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蒙古国跟中国的边界长达4700公里,然而两国之间的铁路口岸仅有1个,公路口岸也不足20个,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蒙古国经济的发展。
痛定思痛后,蒙古国终于下定了决心,要跟中国加强铁路合作。
就在近日,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第4次对中国展开了访问,并且在访华期间,如愿以偿的收获了中方的重要承诺。
就在北京,中蒙双方签署了一份重磅协议,不仅包含了“甘其毛都—嘎舒苏海图口岸跨境铁路建设”的协议,还涵盖了煤炭贸易和塔温陶勒盖煤矿产能提升的内容。
对于当前的蒙古国来说,这份协议的签署,无疑是送来了一阵及时雨。
一方面,煤炭出口占据了蒙古国出口经济的很大一部分比重,传统的公路运输不仅时间成本高,还增加了通关压力。
一条新的铁路运输渠道,有利于蒙古国的煤炭出口效率,也将成为蒙古国“新复兴政策”的标志性工程。
另一方面,随着特朗普上台,美国的外交政策充满了不确定性,让蒙古国的“第三邻国”政策,面临着走钢丝的困境。
美国总统特朗普
再加上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也让美蒙双边合作笼罩在了一片阴影之中。在此背景下,蒙古国需要寻找一个稳定的合作伙伴,建立可持续的经贸合作关系,没有谁比中国更合适了。
中蒙不仅是邻国,而且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市场之一,靠近中国这么大一个市场,蒙古国选择深化对华经贸合作,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然而除了铁路合作之外,蒙古国对中国似乎还有更多的想法,依然幻想着能够再收中俄一笔“过路费”。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月17日报道,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再一次对“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表达出了浓厚的兴趣。
他直言,蒙古国政府计划坚持与中俄就该管道项目开展三方谈判,如果三方能够达成协议,蒙古国有意继续推进合作。
天然气管道
众所周知,“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多年前就已经被提出了,是由俄罗斯计划从蒙古国过境,然后向中国输送每年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如果该项目落地,蒙古国便可以轻松收取一笔过路费,然而由于价格问题没能谈妥,谈判陷入了僵局,该项目也被搁置到现在。
如今中蒙刚签署完铁路合作协议,蒙古国就迫不及待的重提“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很显然是想借当前这个机会,进一步带动蒙古国经济的发展。
考虑到去年蒙古国刚刚举行了新一届大选,奥云额尔登也被任命为新一届蒙古国政府的总理,或是想尽快做出成绩来,巩固执政地位。
但不管怎么说,国与国之间的合作,讲究一个平等互惠、互利共赢,即便蒙古国想收“过路费”,也得看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具体合作规划是怎样的。
蒙中俄三边关系
而且对于中国来说,摆在面前的也并非只有这一个选择,去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已经全线贯通、中俄哈能源合作项目也传来了新的进展,相信很快就会陆续有好消息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