为您精心准备好了一份新鲜出炉的养生指南,一起来看看~
立冬节气如何科学养生?
一 合理饮食
中医认为,冬季对应人体的肾,可多食山药、红薯、马铃薯、栗子、核桃、黑芝麻、木耳、黑豆等益肾食物,五味中的“咸”入肾,咸味有补益阴血、软坚散结的作用,也要适量多食咸味食品,如海带、紫菜等。
同时,应多吃温热护阳之品,以抵御寒冷,如多食羊肉、牛肉、桂圆、大枣等,应少吃寒性食物,如螃蟹、海虾、西瓜、葡萄等,并要多补充一些优质蛋白质,如鱼、虾、蛋、奶、瘦肉、大豆等,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此外,冬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小,更应多喝水。如果喝水少,血液黏稠度就高,容易出现血栓等症状,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天多喝点水还能加快新陈代谢,起到抵御寒冷的作用。
二 防寒保暖
冬季防寒非常重要,尤其是背部和双脚。背部一旦受寒,就会损伤人体的阳气,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或慢性病复发、加重,最好穿一件贴身的背心;“寒从脚起”,足为人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足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等疾患,可在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能消除疲劳、御寒防冻和促进睡眠。
此外,“冬阳贵如金”,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尽量多到户外多晒太阳,常晒太阳不仅能壮阳气、温通经脉,还有助于补钙、愉悦身心和提高免疫力。
三 科学作息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以养人体阳气,晚起能养人体阴气,但晚起并非赖床不起,而应以太阳升起的时间为度。因为上班族在工作日很难做到“晚起”,所以就尽量做到“早睡”、不熬夜。此外,注意室内在白天要适当开窗换气,以保证空气新鲜。
此外,要注意夜间忌憋尿。天气逐渐转凉,不少人怕麻烦、怕冷而习惯憋尿,但长期如此,不仅对睡眠不好,而且憋尿会使有毒物质积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对健康不利。
四 坚持运动
冬季锻炼必不可少,因为户外活动可增加热量产生,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温调节。
但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四肢较为僵硬,所以锻炼前热身活动非常重要,如伸展肢体、慢跑、轻器械的少量练习,使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运动后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
需要提醒的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禁止做剧烈运动,如打球、登山等,有呼吸系统疾患的人,应避免寒冷的刺激,尽量选择10:00~16:00之间气温较高、日照充足的时候,以免诱发疾病发作。
五 精神调摄
冬季养生要着眼于“藏”,即神藏于内,含而不露,力求精神安宁,遇事节怒,宠辱不惊。可选择一些安静的兴趣爱好,如琴、棋、书、画等。
六 穴位按摩
可通过穴位按摩来驱寒,如大椎穴通络散寒防感冒,足三里活血通络、健身防病,阳池穴可畅通血液、暖体散寒,涌泉穴可调节气血、补肾壮阳,阴陵泉、关元、肾腧可温阳化湿。经常按摩这些穴位,可提高耐寒能力,增强身体抵抗力。此外,日常生活中经常搓脸、按摩鼻翼、搓手,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鼻炎、感冒等疾病。
参考资料:
[1] 吴昊,王天芳,杨毅玲,邓华亮,赵勇,唐利龙,韦昱,李玉梅,郑敏,赵燕.悲伤情绪人群立冬节气表现特点分析[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4(01):21-26.
[2] 王国玮.立冬养生总动员[J].保健医苑,2020(11):37-39.
[3] 王志华,李彦知,杨建宇.杨建宇二十四节气养生歌赏析(廿一)——立冬养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1):109-110.
[4] 谢青云.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立冬、小雪[J].家庭中医药,2015,22(10):62-63.
[5] 齐含岩.立冬时节的保健养生方案[J].现代养生,2013(24):21.
[6] 王碧辉.冬令养生,敛阳养阴御严寒[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8(12):58-59.
[7] 立冬饮食四要点[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11):204.
[8] 严苏纯.居家保健话节气——立冬[J].食品与健康,2013,(11):14-15.
[9] 蒋暑雨. 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20.
[10] 陶源,王博,刘果,徐俊林,徐静,张春铭.消化性溃疡内镜检出率与节气关系[J].北京中医药,2020,39(06):60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