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得不承认,这就是西部片的极致

红魔 2024-06-22 07:17:09

作者:罗杰·伊伯特

翻译:ACTON WILSON

校对:浮游物

摄影机缓缓扫过空旷而广阔的西部景观。然后镜头快速移动到一个日蚀久晒的暴徒脸上。一个从远景到脸部特写的单镜头,揭示了西部景观之中并非空无一物,一个亡命之徒身处其中,离我们如此之近。

在电影的开篇镜头里,赛尔乔·莱翁内就构建了《好坏丑》(又名《黄金三镖客》)中一个贯穿始终的镜头法则:镜头边框外的人与景不在镜中人物的可视范围之内。

在电影里的一些重要时刻,镜头以外、人物角色看不见的地方,给莱翁内提供了向观众制造惊喜的契机。在这些契机里,下一个镜头人物的出场方式在镜头所描绘的实际地形中是明显说不通的……

举例来说,电影里几个人误打误撞进入了北方同盟军的营地,而在此之前,这几个人却看不见布阵如此广阔的军营。

同样的,在一个墓地里,一个人凭空出现而不被察觉,而在实际情况下,这个人本应该在一英里之外就能被发现。以及在一个巷战的全镜头里,几个人沿街而下却不被击中,大概是因为和对手不在同一个镜头框架内吧。

莱翁内并不顾忌常理,通过风格化成功将「废物」提升为艺术,在陈词滥调的西部片垃圾堆里创造出了伟大的电影。

莱翁内「镖客三部曲」的前两部《荒野大镖客》、《黄昏双镖客》分别于1964、1965年上映,之后不久,《好坏丑》1967年末在美国上映,观众立马发现自己迷上了这部电影,但是观众们知道为什么会迷上它么?

我当时坐在东方大剧院楼厅的前排看了这部电影,那里巨大的银幕简直太适合观看莱翁内歌剧风格的电影作品了。我触动强烈,但当时成为影评人还不到一年,尚不完全具备重视直觉而非审慎的智慧。

现在回首当时的评论,我发现我当时描述了一部4星的电影却吝惜地只给了3颗星,也许当时我眼中的这部「通心粉式西部片」还不够格称之为艺术。

但它绝对称得上是艺术,这种艺术召唤来自于莱翁内的想象力,而今呈现在大银幕上的它是如此生动鲜活,以至于我们忘记了这些电影曾是多么边缘化的制作: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曾是好莱坞的弃儿;紧张的财务预算(《荒野大镖客》的预算只有二十万美元)使得电影制作过程状况不断;电影中没有太多对白是因为拍摄沉默的画面而在后期加入音效更加容易;甚至还有另一个可悲的方法来让这部电影更加美国化(我是从评论家格伦·埃里克森那里知道的)。

在早期《荒野大镖客》的宣传当中,莱翁内被称为是可与「Bob Robertson」媲美的导演,而作曲家恩尼奥·莫里康内(其孤寂悲怆的配乐已经与镖客系列电影浑然一体)被称为「Dan Savio」;甚至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所塑造的著名的「无名客」角色,也给了宣传人员自由发挥的空间;第一部电影中他被叫做Joe,第二部是Manco,第三部是Blondie。

也许正是「镖客三部曲」,尤其是代表作《好坏丑》里的微妙的异域风味,能够表现出这些电影与传统的西部电影全然不同。

有别于统一招募已经被好莱坞驯化了的临时演员,摄制组招募了西班牙地区那些看起来长期遭受日晒和劳役的当地人。还记不记得里面那个没有腿仅靠双臂把自己推到酒吧里的乞丐么,他大声的叫嚷到「递给我一杯威士忌……」

导演约翰·福特(美国著名西部片导演)常常把纪念碑山谷当做他的西部电影里角色的家乡,他在那里拍出了伟大的电影。而在莱翁内险恶的西班牙荒景里,我们嗅到一些新奇的意味儿,我们以前没有看到过这样的荒漠。

演员约翰·韦恩(导演约翰·福特西部片的御用演员)也从来没有到过这种地方。莱翁内的故事就像是一个加强版的梦境,里面所有的一切都比现实生活更宏大、更险峻、更残忍,也更戏剧化。

莱翁内更多使用画面而非对白来讲故事。回想一下在墓地里的神来之笔,一笔宝藏据说埋葬在其中的一个坟墓里,三个男人聚集于此,都希望得到这笔宝藏。

这三名演员分别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好),李·范·克里夫(坏)与埃里·瓦拉赫(丑),他们各拿着一支手枪对着另一个人。如果有一人开枪,那么所有人都会开枪,三人同归于尽。除非有两个人达成共识先射死第三个人,然后两个人互射。最终到底是哪种排列组合呢?

莱翁内塑造出这个看似荒诞的场景,从远景开始描绘,然后致力于手枪、脸、眼神、汗液和苍蝇的特写。他看起来就像是考验他自己到底能够支撑多久的悬念。甚至这本身到底是不是一个悬念呢?

