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埋头苦练书法,这场景挺常见,对吧?但淄川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这次“书法进校园”活动,请来专家讲颜真卿,这就有点意思了。颜真卿啊,那是谁?

教科书里的大书法家!现在的小孩,写字用电脑手机,提笔忘字是常态,让他们学颜真卿,是不是有点“老古董”了?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学校重视传统文化,这当然是好事。毕竟,咱们的文化根脉不能断。但问题来了,怎么传承?是让孩子们背《三字经》、《论语》,还是让他们学写毛笔字?背诵,容易变成应付考试;写毛笔字,如果只是描红,那也只是在“画”字,跟艺术创作没啥关系。请书法家来学校讲课,看似高大上,但孩子们真的能听懂吗?颜真卿的书法,讲究“刚柔相济”,这背后是老庄哲学、是儒家思想。一个初中生,人生阅历有限,让他理解这些,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不过,换个角度想想,也未必如此。你看,现在很多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短视频,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

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至少能让他们接触到书法,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就像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到另一个世界。至于能不能深入理解,那是以后的事。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活动,不仅仅是学写字,更是在培养审美。书法,不仅仅是技法,更是审美。通过欣赏颜真卿的书法,孩子们可以感受到线条的美、结构的美、章法的美。这种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是有益的。当然,也有人会觉得,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这些“花架子”。搞这些不如多花点时间搞好数理化,将来好找工作。这种观点,也挺现实的。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但问题是,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还要有精神追求。如果只追求物质,那跟机器有什么区别?

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而且,学习书法,也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耐心和毅力。这年头,孩子们普遍缺乏这些品质。练字,是个磨炼心性的好方法。其实,学校搞“书法进校园”,可以更接地气一些。比如,可以结合现代元素,让孩子们用毛笔字写流行歌词、网络段子。这样,既能让他们感受到书法的乐趣,又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还可以组织书法比赛,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关键在于,要让孩子们觉得,书法不是古板的、遥不可及的,而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说到底,传承传统文化,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一蹴而就。要润物细无声,要潜移默化。就像颜真卿的字,看似端庄厚重,实则蕴含着无限生机。希望这次“书法进校园”活动,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慢慢地汲取养分,茁壮成长。这颗种子,或许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或许就是对美的追求,或许就是对人生的思考。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