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自媒体有一股歪风,即只要逮到一幅发黄的老照片,就总会全凭脑补杜撰出一个又一个狗血的段子出来。比如这幅老照片:
前不久,就在这个平台上,该照片被解说成是北洋时期三大军阀首领的合影。
北洋时期三大军阀,就是皖系、直系、奉系呗,三大军阀的首领,就是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呗。
可大家看看,是吗?
没过几天,还是这幅老照片,又有作者发文,指名道姓地说这是阎锡山、韩复榘、张宗昌三人的合影。
胡说八道!
还好,广大网友对这几大军阀的照片都比较熟识,很容易辨别,不会受那个骗。但若哪个无良的作者把这三人杜撰成不出名也没有照片可资对比的小军阀时,又该如何给予拆穿呢?
来来,咱就一起讨论一下北洋陆军军服制式中的兵种符号,看能不能有点帮助。
一、北洋陆军兵种符号的分类与标识
1.北洋陆军的兵种有哪些
北洋陆军的五大主要兵种即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另有宪兵、军需、军医、军乐、测量、军法等等。后者除宪兵外,全是军佐。这不是本文的重点,点到为止。
2.北洋陆军高级军官没有兵种之分
北洋陆军的军衔设置为三等九级,即上等军官少将、中将、上将,中等军官少校、中校、上校,初等军官少尉、中尉、上尉。其中上等军官只有军种之分,没有兵种之分。即在说到或写到将级军官时,只能冠以军种说陆军少将、陆军中将、陆军上将,不能冠以兵种说步兵少将、骑兵中将、炮兵上将等。这也是绝大多数国家的惯例。
中、初等军官(校、尉官)和士兵与上等军官正相反,必须区分兵种,可以省略军种前冠,不能省略兵种冠名。即必须得说步兵上校、骑兵少校、炮兵中尉、工兵上士、辎重二等兵等,不能说陆军中校、陆军下士、陆军一等兵等。
注意:这不是习惯称谓,是规范称谓。也就是说,这不是妥与不妥的问题,而是对与错的问题,是必须得遵从的问题。
3.北洋陆军的兵种符号如何表现
北洋陆军的兵种符号表现在领章上,用不同颜色区分不同的兵种。民国元年10月23日颁布的《陆军服制图说》中,关于各兵种颜色,规定如下:
“步骑炮工辎五科,以国旗颜色之顺序分属,即步科红色,骑科黄色,炮科蓝色,工科白色,辎重黑色。宪兵及军佐各科则参酌拟定,宪兵淡红色,军需紫色,军医绿色,军乐杏黄色。”
这不同颜色的领章,在当年被称作兵科章,或兵种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兵种符号。
上图是宋哲元青年时期的照片,请注意看他的领章,就是那时的标准样式。因为是黑白照片,看不出领章的颜色,猜测为红色,即步兵兵种色。
因为兵种只在中、初等军官和士兵中进行区分,所以上等军官的少将、中将、上将没有兵种色。
“领章长方形,前端凸出作尖锥形,长约七生的五(凸度在内),宽同领高。上等官佐用金制,中等以下及士兵均各用本科颜色呢制成,不分等级……”
上引文中的重点在这句:“上等官佐用金制”。
民国三年、六年、十六年,北洋陆军的服制渐次又有微改与增补,但兵种色只表现在上校以下官兵领章上的规范照旧。
说到这里我想已经说清楚了,即上校以下的军官和士兵,必须得按服务的兵种佩戴不同颜色的领章(兵种符号),少将以上的军官因为没有兵种之分,故而只统一佩戴将官标识的金色领章。这金色的领章和1947年以后国民党军将级军官的领花的功能完全相同。
这是陆军中将孙岳的照片,其所佩领章,即将官标识的金色,而非兵种色。
看开头那幅老照片上的三人,中间的佩步兵符号,右边的佩辎重兵符号,左边那位兵种色虽然看不太清楚,但显然不是金色,这三人是校尉级官佐无疑。
翻遍北洋军阀史,有哪一个大军阀是校尉级军官?说这三人是军阀首领张作霖、阎锡山等,不是胡说八道又是什么?
