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红大紫的上海滩第一美女胡蝶,晚年结局如何?

史说新域 2023-11-24 10:28:05

民国时期,才貌双全、大红大紫的著名影星胡蝶被誉为“上海滩第一美女”,那么她晚年的结局如何呢?

1966年,58的胡蝶拍完《塔里的女人》后正式息影,随后定居台湾,她自称在台湾拍戏时发现那儿气候好,风景宜人,因儿女长成,身心孤独,才移居此地养老。但她最知心的朋友知道,她是在躲避一段情。

胡蝶一生,情感历经波折,少年时与演员林雪怀一见钟情订婚约,后因性格不合解除婚约,为此闹得满城风雨。自此她深知作为演员更应洁身自好,所以以后选择伴侣慎之又慎。

她与潘有声经历了长达五年的恋爱,才宣布婚期,不过当时人们并不看好这段婚姻。因为潘有声是个商人,又其貌不扬,而胡蝶貌美如花又如日中天,双方显然并非良配。

但耐人寻味的是,他俩在近二十年的婚姻中虽然风波迭起,却相守到了最后,直至1952年潘有声去世。

丈夫去世后,胡蝶一度痛不欲生,直到有一天在一位朋友家中认识了一位朱先生。

原来当年胡蝶当红时,一次拍片,见一少年徒弟因搬道具出了差错被导演骂个不休,看不过去,就说:“人家年纪轩轻,不讲什么就好了,不要这么责备人家嘛!好厂好了!”导演看她面子这才住了嘴。

此事过后,胡蝶早忘了,谁知那少年却铭刻在心。几十年后见到胡蝶,又说起此事。少年就是眼前的朱先生。

胡蝶没想到如此一件小事竟被人这么看重,不由深受感动。而朱先生则说,今后无论她有任何需要他帮助的,他都应当做。

这时候他已是个成功的商人,他们开始有了交往,并有了感情,后来还论及婚嫁。但此时朱先生的原配太太突然出现了。胡蝶宅心仁厚,不忍朱先生为难,忍痛拒绝了这段缘。

这时候她的儿子尚在英国读书,她就选择台湾定居,以忘怀此事。

胡蝶定居台湾后,以她天性的豁达很快从失意中恢复过来,她生活平静,闲来读书、莳花,有时下山和朋友们聚聚,打打麻将聊天。每次来总要带几本文艺书籍回去,下次再换。

她依然那么端庄美丽,心情愉快。和朋友们谈沦早期电影明星生活,她从不论人短长,只是有时谈到当年与张学良跳舞的事,才说:“现在张学良人在台湾,可以面对作证,我那时连见也没见过张学良呀!”

在台定居的时候,朱先生仍来往台湾做生意,他对胡蝶的朋友们说,他愿照顾胡蝶,让她过十年安静健康的日子,胡蝶对朋友们也不避讳这段情,只是有些怅然。

1975年,胡蝶的儿子学成在加拿大定居,请母亲搬去同住。胡蝶才依依不舍地告别朋友离台赴加,与妹妹胡珊同住。

1981年她在儿媳陪同下回到香港,将先夫潘有声的骨灰移葬温哥华科士兰公墓,同时为自己购置了未来的安息之地。此时,胡蝶已与朱先生疏远了关系,不可能再见面了。

现在她站在先夫的坟前,觉得心中并没有愧意,毕竟她并没有迈出那一步。她的心中仍无时不忆着他。她悄悄地默念:也许有一天我会在世界的那一面对你诉说这近三十年来的离别之情。

过了三年,朱先生先胡蝶而去,在美国去世。胡蝶又失去了在这世上最亲近她的人,心中的悲痛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她可曾后悔?

胡蝶初来加拿大,住在儿子家。因此处位于郊外,太大太静,她又不会开车,所以不久就独自搬往温哥华靠近英吉利海峡的一座二十多层高的公寓住下,这儿可以在海滩散步。

1985年突然有人拜访,原来是中国著名影星王丹凤和她的丈夫柳和清应美国白宫之邀,赴华盛顿参加里根总统的就职典礼,特意转道加拿大来看胡蝶。

王丹凤回忆过去异常兴奋:“我是看着你的戏长大的,一直很喜欢,直到1948年到香港和你拍《锦绣大堂》才算第一次见到你,那时真是太高兴了。我于1950年回到上海,没想到一晃我们分别已有三十多年了……”

胡蝶也感慨万分,她们聊起当年的影坛旧事旧人,她对王丹凤倾诉了她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此后,在各方面朋友催促下,她决定把自己的影坛生活经验写下来,以回报观众多年来对她的热情关怀。

但毕竟年代久远、记忆有误,她又请了她初来加拿大学英语时的代课老师刘慧琴帮忙。

回忆录中追忆了她从影以来久藏的故事和旧时的好友,可惜对抗战时期她一生中最扑朔迷离的阶段,她只简单地说:“关于这一段生活,也有很多传言,而且以讹传讹,成了有确确凿之据的事实。”

她虽没有明言这些传言的内容,但对胡蝶和戴笠的历史感兴趣的人大都会明白,这是指这段时期她和戴笠的特殊关系。正因为她没有明确地否认,反而给人增加了困惑。

随着回忆录的撰写,胡蝶的思乡之情越来越浓:“据说温哥华的地形好像摊开的右手,她的方向是伸向大平洋彼岸的亚洲,伸向中国。我住在这滨海城市的临海大厦,不论晴朗的白天,或是群星灿烂、灯火闪烁的夜晚,当我站在窗户边向远处眺望时,我的心就像温哥华的地形似的伸向东方,希望握着祖国,我的母亲的温暖的一手。”

回忆录的完成和出版,了却了胡蝶晚年的一大心愿,同时,台湾金马奖评奖委员会鉴于她一生对电影事业的杰出贡献,1986年授予她金马奖。

胡蝶高兴极了,原想亲自去领奖,可不久,因医生说她不宜远行、近日精神很差等原因,终未成行。

在金马奖颁奖仪式上,台湾新闻局长充满激情地说:“胡蝶女士不但代表了整个中国电影史,在私底下她的待人接物处世之道也是令人崇敬的。”这基本上是对她的一生做了中肯的评价。

在最后几年,囚为身体的缘故,她不能常常去看电影,但依然不能忘情于电影艺术,于是电视成了她的朋友。但看着看着,就又想到电影上去了,对导演的手法、演员的表演、剧情的安排等,分析得头头是道。

朋友们笑说:“胡蝶对别的事情可能会糊涂,但只要谈起电影立刻精神振奋、头脑清楚。”

因胡蝶年事已高,她的儿子媳妇不放心她一人独住,于是她又搬回温哥华南郊与儿子同住。

1989年3月23日,她在外出途中不慎跌倒引发了中风。此后一个月中静卧于病榻。与病魔苦苦搏斗。4月23日下午,她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胡蝶要飞走了。”

5 阅读:2649
评论列表
  • 2023-11-25 08:49

    和阮玲玉相比,胡蝶对感情和事业的眼光和心胸要好了不知多少,要按现在观点,不知和她出身小康不缺爱的原生家庭是否有关

史说新域

简介:分享尘封史事中那些有温度、有趣味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