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解释几句:前发七篇二十响连发战例后,有网民质疑说,那个时候驳壳枪子弹有那么充足吗,能这般老是打连发吗?
浅阅读真是害人!
我在前边已经说过,至少占比90%以上的情况下,能打连发的快慢机驳壳枪也是用单发射击,只有在极特别的情况下才使用连发射击。而我整理的这系列的战例,只是选摘的极特别情况下的连发射击,没有选摘更多情况下的单发射击,不过而已,并不代表驳壳枪没有单发射击而只能全自动射击。不知这样说能否明白。
言归正传——
八、旧中国快慢机的几个零散战例(国民党军方面)
1.卫立煌黄安遇险
红四方面军在反第三次围剿时,在皖西苏家埠歼敌三万,直接威胁武汉。1932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对红色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在鄂豫皖方向,沿大别山外围摆下十多个精锐师。这时的卫立煌在任第14军军长,率10师、83师于8月间,从广水下车,向黄安(现红安)开进,不料在黄安以西的草堂,遭遇红军的伏击。红军用擒贼先擒王的战术,剑指14军军部,意欲活捉卫立煌。
战斗发起在凌晨,卫立煌等正在熟睡间。待发现被偷袭时,红军已进到200米以内。眼看就要活捉卫立煌,卫之特务连起而抵抗。该连全部配备新从德国进口的二十响快慢机,面对汹涌扑来的红军,火力全开,交叉射击,有效压制了红军的夜袭,致其功败垂成,在遭受重大伤亡后,撤出了战斗。卫立煌得以脱险。(摘自赵荣生回忆)
2.福建事变中国民党14军的奇袭作战
1933年11月20日,蒋光鼐、蔡廷锴、李济深、陈友仁、黄琪翔等人发动福建事变,宣布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通缉蒋介石、汪精卫、何应钦等人。卫立煌所部14军奉命前往进剿,由江西进入福建。
在经光泽、邵武、顺昌、延平突入仙游平原后,前卫第10师组织1500多人的短枪队,于某一天的拂晓潜入19路军指挥部宿营地,突然开火,致使19路军指挥系统严重瘫痪,一时秩序大乱,蒋光鼐座车亦被袭击不能行驶,只能在卫士的簇拥下徒步仓皇逃走,19路军全部译电人员和整套的密码都未来得及销毁即被缴获。这不能不说是一次成功的奇袭作战。(摘自郭寄峤回忆)
3.老河口防御作战中国民党军炮16团一个连长的突围战斗
1945年3月,日本侵略军沿襄沙公路北犯,进攻老河口。25日,第五战区长官部命令炮16团,派一个营于26日拂晓前抵达老河口。遵令后,该团3营全部并携沈阳造77毫米野炮12门到达老河口,与守军125师沟通了联系,构筑阵地,支援步兵作战。
到了4月8日,眼看难以再继续坚守,125步兵师从老河口撤走了,可这时的炮兵还并不知道步兵已经撤退,仍在计划火力。7连连长李志远正在东城观测所内观察目标并口述战斗命令时,突然得知步兵已经撤出了战斗,遂急急撤出,“我从观测所出来,有十几个日本兵离我只有十几米远,拿着太阳旗,正向我冲来。我抡起二十响手枪,一梭子子弹射击过去,打倒了七八个,其余全趴下了。我趁机跳下几道高坎,摆脱了敌人。”(摘自李志远回忆)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国民党军特种兵(指兵种单位,并非今天意义上的特种兵)的驳壳枪编制。以1933年骑兵旅的编制为例,该旅轻高射炮连,编制官兵148人,配备毛瑟手枪56支;装甲汽车连,编制官兵134人,配备毛瑟手枪89支。仅以此驳壳枪的配备,或可大致窥知当时驳壳枪在中央军中的装备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