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网上有一篇帖子引起了父母圈特别多的讨论。
一位名叫“小琛日记”的博主,发文讲了自己“藤校毕业后高开低走,到30岁一事无成”的经历。
在博主“小琛日记”的评论区里,很多网友都把她的几年没有涨薪归因于疫情、行业下行、过早的结婚生子等等。综合来看,里面其实既有行业大形势,也有个人小选择。娱乐圈里有句话:“小红靠捧,大红靠命”。就像有些明星长得好,资源足,但观众缘就是不行,演了多少部女一号都让人记不住脸。也有些明星,长相平平,但一个角色就大红大紫。其实对普通人也是一样,不过可以改成“小富靠努力,大富靠运气。”在时代的大潮面前,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来。一个猛浪打下来,老鹰也可能难以站立。
经常会有一些怀才不遇的孩子,感叹这个世界非常不公平,他明明那么努力,却输给了一些有背景、有资源的人。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无奈。但也确实要承认一个残酷的事实,很多时候,努力的方向不对,再多的辛苦都是瞎忙。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就是比努力更重要。有时候十年寒窗的努力,就是比不上“比人家父母”的几句点播和帮助。博主@清华小崔曾分享过他的经历,他来自5线小城一个普通家庭,17年通过努力,考上了清华。在清华交的好朋友父母是一个大学的院长,在他眼里朋友是“官二代”。起初俩人一起玩,一起聊物理、聊人生,觉得志同道合,很开心。但是后来差距就体现了,朋友转系了,成绩越来越好,不仅去了伯克利大学交换,大学期间还发表了3篇顶级期刊论文,最后去了世界排名前四的一所大学读博。而他在清华的整个4年,都过得平平淡淡。用他的话说:也没做出什么特别的成绩。这些差距,让他觉得非常难受。小崔本身是个很聪明很努力的孩子,这一点从他从小地方考到清华就足以证明。那么小崔输在那里?输在规划能力、输在试错成本、输在获取信息的能力,或者一言以蔽之,输给别人几代人的积累。大学四年,他始终不知道大学的重心在哪里,虽然一进大学就积极参与各种学校活动:合唱队、志愿队、学生会、实践会……还用了大一一年的时间,辛苦准备考研等。但他到大四才明白:这些都是“无效”努力,因为和他最终的目标完全不相关。甚至连大一一年的考研准备,都是无用功——清华是可以保研的。缺少系统规划,让他花掉了大量的试错时间。而他那个官二代朋友就幸运多了。一开始就知道:清华并不是最好的出路,他是想成为全世界最顶尖的物理学家的,而他考清华,是为了打好数理基础。所以,大学4年,这个官二代朋友,几乎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而且去伯克利大学做交换生的机会,全中国根本没几个人知道,他却是为数不多几个报名者之一。交换生的信息、报名资格,这些信息资源是公开的,但知道这回事、并提前为它做准备的,一定是少数人。这份格局视野、这份获取资源的渠道、就是一个家庭几代人积累的结果。这就需要孩子们放平心态,面对巨大的鸿沟,先要认清现实。图片来源:电影《阿甘正传》十年寒窗虽然辛苦,但别人几代人的努力积累必然会带来更靠前的起跑线。与其抱怨和绝望,不如保持积极,意识到自己已经通过努力站到了更高的位置。接下来就是踏踏实实的努力,这至少能保障你生活的下限。如果有运气加持、贵人扶持、踩对了风口,你可能就会时来运转,走到更高更远的地方。
很早之前网上就有“985废物引进计划”、“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等等小组。985废物小组里,都是一些毕业于985大学的高材生,他们很多人都是毕业后求职屡遭不顺,工作工作不行,创业创业失败,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则是吸纳了3万多“海归留学的失业失学者”,他们基本都有看似光鲜的海外留学经历,但应聘面试却满是挫败,工作不适应、回国多年挣不回学费,内心备受煎熬,甚至失去奋斗的欲望。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口头禅已经不是“奋斗”和“热血”,而是“躺平”和“摆烂”。每个人都有选择怎样过一生的权力,但是有句话说得没错:心态改变命运。那些遇到困难就逃避、自怨自艾的人,即使名校毕业、聪慧过人,也很难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安吉拉•达克沃斯曾说:在我们做的所有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一个特质能够很好的预测成功,它不是社交能力,不是美貌,不是健壮的身体,也不是智商,而是坚毅。她还给坚毅的品质下了这样的定义:“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挫折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换句话说,影响孩子成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逼着孩子考了多少个100分,或者给他灌输了多少知识,而且要让孩子们有发自内心的坚定和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