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综合执法改革后,为何很多事业编综合执法队员选择离开?

资深职场秘书 2025-04-11 11:19:01

前段时间,一个网友发私信说自己原来是县级城管事业单位的执法队员,前段时间自己通过事业单位遴选的机会离开了综合执法队伍。

他说自己之所以选择离开执法队伍,是因为最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后,自己觉得在眼下待遇、发展前景方面都看不到希望。

其实这不是个例,在新一轮综合执法改革后,传统的七大综合执法队伍的一些执法队员,尤其是年轻的事业编执法队员很多都选择离开执法队伍。

虽然离开的原因不完全相同,但基本上跟下面三个方面有关。

下面咱具体看一下都是哪些因素,影响了这些事业编离开综合执法队伍。

一、身份改变的希望破灭

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制度改革试点推行十年来,全国已有几十个地级市完成执法队伍参公管理或者改为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而那些未能参公或改公务员的人,"同工种不同身份",使得尚未完成改革的地区执法人员陷入身份焦虑。

某中部省份的调查显示,83%的事业编执法人员将"身份转换预期"作为职业选择的首要考量因素。但在2023年中央编办最新文件中,"严控事业编制转行政编制"的政策导向,彻底击碎了基层执法人员的最后期待。最后的希望破灭,他们不得已离开综合执法队伍。

二、没有执法补助

’公检法系统和司法系统,不管称呼执法补贴好,还是司法补贴也好,他们起码有每月1200元的补贴,而事业编综合执法队伍却一分钱的执法补贴都没有,同样执行执法任务,承担执法风险,待遇却有明显的区别对待。

待遇差异造成的心理失衡正在侵蚀执法队伍的凝聚力。华北某市城管局的调研显示,事业编队员的离职率是公务员的3.2倍,其中65%的离职者直言"待遇不公"是主因。当执法车辆同时载着月收入相差近3000元的队员外出执勤时,表面的工作协同难掩深层的制度性歧视。

三、晋升指标少,晋升难度大

最新一轮事业编改革没能参公和改为公务员的人,还要继续面对事业编晋升指标少,晋升难度大的现实,而事业编职级并行迟迟不落地,事业编职务没指望,职级待遇也享受不到,前途一片渺茫,也是很多事业编离开综合执法队伍的重要原因。

事业编管理岗"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晋升现状,在执法系统表现得尤为突出。某副省级城市行政执法局的数据显示,管理岗九级职员晋升八级的平均年限长达9年,而公务员职级晋升平均仅需4年。更严峻的是,全国尚有78%的地市未落实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导致很多40岁的执法队员仍停留在职称初级岗位或者管理岗九级岗位。

破解困局的关键,在于建立基于执法专业能力的统一职级体系,构建"以岗定薪、按绩晋升"的激励机制,让执法人才的价值回归法治本身,而非困于编制藩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