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团洲垸决堤事件的思索,实在不行就尊重大自然还地于湖吧!

南国劲松 2024-07-06 17:44:26

这次洞庭湖团洲垸决堤事件引发了中央、湖南省委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地群众也积极踊跃投入到抗洪救灾当中。在事故发生第一时间,当地政府也采取了一些必要措施,但没有控制住决口,导致出现了150米以上的缺口,洪水汹涌奔腾流进团山垸内,5000余名群众紧急转移,不少村庄和农田陷入一片汪洋大海之中。

这次洪灾的爆发是中国南方今年夏季长时间山洪暴发的结果,整个南岭北部,雪峰山和江南丘陵中部巨大的降雨量和产水量集中到了洞庭湖内,堤坝长期高位侵泡冲击导致的洪水泛滥。

2024年7月5日16时许,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管涌险情。17时48分许,紧急封堵失败后堤坝决堤。

截至7月6日凌晨,决堤口宽度已延伸至约150米。

刚开始的缺一个小洞,只有几米宽,当地抢险还是很积极,当时方案是直接叫来两艘捞沙运沙船往决堤口喷沙石堵住决堤,同时用拉着一车沙土的货车堵,用拉着横幅的货车堵住决堤的,而不是用沙包堵的。散沙配横幅,能堵洞庭湖?

第一重点想办法降水速,其次减少流水密度,不要用散沙子,要装袋扎紧,多路多翼减水速。所以,重点是想办让缺口处水速度降下来,并且不要用散沙子这种让流水密度变大的。可以离缺口远一点地方弄土包沙包石包(蛇皮袋麻袋草编袋,钢筋筐等),千万不要放散的沙土小碎石之类!可以多翼多路减水速度为重点。毕竟水冲击力是和速度的平方正相关!有物理知识应该知道,加了沙子的水冲力会更大,知道泥石流的力量吧?冲击力与洪水的密度和速度正相关。所以用散沙无用,反而会让水有更大破坏力。真是不作为乱作为。散沙车子加条幅,形式主义渎职罪。要么太傻,要么太坏,制造更大灾难,岂有此理。所以弄散沙子填与旁边的挖沙机,加速并扩大灾难!希望早一点采用正确措施,早一点渡过难关!

对于这种网上的热议,也有当地网友提出异议,沉下的货车确实是细沙,但是周围大船上输入的却是石头和沙子,实践证明,石头和沙子在堵住决口的时候非常有效。

至于为什么要在车上悬挂横幅,那是因为第一辆车出发的时候要用作引导车,让沿途知道这是抢险救灾车辆,保障畅通无阻。更重要的是,这些车辆都是民用车辆,是老百姓在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把自己的车辆拿出来堵住决口。挂上横幅,拍照留下证据,以利于事后向国家申请补偿。

所以,对于有些网友热议悬挂横幅和沙子堵水是形式主义,我觉得失之偏颇,我们不能寒了一线抗洪将士的心,喊了无数民众一腔热血勇于奉献的心!

没想到这么多卡车也堵不住决口,昨天发生没想到这么多卡车也堵不住决口,昨天发生的过了一夜还没有完全堵住,结果用细沙用车封堵还是失败。

现在十分紧急的,昨天紧急封堵失败后堤坝决堤,洞庭湖决堤口延伸至约150米,缺口宽约8米,可以看到源源不断的洞庭湖水不断地往这个决堤口流出来,把附近的村庄农田都给淹了啊,非常危险的,已经紧急调集各类救援人员2100余人、舟艇160多艘参与处险。

总的来说,还是堤坝漏洞的问题,前天看到一个视频,岳阳市一段城墙已经淹没了三分之二,城门紧闭,人们用沙袋密闭砌牢,城外洪水滔滔。城内风平浪静,人们安然无恙。而团洲垸的大堤修得就没那么好了,或者说是防护措施不力,临机处置和提前准备材料方面出现了问题。

然而,众所周知,现在农村年轻人很少,主要都是老弱妇孺为主,年轻人大都去了城镇,这次开始的时候到场的人确实不够精悍,而且事前准备和处置措施可能存在瑕疵或者不足,也可能轻视了这次洪水的巨大威力,导致洪水泛滥成灾。

湖南省省长和当地经验丰富的专家亲临一线指挥,军民同心,干群一体,大家都在抗洪一线紧锣密鼓地战斗着。

一位资深专家焦虑地认为,现在团洲垸决口已经无法控制,那么就应该把主要力量配置在第二线的间堤,就是距离决口处两公里的另一道堤坝,确保钱粮垸的安全。

因此,抗洪的重点转移到了加固第二道大堤的施工上。现在一方面紧急转移安置5000多名逃出洪区的灾民,一方面努力加固第二道大坝。

周边乡镇紧急配合,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主要救援抗洪机构全面触动,附近群众密切协同。一曲军民共建的抗洪赞歌在洞庭湖畔唱响!

