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努力,正在摧毁你

蒋琬看文化 2024-05-10 07:36:36



作者:蓝精灵(富书作者)

你有没有发现,人生不同阶段对努力有不同的定义:

读书时,很多同学挑灯夜战学习,想在奋笔疾书中搏一个好成绩;

工作时,很多人兢兢业业想要在职场中闯出一片天地。

然而,并非所有的努力都有一个好结果,很多人的努力与收益并不成正比。

正如作家李尚龙所说:“那些所谓努力的时光,真的头脑风暴过了吗?真的走心过了吗?真的问心无愧了吗?”

若只是浮于表面的努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很多人由于缺乏清晰的目标和计划,虽然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最终却劳而无功。

归根结底,“无效努力”才是一个人废掉的征兆。

“机械式努力”,会让你失去核心能力

豆瓣上,有个叫“杀死伪勤奋”的小组,里面有一句很扎心的话:

“机械式努力的背后,不过是一种肌肉的习惯性运动,这看起来是勤奋,其实是脑子的偷懒。”

机械式努力的人,总想用战术上的勤奋,代替战略上的懒惰,他们没有深度思考和提升自己的习惯,最后只会在一事无成中陷入茫然。

《思考力的快慢》一书中,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在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个爱好写作的年轻人。

他每天笔耕不辍,很努力地写作,但是写出来的小说却无人欣赏。

他很沮丧,就去教堂问神父,为什么自己夜以继日地写作,作品却没有任何进步呢?

神父经过询问,才得知年轻人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在努力写小说。

之后,神父一语道破年轻人的困惑:“你所谓的努力,只是机械式地重复而已,没有深度思考,你写的小说也就没有灵魂。”

很多人对格拉德威尔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深信不疑: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一万个小时的锤炼。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就能获得理想中的成果。

因为格拉德威尔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那些取得非凡成就的人,都是进行了持续且行之有效的学习。

而机械式努力,只是用千篇一律的坚持安慰自己,以为自己在努力地改变生活,却看不到任何阶段性的成果。

仅凭主观臆断便埋头苦干,人生路很难走远,最终只能在原地转圈。

人生本就不易,与其机械式努力,不如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

打破陈旧的认知,重塑自己的心智,去拥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开阔的人生。

“从众式努力”,会让你活在别人的剧本里

有心理学家指出: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不要盲从他人的想法。

可生活中,总有些人过于相信别人的经验,还没经过深思熟虑便陷入了“从众式努力”。

网上有位博主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博主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生活质量尚可。

可看到很多人利用早起、晚睡的时间做副业,他也很心动。

于是,博主很快便开展了一项副业,为了平衡工作和学习,他也学别人熬夜努力。

为此,博主经常忙到凌晨两三点才休息,刚开始还很开心,在有限的时间内做了这么多事,感觉生活很充实。

但连续3个月后,他的身体就吃不消了,头痛、胸闷、感冒,甚至面部已经出现神经瘫痪症状,他不得不放下一切接受治疗。

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使得他非但没实现副业创收,反而在“从众式努力”中拖垮了自己的身体。

“从众式努力”的本质是踩着别人的脚印前行,误以为找到了一个安全区域,却没考虑自己的承接能力。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你。

遗憾的是,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

明明更擅长在高效的时间段提高学习成绩,可看到别人在熬夜刷题,也强迫自己去这样做;

明明更擅长写文章,适合往文科方面发展,可看到别人大都选择理科,也违心换了自己的专业。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总是复制他人的轨迹,就会剥夺自己选择的权利,这种努力难成大器。

要学会在“从众式努力”中抽身,去提升认知,站在全局视角思考问题。

这时你会发现,在适合自己的节奏里努力,不仅能做出精准的决策,还能找到更顺遂的路径。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停止“无效努力”

有人说:“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无效努力。”

当一个人总是沉浸于无效努力,不懂得提升自己,一辈子都会被限制在底层。

努力没有成效的时候,我们不妨停下来,检讨一下自己。

1、先选对方向再出发

俗话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正如一则寓言故事所讲,两只蚂蚁想翻越一堵墙,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可每当爬到一半时,由于筋疲力尽便会跌落下来。

另一只蚂蚁先观察了周围的环境,再从容不迫地绕过墙去。

生活中,有些人在不停地努力着,可方向错了,不仅白忙一场,还会在筋疲力尽中陷入沮丧。

当你发现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时,不如暂时停下来,仔细审视一下自己努力的方向。

是否被既有的路径迷惑?是否被狭隘的视野困住?

要知道,奔驰千里的列车,是有铁轨为它引路;踏浪前行的航船,是罗盘在为它导航。

我们想要获得正确的方向,就需要把目光放长,修炼自身能力,提升认知领域。

把行动与目标进行对比,当我们不断缩短行动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就会有无穷的动力与清晰的方向了。

2、找对方法再做规划

看到别人提出的好方法,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慨: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事实上,不是想不到,而是很多人面对问题时往往会自乱阵脚。

正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司马光砸缸》,一群小朋友看到一名小伙伴掉进水缸里只知道哭喊,唯有司马光冷静沉着,在危急关头想出了解救的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前人用过的方法如今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有小朋友说:“如果现在有小伙伴掉进水缸里,我可以给他一个救生圈,也可以给他一根绳子,这是比砸缸更省力的方法。”

确实,每个人条件不一样,生存环境不同,即使面对同一个问题,所用的解决方法也不一致。

就像一道数学题,可以有多种解法。

无论问题简单还是复杂,只要多动脑、勤思考,利用当下可以利用的资源,就能在抽丝剥茧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3、定期复盘,进行优化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说:“复盘至关重要,通过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失败的事情,要认真、不给自己留任何情面地把这个事情想清楚。”

把事情想明白,然后就可以谋定而后动了。

为此,不管多忙,他都有一个习惯:一个礼拜挪出半天时间进行复盘。

我们也一样,做事情停滞不前时,就需要定期复盘。

盘点过往的经验,分析原因,把薄弱的地方提炼出来,进行针对性训练。

训练完,及时总结经验,对的保留,错的标记出来避免再犯,争取每次复盘都进步一点。

长此以往,便能一针见血找出问题的关键。

很多人最大的悲剧,是陷入了无效努力。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有些自我囚禁的牢狱,并非被人凭借暴力关进去,而是自己走进去的。”

其实,你努力的程度,决定了努力与结果之间的距离。

你与时俱进,自强不息,便会改写命运;

你不思进取,循规蹈矩,只能面对更多风雨。

人生的意义,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感受生命的澎湃与张力。

唯有跳出无效努力的怪圈,赢得对生活的掌控感,方能拥有更好的人生体验。

愿你所做的努力,都有正确的方向,都能实现预期收益。

作者简介:蓝精灵,富书作者,一个人‬要想成功,一个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种能力来支撑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第4本书已出版,图书《屏蔽力》正在热销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本文: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7

蒋琬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