也许这个场景不过是导演的风格化操练,一种刻意的处理,本身就是为了吸取注意。如果你享受这样夸张、戏弄的大胆处理,你就理解了莱翁内的方法论。他并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庆祝一种无畏的姿态。

第一次跟莱翁内合作时,34岁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已经承载了不容置疑的影视界权威。众所周知,他演电视出身,因电视剧《Rawhide》(《牛鞭》1959)成名。在当时,业界普遍认为观众如果可以免费在电视上看一个演员,就不会付钱进电影院看他。

而伊斯特伍德打破了这个魔咒。而并不是所有演员、也不是所有导演都能做到这一点。伊斯特伍德说自己之所以接下莱翁内的故事角色,是因为自己想演电影而好莱坞并不给他机会。

日后,伊斯特伍德自己也成为一名举足轻重的导演。而在彼时,他一定曾感觉到莱翁内绝不仅仅是另一个意大利「长剑-凉鞋」式史诗故事的片商,更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

伊斯特伍德和莱翁内一起塑造出的「无名客」角色,不仅仅超越了电视明星,也超越了电影明星——一个不需要为自己做出解释的男人,他的靴子、手指和眼神都能够独当一面,霸占整个大银幕。

我在想伊斯特伍德片中角色的对白是否有埃里·瓦拉赫所饰演「屠克」(丑)的十分之一。「无名客」从不废话,「屠克」的嘴则闲不下来。「屠克」这个角色是埃里·瓦拉赫塑造的令人惊叹的角色之一。

在片中他故意隐藏实力,表现滑稽,却又令他有一种亡命徒般令人恐惧的存在感。当他故作丑态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这是他的策略,而非他的性格使然。埃里·瓦拉赫曾受过方法派的培训,舞台资历丰富,「屠克」这个不入流的角色彻底让瓦拉赫给演活了。

李·范·克里夫,片中的「天使眼」,出生于新泽西,已经出演了53部电影以及数不清的电视节目,这其中很多都是西部片(克里夫的电影首秀是《正午》(1952),在片中他饰演一个帮派成员)。

在《好坏丑》众多「眯着眼睛」角色中,克里夫的眼睛眯得最窄,而又闪烁着疯狂与执念的光芒。

片中三个角色都在追寻着内战时期的一笔宝藏,而又各自掌握着一部分关于宝藏藏身之地的信息(一名角色知道宝藏的埋葬墓场却不知道是哪一个坟墓,另一个角色知道埋藏宝藏墓碑上的名字却不知道是哪个墓场)。

所以他们三个人都清楚,在那个坟墓找到之前,谁都死不了;可是一旦找到坟墓,每一个人都会试图去杀掉其他人并独吞宝藏。

作为一个现存修复版本180分钟片长的电影,仅仅上面这些情节肯定是不够的,而莱翁内绝对不会缺少其它创意。比如开头的枪战,勾勒了一些与宝藏不相关的角色。

还有那个连环骗局,瓦拉赫假扮通缉犯,伊斯特伍德首先押着他去换赎金,然后在瓦拉赫即将被吊死的时候,用精准的枪法射断吊绳去解救瓦拉赫。

还有重要的荒漠场景,先是伊斯特伍德在荒漠中抛弃瓦拉赫,然后瓦拉赫又对伊斯特伍德做了同样的事情,其中阳光炙烤的场景颇有电影《贪婪》(1925)的神韵。以及那辆令人难以忘怀的亡命马车,里头躺满了尸体与垂死之躯。

还有让人惊喜的关于内战戏中戏般极具野心的刻画。Aldo Giuffre饰演的北军将领贡献了震慑人心的表演。

他轻描淡写的解释了自己的嗜酒症:「在战斗前有最多的酒并能让自己的军队保持晕醉状态的司令官将会取得最终的胜利」。还有他的临终之言:「你能让我多活一会儿么?我正期待听到一个好消息」。

赛尔乔·莱翁内(1929-1989)是一个具备无限想象力和雄心壮志的导演,在他开创出通心粉西部片的同时,他也开创了自己。

评论家格伦·埃里克森在www.DVDtalk.com网站关于「镖客三部曲」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莱翁内曾经大肆声称自己是罗伯特·奥尔德里奇所导演的意大利电影《天火焚城录》(1962)的副导演,借此炒作自己的事业,尽管事实上他工作第二天就被炒了。

莱翁内在1961年制作了一部已经不为人知的罗马帝国史诗片,然后依据黑泽明的《大镖客》翻拍了《荒野大镖客》,看来格斯·范·桑特翻拍的《惊魂记》(1998)并不是第一个采用这种逐格翻拍手法的案例。

作为一个不甘于小打小闹的导演,莱翁内拍出了另外两部无可置疑的杰作《西部往事》(1968)和《美国往事》(1984)。到了莱翁内职业生涯的末期,好莱坞对片长过长的影片充满质疑,竟然「罪大恶极」地将《美国往事》从227分钟剪成139分钟令人有时难以理解的版本。

《好坏丑》的首映也被剪去了19分钟。但是莱翁内的所有电影都有未删减的DVD版本留世,而通过这些未删减版我们逐渐意识到莱翁内是一位多么杰出的导演。

0 阅读:86

红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