一个国家的兴衰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取决于水利设施的建设,能够正确使用大自然的水资源,化害为利。关于治水,我们中华民族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精神财富。大禹治水一直倡导以疏代堵,因地制宜。

国家的社会风气也是如此,人的欲望就如滔滔洪水,一个社会能不能治理腐化堕落,决定了这个社会是否健康发展。如果每个人心中都因为钱失去底线,那么心中的洪水就开始泛滥了。

如果人人都把钱当成唯一活着的目的,如果每个人都把当人上人当成奋斗的目标,如果每个人的心里都失去信仰和道德的大堤,那么决口和洪水泛滥也就顺理成章。

也可以这么说,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就在于我们能不能充分发挥我国的水资源优势,南北互补,旱涝保收,至于洞庭湖平原,我认为在尽力筑堤挡水的情况下,能挡住就挡住,实在挡不住咱们就应该果断放弃,还地于湖。

其实洞庭湖千百年来就是长江的蓄水湖,但是随着泥沙的淤积和人为的去开垦,一遇大水被淹也是必然了!还是要尊重自然,还地于湖啊!

我的老家在山东济南长清的黄河边上,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在历史上经常泛滥成灾的河流。不过,这些年由于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工程的修建,黄河已经几十年没有发生过洪水,也没有断流过。

其实洞庭湖区的防汛任务要远远高于黄河,黄河年均径流量只有560亿立方米,水少怎么都好说。而洞庭湖容纳湘、沅、资、澧四水,仅仅湘江一条河流就相当于黄河的年径流量。而且在长江的洪汛期间,长江的水很可能会倒灌进洞庭湖内。可想而知,在今年南方暴雨成灾时洞庭湖的防洪压力该有多大!

因此,我认为,对于这次抗洪当中政府和民众的应对措施,我们主要应该肯定。但是,这并不代表一点问题没有,首先,抗洪应急物资缺乏准备,而且一遇洪水管涌,手忙脚乱,临时抱佛脚,大车拉着一车沙土沉入决口,低估了洪水的冲击力度,沙土很容易被洪水冲走。在汹涌澎湃的洪水面前,几部沉下去的汽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好吧,我们看看黄河是怎么防洪的吧,首先,在黄河大堤上靠近平原一侧坡上都砌满了条石,非常工整,而且有不少引水渠道。

大堤上建成了小公园,每隔一两公里,就会有一段大堤横空出世深入黄河,上面全部堆满了码得整整齐齐的条石,万一发生洪水,这些条石将会发生重要作用。黄河靠近泰山余脉的一侧是泥土做的大堤,上面相隔不远就有一垛垛的条石,码得整整齐齐,上面用红笔写上,抗洪救灾物资,任何人不得挪用。

我想假如这次洞庭湖大堤上如果也有这么多条石的话,可能效果就好得多,有可能在开始的两个小时之内就能把洪水堵住。

同时对于大堤也要科学合理规划,一般情况下应该在靠近河湖来水方向用石块垒砌加固,形成一个工程挡水模式,至于大堤的另一侧则应该种植大量根系发达的树木,最好能形成一个林带,形成生物固定大堤模式。而且在大堤上要准备充足的防洪石条,这一点可以参照黄河防汛,其实洞庭湖的防汛难度要远远大于黄河,所以也应该做得更出色。

当然,虽然我国很多地方到处都是山区,但是洞庭湖一带离山区还有很远,要弄点石料也不容易。

其实洞庭湖本来就是我国的第一大湖,是长江的蓄洪湖,就是说长江洪水期间面积很大,平常面积不大,面积最大的时候曾经达到5400多平方公里。不过今天只剩下了2700平方公里,只有原来的一半。

洞庭湖的变迁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受到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

清朝末年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围湖造田以及荆江河道的裁弯取直和葛洲坝、三峡等水利工程的修建,洞庭湖与长江的江湖关系发生了多次调整。长江水沙条件与河床变化对洞庭湖引起连锁反应,洞庭湖的变化又会再反馈于长江,两者之间的互动改变着江湖蓄泄能力、河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三峡工程的建成和蓄水对长江与洞庭湖的关系是一个巨大的改变。三峡大坝在2003年开始蓄水,通过科学调度,长江遇百年一遇以下或者1954年洪水,控制荆江河道流量不超过56700立方米秒;遇千年一遇或者1870年洪水则控制荆江河道流量小于80000立方米秒。这将大大减轻洞庭湖的防洪压力,多年来湖区民众世世代代担忧的洞庭湖“北水”威胁由此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这次洞庭湖团洲垸决堤主要的罪魁祸首还是江南湘沅资澧的来水,受南方长期暴雨造成的洪水影响。因为北面长江的洪水威胁已经得到了控制。

