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明亡于万历,其实不让,很多人都忽视这个重要原因

歪史 2021-10-13 00:04:44

崇祯是个比较悲催的皇帝,16岁继位,十余年兢兢业业,一心励精图治,希望能够扶大厦于将倾,但是最后,走投无路的他,绝望的自缢于煤山,他17年皇帝生涯中就此画上句号,陪他死的只有一个太监,但是给他陪葬的是,绵延了276年的大明。

因为朱由检之后,在南方保存完整的军政体系很快扶立一堆皇帝,但是没有一个能够掌控全局,在多尔衮高超的政治手腕运作之下,资历不足、威望不够而党争又从未间断,最终便宜了满清。

很多人说,明亡于万历,并非崇祯的问题,所以这口黑锅不该由崇祯背,都是万历怠政带来的麻烦,那事实上什么样的?歪史以为,说明亡于万历也是不合理的,万历时期的明朝国力确实衰退,而且财富分化严重,万历三大征又大伤元气。

但是这并不能让明朝伤筋动骨,而万历几十年不上朝,人家朝政正常运转,权力牢牢的握在万历手中,平稳的传到了下一代,所以这样的说法并不严谨,万历死后24年崇祯才在李自成的逼迫下自杀,这期间,明朝皇权始终在手,如果说万历有过错,那么明朝那个皇帝谁没有过错?难道不是一个个的传到崇祯手中?

之所以说崇祯很悲催,在于他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首当其冲的一个是背很多人忽视,但是直接造成明朝灭亡的是当时气候变迁,不早不晚的赶上了小冰河时期最严重的几年,北方大旱,气候寒冷,大量的农作物少收或者绝收,以至于北方产生大量流民,这也是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如同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只要不死就能死灰复燃的原因。

之所以他们每次劫后余生,都能滚雪球一样再次壮大,在于他们有着源源不断的兵源,李自成的口号就很有煽动性:迎闯王,不纳粮!当时地主家都没有余粮,一般农民更别说了,他们处于求生本能,在濒死边缘只好加入闯贼大军,拼死一搏。

与之成对比的是,官军兵员减少,税赋粮草减少,只能通过加赋来缓解情况,一方面从南方运输粮草,又继续恶化了这种状况。

当然,致命的还不是这个,天启崇祯年间,直隶一带赶上了鼠疫,大量的卫戍部队非正常减员,而无法及时补充兵员,这又是李自成在1639年背洪承畴打的只剩18骑之后迅速崛起的原因,有兵员,没有官军有力的阻拦,很快从河南壮大挥师北上包围顺天府。

1636年,明朝遭遇重大危机,关外满清逐渐走向正常化,国号改为清,皇太极正式称帝,始终对内虎视眈眈,而黄河以北,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率领的流民在几起几落之后滚雪球一样的壮大,最终兵围顺天府,对于崇祯朱由检来说,当时或许还有生路。

在整个北方被李自成打烂、关外满清虎视眈眈的时候,如果崇祯等人足够理智、聪明,其实南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李自成围困北京的时候率领众人南撤,然后在东南整治力量,这样未必不是活棋,参考唐朝时期几次失陷长安,但是官军都能很快重整力量收拾河山延续国祚。

这样,南明的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众所周知,南明自始至终一直在因为皇位继承的原因多次同室操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争正统,一堆权臣也因为利益关系原因各有所图。假设崇祯南撤,那么弘光、隆武、邵武、永历等政权不会起来,然后明王朝的政治军事力量仍然在皇帝的号召之下可以集结,最少南方可以保全。

那时候,南方富庶之地,尽在手中,而李自成占据的北方不过的劫后余生之地,还有满清在关外觊觎,那时候处境最危险的就是李自成,一旦崇祯在南方收拾力量,很容易收复河北。

甚至,因为皇帝的存在,吴三桂就不会有借口降清,或许会轻装简行的南撤,亦或许仍然坚守山海关,成为李自成背后的一个钉子。江南西北仍然是明王朝天下,关外完全是满清的力量明王朝占据江南财赋之地,然后这一切随着崇祯的上吊一切都结束了。

2 阅读:374
评论列表
  • 2021-10-14 21:57

    明亡于崇祯,说亡于万历的搞笑呢?后人无能先人背锅?老传统美德了

  • 2021-10-15 22:43

    明亡于东林党人大臣也……

  • 2021-10-17 11:12

    其实他有很多机会,都流失了,不过有骨气

  • 2021-10-16 02:09

    《冲出狼围》一部借用达尔文进化论剖析中华民族历史的动物冒险哲理小说,历史爱好者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