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道场篇章:五台山广化寺
广化寺位于台怀中心区清水河畔,建于光绪十二年(1886),系章嘉五寺之一,属喇嘛庙。
广化寺历史悠久,是五台山著名的华严道场,在其后殿后至今还保存着一座北宋元丰三年(1080)的一座八角单亭阁式石塔。塔身正面下部刻一方门,门之两侧下方还雕有两位金刚,门之上方为一竖匾,上书“宋故金坛郎十宫德之塔”,字体刚劲有力,似为瘦金体。该塔通身由青石雕成,雕刻华丽细腻,十分典雅精致。
广化寺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代,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建筑的黄教寺院。
广化寺坐北向南,山门新建,寺内正殿为释迦殿,新塑释迦牟尼佛像,雍容慈祥,塑艺较佳。其它殿堂正在复建中。然而基础性的建筑就打破了寺院的常规,显出了广化寺的特色。一般的寺庙的山门与天王殿合二为一,广化寺却不然,这里巧妙利用宽阔的空间,单独建造了山门故意使山门与天王殿之间隔开一段距离,并在间隔部分筑一石阶,石阶以下放置了近年来为修复寺庙捐资者的功德碑碣。举步拾级而上,精致宏丽的天王殿又现眼前,椭圆形的门呈三开间,端坐着的弥勒佛,首先给人一种既庄严又诙谐的艺术美感。殿内两侧的四大天王,形体威武高大,各自呈现一种愤怒而不恐怖,雄伟而不狰狞的艺术形象。
观赏过山门和天王殿的游客信士都会感到,这里的建筑格局别致奇特,佛像塑造精细传神。这些看似呈明代特代的建筑及塑像,都是在阿旺金巴管家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后,邀请技术精湛的工匠建成的。
天王殿至文殊殿台阶以下,一块宽阔平坦的地面,中间置放一香炉。
顺着寺院由低向高的形势拾级而上,便是广化寺的主要殿堂——大文殊殿。大文殊殿也称正殿,历史上称为大雄宝殿,内供释迦佛,现为文殊殿。大殿是保存完好的清道光时期建筑,外形古朴典雅,彩画依稀可辨。大殿呈三开间,面宽14.5米,进深10米,单檐四阿顶,顶尖突出,具有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寺庙建筑交融的特征。
殿内佛坛中间供文殊菩萨,两侧分别为观音和普贤菩萨。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数该殿内的石刻十六尊者。所谓十六尊者,即是十六位喜怒哀乐形象不同的圣人,他们不仅面部表情各异,而且手脚身姿都得到了石匠们精细的表现。每一尊者均刻在一块高1米,宽0.5米的石板上,石板为黑底,刻石抹白灰,显得非常醒目。
广化寺昔为华严道场,继为章嘉佛爷的六处之一,在阿旺金巴的住持下将变为一座新兴的黄教寺庙。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