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cd0c7be216b10f9d2716cc50fcbeb35.jpg)
我中午打电话回家,问我妈今天上班没有。因为今天是农历初十,家里有挂灯酒要饮。
老妈说上班了,初六已经饮了一个挂灯酒饮,初十这两个挂灯酒的任务已经分配给两个嫂子了。瞧,这就是儿媳多的好处。老妈把吃席的任务分配,一点都不耽误上班挣钱。
啥是挂灯酒呢?
凡在上一年出生的新生男孩,男孩家中会在农历正月初十日,要悬灯庆祝,俗谓“挂灯”。如果是到正月初十这天还没满月的小男孩,就要等到明年的正月初十再上灯,这叫上老灯。这个上灯酒就等同于其他地方的满月酒,但它的特色在同一年里不管是哪月哪天出生的男孩儿都要等到正月初十这一天挂灯。
挂灯酒只在岭南地区流行,始于明清年代。“挂灯”又称“出灯”“状元灯”,因很多本地人口音“灯”与“丁”是同一个发音,也是寓意着人丁兴旺、前途光明。
办“挂灯酒”在这一天,家庭成员会精心准备,将家中装饰一新,迎接亲朋好友的到来。而社庙和祠堂更是热闹非凡,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这些花灯由竹篾扎成骨架,外面糊上花纹纸。这些花灯不仅为夜晚带来了光明,更寄托了人们对新生男孩的祝福和期待。只不过这些花灯,后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再是手工做而是工艺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cdbb89c37a8acd9a0736092db72e2e8.jpg)
如果一个村里的社公庙里没有挂灯,那就说明这个村已经很久没有添男丁了,这也就反映了这个村人口正在衰减。如果哪家突然添灯了,高兴的不只是主人家,整个村的人都会祝福。尤其是求子的人,也会来沾沾喜气。
随着时代的发展,挂灯酒也赋予了时代的意义。“上灯酒——有饮就来,饮了又有,有了又饮,明年又来”。这句俗语道出了挂灯酒习俗的热闹和喜庆,同时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亲朋好友欢聚一起,不仅享受到了美食和欢乐,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神寄托。
挂上灯酒——有饮就来,饮了又有,有了又饮,明年又来”。今天老家的人应该是人人都有酒饮(吃席)了,因为挂灯酒太多了。挂灯酒赶巧的话,一天会碰上5、6家,根本吃不过来,只随礼人不去,但主家会打包菜叫人帮送过来。家里的冰箱堆满了挂灯酒打包的菜,家里一周都不用买菜。
挂灯酒的份子钱一般100-300块,只吃一两家的话没什么压力,五六家的话压力还是有的。不过呢,办挂灯酒一般是随一个红包全家去吃。人多的话,那一桌菜都是你家的。主家是不计较的,因为图的就是个热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231a680242c77cee89bee06a67d275e.jpg)
记得小时候和妈妈去吃挂灯酒是不给钱的,都是买衣服比较多。那时候一套衣服也就几十块钱,所以那时候办挂灯酒的人家,衣服还没穿过来孩子就长大了。这就导致了很浪费,后来人们慢慢地改变了,将买衣服变成了随份子钱。份子钱也从30/50变成了100到如今的200/300元。
现在的挂灯酒不仅仅局限在年初十了,因为考虑到大家工作的原因,所以一般初六开始就有人开始办挂灯酒了。像我婆婆家的邻居就是初六办的挂灯酒,酒席办完初七就离开家去上班了。这不耽误事,不影响别人上班,真正的两全其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67b76e5e66331c514dabcade9caed1d.jpg)
发小去年生了个儿子,今天在酒店办了挂灯酒。这家伙年前我就问她了,年后才决定办酒。农村宴席没档次,却一直念念不忘……可惜我在外地上班没能吃上宴席,我送上了祝福和份子钱。这次我着急上班没能参与,希望发小今年再生个儿子,明年我一定请假也要参加她儿子的挂灯酒。嘿嘿,我这祝福够真诚了吧。
挂灯酒,最有意思的就是双灯。双灯要么是双胞胎儿子,要么就是兄弟的儿子相差不远。这很少见,很少人能碰到双灯。谁不希望自家人丁兴旺呢?如果遇到了,哪怕是不请,也会找理由来参加。我长这么大,只参加过一次,那就是我爸为我两个侄子办的挂灯酒。大哥二哥的两个孩子只相差一个月,所以那一年我们家办了双灯。可热闹了,宾客随份子随双份,主家上菜的话肯定也是上双份。满满一大桌菜根本都摆不下,只好把菜错开垒起来。那一年的热闹和喜庆,我至今难忘!
今天是正月初十,你饮挂灯酒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