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去民办高校教书,是不是浪费学历?”最近,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彭辉入职温州商学院的消息引发热议。面对“为钱放弃学术理想”的质疑,他坦然回应:“适合自己的选择,不需要他人定义。”
高薪背后的职业逻辑
2024年,温州商学院以“年薪25万-90万、安家费40万-190万”的待遇吸引顶尖人才。彭辉在投递近60份简历后,最终选择了这所民办高校。他透露,自己税后年收入约35万元,加上80万元安家费(分阶段发放),综合收入远超普通公办高校教师水平。“在这里工作10年,抵得上公办院校20年”,他直言薪资带来的安全感是重要考量。
图/温州商学院官网
部分网友质疑其“自降身价”,认为名校博士应投身顶尖学术机构。彭辉反驳:“抽象讨论职业道路没有意义,每个人的处境不同。”他坦言,文科博士竞争激烈,与其在公立高校承受“非升即走”的压力,不如选择更宽松的环境专注研究。
学术理想≠论文内卷
面对“放弃学术”的指责,彭辉明确表示:“我从未背离学术追求,只是拒绝功利化的论文竞赛。”他计划避开中文核心期刊的激烈竞争,转而发表英文论文,逐步申请省级、国家级课题。在他看来,民办高校的科研压力相对较小,反而能静心探索真正有价值的议题。
对于“文科无用论”,他犀利指出:“人的价值不应被工具化。”哲学研究虽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却能拓展思维边界,甚至为人工智能伦理等前沿领域提供支撑。
打破学历鄙视链
事件背后,折射出社会对民办高校的偏见。有观点认为民办院校“低人一等”,彭辉却表示:“教师身份不会因学校性质改变。”温州商学院作为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本科院校,正积极申请硕士点,高薪引进人才正是提升竞争力的策略。
值得关注的是,民办高校高薪揽才已成趋势。对比公办院校,安徽某二本讲师年收入仅10万元,而彭辉的薪资已达业内顶薪水平。多名985高校博士同期入职该校,侧面印证民办院校的吸引力。
年轻人的选择困境与破局
彭辉的选择引发年轻人共鸣:在稳定编制与高薪市场化岗位间如何抉择?他算了一笔经济账:即便未来职业变动,当前积累的财富已提供转圜余地。这种务实态度,与部分“名校光环束缚”形成鲜明对比。
他建议同龄人:“不必被学历绑架,也别陷入自我贬低。真正的稳定源于自我认同。”正如其哲学专业所探讨的,人生的价值在于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点,而非迎合外界标准。
结语
这场争议暴露出社会对职业选择的刻板认知。当“35万年薪”遇上“北大博士”标签,有人看到妥协,有人看到清醒。或许正如彭辉所言:“没有标准答案的人生,值得被尊重。”
北大哲学系
(本文综合自九派新闻、澎湃新闻等媒体报道,数据来源详见温州商学院2025年招聘公告及高校薪酬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