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道场篇章:五台山观音洞
五台山观音洞的历史可以归纳如下:
始建与重建:
观音洞位于山西省五台山的栖贤谷口,距离台怀中心区约3公里。
始建于明代,清代进行了重建,占地面积为2016平方米。
观音洞寺宇的创建也有另一种说法,即创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
位置与特色:
观音洞建在海拔1700米高的陡峭悬崖上,独具奇险之风姿。
上为碧树掩殿角,下有卵石清流,风光绮丽。
建筑与供奉:
观音洞寺宇分为上下两部分,即上院和下院。
上院位于崖堂之中,殿堂内主供观音菩萨,造型尽显喇嘛教之特色。
观音菩萨八臂十一面,面部分别呈白、绿、红、蓝等色,表示种种应化的法相。
观音菩萨的东侧塑有无量寿佛、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其两侧是六世达赖、弥勒佛、文殊菩萨、宗喀巴大师。
传说与故事:
相传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在康熙年间来此避难,并在观音洞内静修了六年。
观音洞后面有两个天然石洞,其中东洞较小且低矮,仅能容一人趺坐。这个洞据说是观音菩萨修炼或显圣的地方,因此得名观音洞。
足蹑云梯上翠巅,画楼飞阁接云天。
殷勤瞻礼圆通相,一滴甘泉热恼蠲。
这首诗是明代僧人法本临观音洞而作,诗中“云梯”“画楼飞阁”“一滴甘泉”,把一个僧人在此的超逸和享受到的妙乐展示的如此诱人,也说明了这处人间罕有的胜境灵迹如神仙般的美妙境界。
观音洞位于栖贤谷口,距台怀中心区约3公里,始建于明代,清朝重修,占地2016平方米,该寺的灵魂—观音洞,建在海拔170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光绪年间再有人修葺,寺分为上下两部分,也称上院、下院。
下院建于清水河与小南河两水交汇的三角地带,地势平旷,林木茂密,清水环护,清净幽雅。上院建于半山腰。站在下院仰望,它像一幅刺绣精美的挂毯,挂于悬崖峭壁之上,又似一组气势恢弘的悬塑,悬于天地山河之间,其美,其险,令人叹为观止。
下院正面有过厅5间。东西偏院各有新建佛殿5间。从过厅中间穿堂而过,首先呈现于眼前的是连接上下院的石阶云梯,顺着弯弯曲曲的398级石阶曲折悬而上,中途有一座六角小厅刁然立于石阶旁边,走得汗水淋漓、气喘吁吁之际,忽然见此小厅,当然就会有种雪中送炭、雨中送伞的亲切,进小厅坐于石登之上,一边小憩,一边放眼观景,那种感觉自然是不登临者不会有的清爽与怡悦。
小厅名叫飞来亭,亭檐下的横枋上有三幅画:一幅是观音展示真容,救一个歹徒举刀要砍的人;另一幅是观音救一个被野兽伤害的人;再一幅是观音显圣救一个被恶人搬石头要砸的人。三幅画展现的均是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情景。佛教中说观音本名观世音,意思是世俗凡人若遇难时,只要口念“观世音”名号,她就会观其声音而去拯救。唐代,为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世”一字,改为观音。因此,此亭又名观音救难亭。
飞来亭上面,紧傍悬崖建有7间房屋,称为积佛殿。为上下两院的分界。
上院坐落于一处崖堂之中,殿堂3间,殿内主供观音菩萨,造型尽显喇嘛教之特色。观音八臂十一面,面部分别呈白、绿、红、蓝等色,表示种种应化的法相。在观音菩萨东侧塑有无量寿佛、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其两侧是六世达赖、弥勒佛、文殊菩萨、宗喀巴大师。
观音洞后面是有两个天然石洞。东洞既小又低,仅能容一人趺坐。据说,此洞是观音菩萨显圣之地,故名观音洞。相传,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在康熙年间来此避难,曾在该洞静修六年。
达赖(意译为大海)喇嘛,在西藏地区称为活佛,地位极为尊荣。第一世达赖,即为西藏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八大弟子之一。因黄教严禁娶妻,达赖的转世,即由前世达赖命终时刻,所生的幼童中抽签选定,称之为转世灵童。传到五世时,达赖喇嘛始由清世祖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1617-1682)圆寂后,理应由灵童仓央嘉措接任,可藏王桑洁密不发丧,一直伪传五世达赖命令。直到1691年康熙皇帝质问时,才将14岁的仓央嘉措立为六世达赖喇嘛。
由于有人奏呈康熙皇帝,仓央嘉措不是真的转世灵童,且他平日耽于酒色,不守清规,请皇帝予以废除。1706年,24岁的仓央嘉措于是被解进京,行至青海时逝世。而实际上是在途中听说有人要加害他,便于青海海滨乘隙脱逃,径奔五台山避难。据当地老百姓说观音洞背后里许,还有一个天然石洞,仓央嘉措初来时,就屈居此洞,可惜此洞在1956年因山岩崩裂而毁。
六世达赖经此一难,在观音洞中砥砺磨炼,息缘苦修金刚法门,静坐六年。民间传说由于他不食山中之物,以牛奶为食。附近村庄有一个小姑娘,常给他送牛奶。有一天,达赖对她说,他想用金丝线绣一尊观音像供于洞内。小姑娘无言而去。第二天,小姑娘将绣好的观音像送给达赖,达赖看后感到很惊讶:“哎呀,美哉,快也”,姑娘莫非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小姑娘腼腆一笑,觉得达赖之言点破真相,瞬间便潜行匿踪,从达赖面前消失了。达赖顿悟,忙给那送来的绣像开光,不想那绣像却说话了:“吾光自开矣!”达赖认为这是观音菩萨又一次显圣,便在洞内供起绣像,将此洞称为观音洞。
观音洞既是观音菩萨显圣之地,又为六世达赖避难之所,因此极其受人瞩目。
清朝末年英帝入侵显圣之地,十三世达赖士登嘉措,被迫出走蒙古。1908年他从蒙古入京途经五台山,专门来此瞻仰六世达赖喇嘛静坐的观音洞及他避难的天然石洞。十三世达赖还在洞中静坐,以示他对先圣的缅怀。以后蒙藏信徒每次来五台山,观音洞是必到之处,不少信徒还要在六世达赖静坐,从此渐成习俗。
西洞宽12米,高21米,深33米,洞壁塑有观音像。该洞令人称奇的是在这石洞中,石头地上却有一个清澈明净的水潭,名为观音泉。泉水性柔而甘,为上品矿泉水。近年来,观音洞的圣泉水水位略有下降,为保护这一圣泉灵迹,僧人们已经用门窗把观音洞稍加隔离封闭。
“栖心云,飞阁浮奔喘湍,回首狂澜惊险渡,举头危磴喜先攀,一勺试泉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