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台还不到百天,就利用关税,搞得全球经济一团糟,他们还拿科技制裁、贸易壁垒压中国,想让咱们低头,王毅外长淡淡吐出两个英文词,硬气得让人振奋!
这不是简单拒绝,是中国对霸权主义的反击,是“反投降战”的开火,崛起的中国,凭啥听人摆布?王毅的底气从哪来?这场外交大戏,又会怎么演下去?
特朗普上台后不久,便宣布对中国商品征收10%-25%的关税,涉及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纺织品等,声称要“保护美国制造业”。
后续还没有停手,不断的加码,直接飙到了145%,以为能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让中国求饶,可特朗普看轻了中国,我们非但没有妥协,还不断的进行了反制。
其实仔细想想,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过是霸权压力的新花样,过去几年,贸易摩擦、地缘博弈、单边制裁,某些国家习惯用实力说话,试图让别国低头。
新关税可能给部分行业带来压力,但中国早已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东盟、欧盟等市场快速增长,202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突破9000亿美元,RCEP框架下的合作更是如火如荼,这些数字,了中国应对关税的底气,也让世界看到,单边制裁的套路越来越不管用。
在这种博弈中,语言成了一种武器,19日,王毅外长说出了这样一番话,他表示:
美国在向全世界开打贸易战、滥施关税。中方和东南亚三个国家以及周边其它国家,在团结自强的这个大方向上形成了新的政治共识。我们要对这种“开倒车”的行为Say No。
王毅的一句“say no”,简洁却直击要害,不需要长篇大论,就让对方明白中国的底线,也用这番话回击美国,呼吁更多国家出来反抗,不要让美国扰乱全球贸易的安宁。
其实这种种行为可以看出,中国外交在近些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以前的含蓄变成了硬刚,几十年前,中国外交更偏低调,讲究“少说多做”。
但如今国力增强,中国开始主动发声,外交部举办了多场记者会,双边会谈数百次,从联合国到G20,中国的声音越来越清晰,面对霸权,我们勇敢的出来反抗,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而王毅的英语能力,正是这种转变的缩影。
他的表达不仅精准传递立场,还能用对方熟悉的语言直面挑战,面对美方提出不合理的贸易限制要求,王毅用英语摆事实、讲道理,让对方哑口无言,还可以通过媒体传遍全球,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外交的底气。
而这种底气,来自历史深处的积淀,70多年前,新中国刚成立,面对封锁和孤立,周恩来总理用智慧和气度,在国际舞台为中国赢得尊重。
那时的中国,物资匮乏,却从不向强权低头,改革开放后,中国一步步走向世界,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2010年成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
今天中国的GDP稳居世界第二,外贸总额突破6万亿美元,全球合作伙伴超过100多个国家,这些成就,给了中国外交硬气的资本,也让“反投降”的精神有了更坚实的根基。
而在国际博弈的舞台上,挑战从未停歇,除了特朗普的关税,美国还不断的在台海和南海问题上搞事,还派军舰前来蹦跶,甚至搞所谓的军演,但面对这些压力,中国没有退缩。
今天的世界,不再是单极主导,全球化让各国利益交织,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改变了力量平衡,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吸引150多个国家参与,贸易额超过2万亿美元。
比起美国所搞起的单边霸权,公平合作比霸权压制更得人心,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或许能掀起一时波澜,但长远看,单边主义的路越走越窄。
而且他的关税大棒似乎有点打不下去了,近些日子,态度似乎有点服软的意思,比如承认对华关税有点高,或许可以降一降,虽然现在只是说说,没有看到啥行动,但跟以往的态度可发生了不少的变化。
刚开始面对中国的反制的时候,特朗普可是强硬的很,不顾他们民众的死活,死命的加征关税,反而让自己进入了死胡同里面,说是与别国进行了关税谈判,但现在都没有个结果。
他们想要利用关税,将中国“孤立”出去,结果我国与别国的交易非但没有断,还更加的亲密了,比如原先购买美国大豆的,现在又转向了巴西等一些国家。
而且就算是美国的盟友,他们也懂得一个道理,与中国谈生意,比美国可靠谱多了,中国讲究的是一种互利共赢,而美国可不会管别国的似乎,主要就是自身利益为主。
而面对他们的霸权,我们也的确做的跟王毅外长说的那样说不,无论是对他们发起的关税反制,还是对稀土等资源的管控等等,中国都丝毫不含糊,相信未来,中国的底气会越来越足,美国想要打压中国的心思,会越来越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