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临清牛的故事

噩噩文化 2025-03-11 04:30:16

临清牛 | 即梦ai

临清李名儒言:其乡屠者买一牛,牛知为屠也,不肯前,鞭之则横逸。气力殆竭,始强曳以行。牛过一钱肆,忽向门屈两膝跪,泪涔涔下。钱肆悯之,问知价八千,如数乞赎。屠者恨其狞,坚不肯卖,加以子钱亦不许,目:“此牛可恶,必剚刃而甘心,虽万贯不易也。”牛闻是言,蹶然自起,随之去。屠者煮其肉于釜,然后就寝。五更,自起开釜。妻子怪不回,疑而趋视,则已自投釜中,腰以上与牛俱糜矣。夫凡属含生,无不畏死。不以其畏而悯恻,反以其畏而恚愤,牛之怨毒,加寻常数等矣。厉气所凭,报不旋踵,宜哉。先叔仪南公,尝见屠者许学牵一牛。牛见先叔,跪不起。先叔赎之,以与佃户张存。存豢之数年,其驾来服辕,力作较他牛为倍。然则恩怨之间,物犹如此矣。可不深长思哉!

临清牛 | 即梦ai

临清的李名儒说有个屠户买了头牛,那牛通人性,知道跟这人回去肯定没好果子吃,所以任凭屠户怎么拿鞭子抽,那牛就是死活不走,最后折腾得人和牛都快虚脱了,才往回走。

路过一个钱庄的时候,牛突然扑通跪下,眼泪哗哗的,钱庄掌柜的看着不落忍,问屠户:“八千文是吧?这钱我掏了,您高抬贵手。”屠户不干:“这畜生跟我犯轴,老子今儿非得剁了它不可!”牛一听这话,竟然蹭地站起来,自发的往屠夫家走,跟烈士赴刑场似的。到家屠户就把牛杀掉给炖上了,然后就睡觉了。第二天天没亮就爬起来去看火候。他家里的心说这去了半天了咋不见回屋啊?去灶上瞧瞧吧,这一瞧——老天爷啊,屠夫的上半截身子栽锅里,跟牛肉一起都炖烂糊了。

临清牛 | 即梦ai

纪大烟袋曰:是条命都怕死,您倒好,人家怕死您还来劲了?牛这怨气可比人狠十倍!怨气这玩意儿真不能小瞧,报应来得那叫一个快。再说我叔仪南公早年见过一屠户叫许学的牵着牛,那牛见着我叔扑通就跪下了,跟见着活菩萨似的。我叔掏钱赎了牛,交给佃户张存养着。这牛后来耕地拉车比别的牲口勤快十倍,您说这算什么事儿啊?畜生都懂恩怨,人倒活得稀里糊涂。

中国小说史略 | 阅微草堂笔记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阅微草堂笔记》虽‘聊以遣日’之书,而立法甚严,举其体要,则在尚质黜华,追踪晋宋;自序云‘缅昔作者如王仲任、应仲远,引经据古,博辨宏通,陶渊明、刘敬叔、刘义庆,简澹数言,自然妙远,诚不敢妄拟前修,然大旨期不乖于风教’者,即此之谓。其轨范如是,故与《聊斋》之取法传奇者途径自殊,然较以晋宋人书,则《阅微》又过偏于论议。盖不安于仅为小说,更欲有益人心,即与晋宋志怪精神,自然违隔;且末流加厉,易堕为报应因果之谈也。

1. “聊以遣日”与“立法甚严”:

鲁迅说《阅微草堂笔记》虽自谦为“消遣时日”之作,但纪昀创作态度严肃,体例严谨,追求“简澹自然”的文风,刻意模仿晋宋(如《世说新语》)的笔记传统。

2. “尚质黜华,追踪晋宋”:

鲁迅说该书摒弃辞藻浮华,以质朴简练为特色,试图接续晋宋志怪小说的风格。纪昀在自序中明确推崇王充(仲任)、应劭(仲远)的博辨考据,以及陶渊明、刘义庆的“自然妙远”,强调内容需符合儒家教化(“不乖于风教”)。

3. 与《聊斋志异》的对比:

鲁迅将《阅微》与蒲松龄《聊斋》对比,指出二者取法不同:《聊斋》借鉴唐代传奇的小说笔法,注重情节铺陈;而《阅微》偏重议论说理,试图以小说承载道德劝诫,反而偏离了晋宋志怪“自然妙远”的文学性,甚至流于因果报应的说教(“末流加厉,易堕为报应因果之谈”)。

阅微草堂笔记 | 孔夫子旧书网

鲁迅肯定了纪晓岚的文学追求,但也批评其过度强调教化功能,导致艺术性受损。这一观点与其对《儒林外史》含蓄讽刺的推崇、对《老残游记》直白谴责的批评一脉相承,均反映鲁迅重视小说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平衡。

所以在“清代志怪小说”里鲁迅把《聊斋》排第一,《阅微》排第二。这个单看现在的出版商就知道,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阅微》就没有繁体版出版了,更别奢望竖排了,就目下市场上这些简体版本,也没一个能入我眼的,看了看台湾民生版又太贵,就我几十年前潘家园淘来的这个上古的版本先凑合着吧。

0 阅读:0

噩噩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