其实,水即是生命的源泉,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如何善加利用,打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尤为重要。

中国有14亿人口,人地矛盾极为严重,中国人变着法儿扩大耕地面积,在南方山区丘陵面积广泛,人们向山上发展的同时,也把眼睛盯向了蓄水的湖泊。对山地和湖泊的盲目开发改造,开荒造田,可能会引起环境的变化,造成极端天气的增加。这才是最让人担忧的地方。

长期以来,在“人定胜天”思想的影响下,我们人类对洞庭湖不断围湖造田。因为我们发现,洪水期间淹没的地方,在平时就是很好的耕地。如果在旱季把湖水用大堤围起来的话,那么这里面就会变成真正的鱼米之乡,水旱丰饶,大地之内成为垸。于是,我们开始用一道道大堤围起来一片片梯田,不断向洞庭湖索要耕地。结果5000多平方公里缩减为2700平方公里,洞庭湖由中国第一大湖变成第二大湖。

2023年三月份,我开车经过安徽长江边上一个大堤道路。当时是夜里,大堤南面是浩荡的长江,大堤里面是垸区,可能外面还有一道或两道大堤。大堤上的公路很窄,错车的时候提心吊胆,后来把车子开到了垸内的村庄小道,仅容一车通行,两边都是水田。如果不小心开出路面陷在里面的话,那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可以想象,生活在垸内的群众时时提心吊胆,说不定啥时候就会洪水滔天,会有灭顶之灾。

没有办法,中国不断增加的人口需要更多土地养活,而中国南方到处都是山区,平原很少,为了生存,人们只能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但是,蓄洪区变成耕地,一方面容易给当地人民带来洪水泛滥的危险,更重要的是影响了自然生态平衡。现在这些年全球升温严重,很可能跟我们过度开发自然界有关。江河湖泊和池塘沼泽是地球的心肺,一旦破坏了,地球就容易生病。最终会导致地球极端恶劣天气越来越多。

为啥近期全国到处都是水灾呢?真诚希望受灾群众能平安无事。除了天灾,还有没有人祸呢?河道的疏通治理,堤坝的巩固和预防有没有做充足呢?长期所谓的城市建设,树木的砍伐,湖泊藻泽等侵占,挖山推土,道路的硬化,等等一切人为“损坏”大自然的行为,是不是大大影响了雨水分流,导致种种恶果……人类,不要总是嘴里说说,要敬畏大自然,当人类无穷无尽向大自然索取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某一天,自己也会被大自然给“吞噬”呢?

想来想去,感觉我们的人口还是太多了,以中国现有的土地面积和自然资源我认为有三到五亿人口即可。人口太多不仅对大自然索取加重,让自然界无法承受;同时人们之间内卷内耗严重,生活压力加大。所以我认为年轻人有能理解结婚,没能力就不要制造更多的苦难了。现在的大自然已经无法承载巨大的人口总量了。

中国人之所以热衷生孩子,是因为有家天下的思想,是想做人上人和传宗接代多子多福,血缘观念和宗族思想特别强烈,假如每个人都想当人上人,每个人都缺乏信仰,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为中心,每个人都把金钱当成活着的唯一目的,把婚姻、亲情、友情、爱情都看成了交易,整个亚洲国家好像都有这种威权统治下努力扩大家族的思想,因此亚洲很多国家人口数量很大。

这次洞庭湖水灾也许过不了多久就会过去,我们肯定也会不断总结抗洪抢险经验。这个经验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战术层面,就是如何加固大堤,做好防洪抗灾的准备工作,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尽可能杜绝这类事件发生。

但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战略规划层面,如果实在不行的话,有些地方就把大堤撤掉,恢复原有的自然生态,恢复从前湖泊的样子。不然的话,这些垸内的群众生活的提心吊胆,说不定一场洪水到来,自己几十年的奋斗有可能化为乌有,甚至生命不保。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今天的地形地貌就是大自然洪水泛滥千变万化的结果,也可以说我们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应该对大自然有足够的尊重而不是一味征服,我看还是先征服内心的贪欲和私心再说其他吧。人类如果不过度向大自然索取的话,哪有这么多灾难呢?这个世界有许多灾难是我们自己的无知和愚昧带来的。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利益牺牲长远利益,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万古青山才行。

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要彻底改变以前那种征服改造大自然和人定胜天的思想,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事实上,地球离了人一点事没有,人离了地球无法生存。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往往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所以每一个人必须学会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按照大自然的规律行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是最完美的,才是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出路。

0 阅读:118

南国劲松

简介:我是山东济南的一个农民16岁就离家游走江湖酷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