二、两个例外或特殊情况
一是奉军的特立独行。
张作霖奉军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战败后,与由直系军阀把持的中央政权决裂,独立,进行了名曰整军经武的军事改革,其部队编制和军服制式另搞一套,其中就包括将级军官的金色领章被取消。如图:
这是奉军将领郭松龄在整军经武后的照片,请看他的领子上,就光光的啥都没有。
改革后,上校以下官兵用领章区分兵种的法规一如北洋旧制。
二是有图未必有真相。
下图是网上经常看到的一幅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的照片:
历史图片是治史的重要依据,但仍然需要多方印证才行。因为在一些个别情况下,有图未必有真相。这幅段祺瑞佩戴红色领章的照片,就是错的。红领章是步兵的兵种色,身为上将的段祺瑞按条令不应佩戴兵种色。
这是咋回事?一种可能是老段想表现自己普通一兵的作风,为表示与下级官兵的亲近故意而为之。据段祺瑞老部下回忆,其处世作风低调而怪诞,不怎么讲排场。这方面冯玉祥、傅作义也差不多,身为高级将领却经常着士兵服装;另一可能是老段稀里糊涂无意间弄错了。同样是据其部下回忆,段祺瑞在吃饭穿衣等生活小节上特别不上心,邋里邋遢,特别是在穿着上,经常闹笑话。
总之甭管什么原因,他的领章是错的。照片是真实的老照片,但这真实的老照片却不能表现当年的真实情况,因为它不符北洋陆军的服制规章。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判读,未必准确,是否有其他说法,还望知情者指正。
三、影视中的穿帮与误导
也别怪地摊和网络作家们满篇的胡说八道,即使那些被标榜为优秀的电影电视剧,在军服军衔军饰上,也经常是驴唇不对马嘴。
看这个剧照:
这是好评如潮的某著名电视剧的剧照。
我不看电视剧,不知这剧中表现的是怎样的背景,但我知道吴佩孚与张作霖的会面,也就是不多的两次。一次是1920年7月29日,直奉军阀联手战胜皖系军阀后的天津分赃会议上。不过这次会议上张与吴二人闹得颇不愉快,应该不可能并列站到一起。
另一次是1926年6月28日,直奉两军北京顺承王府的合作讨赤会议上。这次会议,刚刚打过第二次战争的双方甭管内心怎么样,但表面上必须得愉快。所以会后既拍了电影,也留了合照。
上图中人,左三、右二佩深色领章,这显然是两名校尉级军官,应是副官一类的角色。最右侧持步枪者是一名抢镜的士兵,其他便都是与会的高级将领,居C位的自然是吴大帅和张大帅了。
整军经武后的奉军,与关内直军的军服制式,显而易见的有两处不同,一是增加了军官武装带,二是取消了将官的金色领章。通过这两个特征即可分辨出照片中人谁是直军谁是奉军。
再看同一天同一地点拍摄的电影的截图:
从这个彩色的截图看,奉军军服的颜色,也有了不同。
但不管怎么变,有一点是一贯的,即不论直军奉军,高级将领都没有兵种符号。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那剧照中身为两军统帅的吴佩孚、张作霖,都佩戴着校尉级军官才佩戴的步兵兵种符号,你说这是不是驴唇马嘴?
再稍稍偏离主题说一说吴张二人的军衔。剧照中吴是三颗星,张却是两颗星,这同样荒谬。须知张作霖被授上将是1920年1月1日,吴佩孚被授上将是1922年10月10日。那也就是说,在吴佩孚扛上三颗星的时候,张作霖早在他之前两年多就是三颗星了,怎么可能是剧中这个情况!
再回到主题。北洋陆军的军服制式是从日本学来,而一直到1938年以前,日本陆军的兵种色也只表现在中、初等军官和士兵的领章上,将级军官没有兵科章。请看:
这是日本陆军中将田中静一的照片,他的衣领上,就啥都没有。
可令人喷饭的是,长期以来银幕荧屏上,日本鬼子的少将中将们,却满满都是步兵的红色兵科章。
这是比李雪健演的那个电视剧更著名的电影中的镜头,其角色身份为侵华日军第10师团的师团长,陆军中将矶谷廉介。看他那身行头,是要多荒唐有多荒唐。
有《血战台儿庄》的粉丝对我的较真表达不快:看电影,重要的是铭记国军的忠勇,不是吹毛求疵。这让我想起几年前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向馆方提出红军没有用过五四式手枪的意见时,人家回复我的差不多同样内容的话。
唉!让人说啥好呢。
现在网络上的历史照片有许多是黑白照片电脑着色的,着色的色彩色相全凭操作者对黑白历史照片中不同灰度区域密度对应的可能的实物色彩色相的理解与想象,比如,相同黑白灰密度对应的色彩明度可能相同,但色相不一定相同,不同色相但相同明度的绿军服、蓝军服可能表现为同一种黑白灰密度,着色时是着绿色还是蓝色,全凭操作者个人理解,有可能着错了色相,对于领章颜色着色同样如此。还有一点,当时拍黑白照片时使用摄影滤镜同样会改变军服军衔色的黑白灰密度,比如用红滤镜拍出的黑白照片中红领章对应的黑白影调会变浅,会使人误以为这是金色或银色领章的影像,假如现代人以此来着色成红色领章显然是不对的。所以不能以这种现代着色的历史照片为标准评判军服军衔色的对错。评判历史照片中的军服军衔色,首推用黑白历史照片或历史上手工着色印刷的照片,不能用现代电脑着色的历史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