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最近健身圈可太热闹了,堪称一场大型 “抓马” 现场!知名外国运动博主格教练和视频博主丧钟克里斯杠上了,起因是格教练质疑丧钟克里斯夸大类固醇危害,可没想到,随着事件不断发酵,格教练自己的黑历史被扒得底儿掉,一个以反对用药形象示人的博主,居然在卖危险肽类激素,还有走私药物被抓的前科,这剧情,比电视剧还精彩。


咱先来说说丧钟克里斯,这人妥妥的营销号一枚,那些 “健美圈传来噩耗” 的内容,除了真有人去世这点,其他基本和瞎编乱造没啥两样。但神奇的是,他还挺火,为啥呢?就因为国内对健美健身用类固醇这类药物比较抵触,大家就爱看这种 “乐子”,不得不说,这也算个好现象,说明大家对用药这事心里还是有杆秤的。
再看格教练,之前内容主要是鉴定运动网红是否用药,这次却指责丧钟克里斯造谣,说某某不是死于类固醇,而是毒品或利尿剂。这辟谣直接起到了反向效果,网友们一深挖,他那些黑历史全被翻出来了,在国内的形象瞬间 “崩塌”。其实格教练这次言论也不难理解,只能说北美的环境和咱中国确实大不一样。
咱都知道美国毒品和止痛药滥用问题严重,类固醇药物滥用也不逞多让。翻开药物成瘾教材,运动员用的兴奋剂也是其中一部分。美国在这方面那是 “重拳出击”,可依然拦不住滥用趋势。这些能快速增肌的药物,精神成瘾性没传统毒品那么强,但其他方面成瘾性可不小。就拿典型的类固醇来说,它能让人轻松长出比苦练还多的肌肉,可代价太惨重了。

严重损害生殖功能,影响肝肾系统,增加肿瘤风险,还会大大加重心血管系统负担,很多健身网红因此活不过 35 岁。更别提其他滥用药物了,各个都是 “定时炸弹”,有的健美网红为了对抗药物副作用甚至吸毒,还有人搞土法基因疗法,真的是 “不作不死”。至于脾气暴躁、皮肤长疮、影响智力这些副作用,和要命的健康问题比起来,都算小巫见大巫了。也难怪丧钟克里斯胡编的速度,都赶不上美国健身网红暴毙的速度。

这背后很大程度是美国社会风气导致的。在一些校园美剧中经常能看到,橄榄球队长和啦啦队女朋友那是校园 “顶流”,而书呆子们则被歧视。前段时间 DOGE 部领导吐槽美国人太关注橄榄球和舞会女皇,学习太少,结果被舆论狂喷。这就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这种肌肉文化也是校园和社会霸凌的根源之一。
以类固醇为代表的健美用药滥用和这种文化息息相关。橄榄球运动员在美国文化里地位高,很大程度源于对肌肉和力量的崇拜,啦啦队员也一样,美国啦啦队不仅要好看,还得有运动能力。甚至可以说,美国运动员用药可能都不用教练组织,这已经融入他们日常文化,他们真觉得这是 “努力” 的一部分,而非作弊。

对运动和肌肉美的追求本没错,但美国这肌肉文化明显 “走火入魔” 了。健美本是追求肌肉和形体美,可在肌肉文化和药物双重作用下,成了最扭曲的运动之一。对肌肉的追求越来越夸张,用药越来越多,往肌肉里打油维持形态成了常规操作,赛前节食控水保持线条,上台时人都没力气。很多顶级健美比赛药检就是个摆设,再看看健美运动员的健康问题,死亡率高得吓人,这还是我们最初认识的健美运动吗?
客观来讲,任何运动达到顶级水平,即便不用药,高强度训练也会给身体带来负面影响。但健美领域,用药的可不止专业运动员,大量网红和普通健身爱好者也参与其中。好莱坞动作明星和健身网红总炫耀肌肉,说靠刻苦训练和规律饮食得来。但稍微想想就知道,他们哪有那么多时间靠正常方法维持完美肌肉状态,不管男女都一样。可明星肌肉神话很有市场,带动健身产业狂热发展。现在欧美网络上有一堆千万关注的健身网红,大多声称自己是自然练出来的,这就像皇帝的新衣,大家都心知肚明,却没人愿意拆穿。

就像《华尔街之狼》里股票交易员吸毒缓解压力,美国一些年轻成功人士喜欢用类固醇和睾酮,不是为了健美比赛,而是觉得更多肌肉和药物带来的侵略性能增加工作和生活中的自信与成功。还有硅谷的生物黑客,号称想活得更长,补剂方案里也有类固醇类药物。不得不说,这些华尔街和硅谷的精英,虽然比橄榄球队队长聪明点,但内在逻辑没啥区别,都是肌肉霸凌文化的延伸。甚至美国在国际政治上的一些态度,也能看到这种思维的影子。

