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为官时有三不贪,科举钱不贪、赈灾钱不贪,第三点最高明

博速遥河 2024-08-21 02:23:12

历史上的巨贪者,清朝和珅说第二,估计没人敢说第一。当年嘉庆皇帝抄和珅家的时候,抄出的白银足足有八亿两,这是个什么概念?

据记载,乾隆年间全国一年的税收,才不过七千万两,和珅这些年贪污的财产,相当于当时清朝十五年的收入,也难怪时人都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当然了,和珅作为一个大贪官,他能在乾隆眼皮底下风光那么多年,也是有本事在的,比如说和珅的“三不贪”原则,就尽显此人的处世之道。

和珅的升官之路

和珅的前半生其实很普通,甚至是不幸的。三岁那年,母亲生下弟弟和琳后,便难产去世,和珅九岁时,他的副都统父亲也因病逝世,从此以后,兄弟两人便相依为命。

1769年,19岁的和珅参加科举,结果名落孙山,但后来,他又以祖上功绩,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这也算是和珅的第一个官职。

23岁那年,和珅第一次遇见了他的乾隆,当时和珅因为在乾隆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于是便做了宫中仪仗队的一名侍从。就这样,和珅凭借着那一手溜须拍马的绝活,开始在宫中步步高升。

和珅刚当官那会,其实还是个清官,且善于打交道,就连大英特使马戛尔尼都对和珅的外交手段称赞不已。而自从和珅出任户部尚书以来,更是将朝廷财政管理得井井有条,使国库越发充盈。

那么,“好官”和珅又是如何贪到震惊中国几百年的呢?

其一是来自于他本身。乾隆前四十年,最恨的就是贪腐,恰好当时和珅处理了云贵总督李侍尧的贪污案,于是就被提拔为户部尚书。

李侍尧案结束后,李侍尧及党羽的大部分财产,都入了和珅的口袋,加上乾隆的恩赏,让和珅第一次尝到了手握大财大权的滋味。

这时间一长,和珅便开始贪污、结党,在朝中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势力。

其二就是来自乾隆后期的贪污之风。得益于康熙、雍正两朝的文治武功,让乾隆王朝迎来了盛世。不过,乾隆皇帝在中年以后,逐渐变得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其中的六下江南、圆明园、避暑山庄,每一项都是劳民伤财的活动。

眼看着国库愈加空虚,和珅便顺势推出了经典的“议罪银”制度,也就是让官员拿钱消罪,给的越多,消的就越多。此法一出,乾隆的小钱包瞬间就鼓起来了,和珅也跟着乐开了花,这一君一臣,一个吃肉一个喝汤,其乐融融。

不过同时,这个制度也加速了那些贪官敛财的速度和力度,贪污腐败之风又一次盛行起来,大清也开始由盛转衰。

乾隆知道和珅贪吗?那肯定是知道的,不过对于这个又会赚钱又会拍马匹的“忠臣”,乾隆那是当宝贝来宠的,甚至还将女儿嫁给了和珅之子。

随着权力的不断膨胀,加上乾隆的年龄渐长,和珅一方面结党营私,扩大势力,打击政敌;一方面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敛财,索取贿赂,从中搜刮了骇人听闻的巨额钱财。

除此之外,和珅还涉足了商界,他曾开设75间当铺,300多间银号,和广州十三行、英国东印度公司等商业巨头都有密切的联系。

和珅的“三不贪”原则

和珅虽是人人皆知的巨贪,但他也有“三不贪”原则,即赈灾钱不贪、科举钱不贪、办事不成功不贪。

首先是科举钱不贪。自隋朝以来,科举便成为了历朝历代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科举向来公平公正,且极度严苛。和珅之所以不贪科举的钱,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不敢。要知道,科举是人才的来源,即便乾隆皇帝昏聩到没边,也断然不会不要人才,和珅跟着乾隆混了这么多年,他自然深知皇帝的底线在哪。

第二点赈灾钱不贪。和珅曾出任过户部尚书,对于全国财政的支出和收入一清二楚,而朝廷拨给地方用来救灾的钱,和珅也不会动。古代的粮食产量极低,一遇到荒年就会饿死很多人,甚至爆发起义,为此,朝廷每年都会拨出大量赈灾款,用来救命,稳住民心。和珅自然知道这一点,他也不敢去冒这个险,甚至还会让手底下的人捐钱。

关于和珅赈济灾民,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地方发生饥荒,朝廷在当地开设粥场,赈济快要饿死的老百姓,可和珅却在粥里掺了一把沙子。事后,他对手底下的人说,真正快饿死的人,是不会在意吃的是什么,即便有沙子,也会一股脑吞下去,反倒那些不是很饿的人难以下咽,所以不会过来蹭吃蹭喝。

和珅这个人啊,贪是贪,但办起事来的确有两把刷子,也难怪乾隆爱不释手。

第三点,也是最厉害的,办事不成不贪。和珅一不贪科举的钱,二不贪地方的赈灾款,就靠皇帝的赏赐和外面那些商铺,还不足以震惊中外几百年,那他的巨额财富从何而来?

和珅在朝廷当权20多年,求他办事的人,估计都能从京城排到巴黎了,这其中的权钱交易自然不会少。不过和珅很有一套,他不像以往那些大贪官那样,先交钱后办事,办不成也不退钱。

和珅知道不是什么钱都能往兜里装,钱可以明天贪,但命不可以明天续,那些办不成,或者不能办的事,他一分都不会拿,这也正是他的过人之处。就像《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和珅说过的:“我不是要你的钱,我是拿你的钱给你办事。”

识时务,知进退,这或许是和珅能在官场作威作福几十年而不衰的原因,但他不知道的是,贪污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不归路。

1799年,乾隆驾崩后,嘉庆皇帝以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和珅家,随后将其革职下狱,最后,和珅在家中用白绫自尽而亡。

0 阅读:173

博速遥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