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或将迎来大选,泽连斯基这回准备先下手为强,誓要对“最大劲敌”釜底抽薪。
随着俄乌冲突进入尾声,乌克兰前总统波罗申科重回大众视野。特朗普前脚刚敦促乌克兰举行大选,波罗申科后脚就对泽连斯基发出了控诉。
近日,他在接受乌克兰媒体专访时,直言泽连斯基对他的制裁是“政治斗争”,还预告“今年10月26日将是乌克兰举行新一届大选的日子”。
此事并非空穴来风,波罗申科还摆出了一系列证据,称停摆了两年多的乌克兰中央选举委员会,于近期开始了重新运作,乌克兰印刷厂已经在着手准备选票印刷工作了。
这一系列动向表明,乌克兰大选的日子快要来了。波罗申科还指出,泽连斯基计划同时举行总统、议会和地方选举,为自己争取连任的优势条件。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就需要提前肃清一些劲敌,尤其是反对派人士。波罗申科尤其提到了泽连斯基在几天前,决定以“叛国罪”对他实施逮捕,并认为这完全是一种“政治迫害”。
从现实情况来看,泽连斯基之所以打算先下手为强,对身为前总统的波罗申科出手,很显然是出于三方面的顾虑:
第一,从政治身份上来看,波罗申科不仅是反对派领袖、同时还是乌克兰议会第二大派系的领导人,对泽连斯基竞选连任构成了巨大挑战。
第二,从民众支持率来看,泽连斯基的支持率不断下降,相比之下,波罗申科在乌克兰民众阶层的好感度更高。
在波罗申科任期内,乌克兰政局总体实现了稳定,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抗议示威,同时经济水平得到了发展,再加上明斯克协议的签署,顿巴斯地区的分裂倾向也没有进一步扩展到其他地区。
然而泽连斯基上台后,俄乌关系急转直下,冲突从顿巴斯打响,最终蔓延到了其他地区。长达3年的战争消耗,不仅让乌克兰损失了人力物力、也让国家的生产陷入停滞,经济水平一落千丈。
如果重新举行大选的话,泽连斯基恐怕很难有胜算,所以趁着自己手中还掌握着总统权力,先对“劲敌”发起清算,就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第三,从国际关系来看,不论是俄罗斯还是美国,都对泽连斯基总统地位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并且赞成乌克兰尽快举行新一届的总统大选。
事实上,早在去年5月份,泽连斯基5年总统任期就已经届满了,但他以乌克兰还在战时状态为由,发布了戒严令,大选也被无限期推迟。
然而现如今,美俄双方已经坐上了谈判桌,俄乌冲突也迎来了和平的曙光,泽连斯基自然就没有理由继续推迟举行大选了。
最主要的是,美国已经表态了,泽连斯基也就没有挣扎的机会了。而且波罗申科本人的政治立场,也是比较亲西方的,即便他当选为新一届总统,也不会影响到乌克兰与西方之间的关系。
这对于患有“恐俄症”的欧洲国家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尽管泽连斯基下台已成定局,但若是上来一个“亲俄派”的领导人,这也是美国和欧洲无法容忍的。
所以综合上述三方面的因素考虑,波罗申科被泽连斯基视作为“最大劲敌”,也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但现在泽连斯基大势已去,失去了美国支持后的他,再想高枕无忧的坐稳“总统”之位,恐怕不是一件容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