经常有人用 “bully”(霸凌)来批评美国外交风格,美国拉着小弟制裁打压不顺眼的国家,很多经济学家研究证明,这些制裁很多没意义,就是为了展示攻击性和支配欲,和校园恶霸欺负人没啥理由一样。当制裁不好使时,美国统治阶级想的不是取消制裁,而是展示更多 “肌肉”,加大 “剂量”。但就像现实中类固醇对身体有负面效果一样,这种政治 “类固醇” 也长期损害美国国家利益。
举个例子,即将接任美国卫生系统的小肯尼迪,肌肉不错,一直有人怀疑他用类固醇,他回应说基本是自然训练,只用了点睾酮,没用类固醇。以美国的普遍情况来看,他大概率在说谎,用过类固醇甚至更危险药物的可能性很大,只是量可能不大。他又不是健美网红,用这些药大概率是为了看起来更健康、自信、有攻击性。但有趣的是,哪怕很多人不喜欢小肯尼迪,反对他的民主党媒体也基本不攻击他可能使用类固醇的问题,这背后的深意,值得细品。

使用类固醇和其他激素容易陷入负面循环,药物带来的攻击性和肌肉让使用者误以为自己很健康,从而更容易加大剂量。等真出问题,情况就会很糟糕。更麻烦的是,在欧美,健美相关的很多东西已经成了另类右翼 “红丸”“反觉醒” 文化的核心议题。一堆右翼博主用肌肉做宣传,什么西格玛男人人设,基本都是类固醇堆出来的。卖补剂和类固醇是他们重要收入来源,右翼网红不是带货补剂就是发币。欧美的游戏圈甚至也和他们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打着男性觉醒旗号卖药,这生意可太坑人了,死亡率比医美还高,就算不死人,对身体长期负面影响也极其严重。

可惜,受国内性别议题矛盾影响,有些朋友学起了欧美右翼这一套,把男性自我提升和药物包装在一起。如果只是单纯锻炼身体,那是好事,国内很多人确实缺乏运动。但这种事很难适可而止,国内健身圈不少人被西方风气影响,即便我国对相关药物管制很严,多个部门抓了一大批药贩子,还是有不少健身爱好者甚至未成年人在使用这些药物。
好在和美国比起来,国内这方面文化没那么浓厚,问题没那么严重。典型例子就是我国健美网红常熟阿诺盛亦陶,他取这个名字是想拥有阿诺施瓦辛格那样的身材,可最后成了健美圈的大笑柄,各种奇葩搞笑行为不断,中国健美圈一半的梗都和他有关。这让很多人明白,健身打药不一定能拥有完美身材,更可能成为小丑,这无疑是对肌肉文化的一种解构。前面说过,类固醇带来的攻击性会让使用者难以判断自己状态,不怕死亡威胁,但要说会变成小丑,他们就得掂量掂量了。


也正是因为中美文化差异,丧钟克里斯和常熟阿诺才能走红,从这个角度看,也算好事。这让我想起键政圈流行的一个梗,有人从英文右翼键政圈学了几个词,就抱怨国内太讲究绩效主义,说西方人不讲究。但反内卷可不是靠学几句时髦话就能成功的,说欧美人不讲绩效太搞笑了,肌肉块大小不也是一种绩效吗?美式霸凌不就是肌肉绩效高的欺负低的吗?之前关于 H1B 的争论,不也说明了这点吗?反对绩效主义是欧美另类右翼常说的,国内有些人觉得新鲜就照搬过来,可欧美另类右翼自己也很在乎这个。起码中国人还知道没事给自己打类固醇和肽类激素不正常,从这方面看,中国人还没那么 “绩效”。
但从长远看,欧美这方面问题肯定会对国内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家长给孩子吃药学习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尽管管理部门出台不少政策,问题还是屡禁不止。这种文化多少有从欧美 “进口” 的成分,而且已经在国内扎了根。所以只要换个角度,类似的 “打药” 文化在国内的受众不会少。

还有个问题是美国国情变化,前面提到小肯尼迪可能用过类固醇,从他体型看,用量可能不大。但关键是他一直是替代疗法的狂热支持者,他主管美国卫生部门后,肯定会放开一堆怪异疯狂的替代疗法。之前美国卫生部门还能拦着点,他上来后,这道 “安全绳” 没了。美国没什么历史,各种以科学为包装的替代疗法,在美国就相当于其他国家的传统医学。但可惜,打着科学旗号并不代表这些疗法就靠谱。北美药物滥用塑造的替代医学,简直像疯狂科学家的实验。相比之下,美国流行的超大剂量维生素疗法,还算 “人畜无害”(流行是因为没太大副作用,不过研究证明也没啥大用,现在重新被关注的大剂量维生素 C 治肿瘤,和口服维生素没啥关系)。我毫不怀疑,只要小肯尼迪放松替代疗法监管,硅谷那些创业天才就能搞出一堆疯狂玩意儿,即便这些东西和巫医没啥区别。可以想象,到时候国内一些觉得传统医学一无是处的人,肯定会吹捧这些 “赛博朋克巫医”,其中肯定少不了健美圈用药。乐观想想,对比特朗普 - 小肯尼迪对全球公共卫生系统的冲击,这方面问题还算小的。

自我提升是好事,但公共传媒中的健康概念,常被其他概念 “绑架”。在这个思潮动荡的时代,各种观念相互碰撞,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能做的有限。但一定要清楚,用类固醇练出来的肌肉,付出的代价远超正常人能承受的。最终,自我提升还是要回归自身,而不是在思想和物质上依赖那些看似时髦,实则虚无缥缈的东西。大家觉得呢?如果身边有人被这种错误观念影响,你会怎么劝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