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明,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其“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主张和刚直清正的品格,成为“前七子”中的耀眼星辰。而他的故乡信阳西郊的坚山,不仅是其笔下灵感的源泉,更承载了他一生中深厚的情感寄托与文化理想。坚山的山水草木、禅寺钟声,与何景明的诗文交相辉映,共同织就了一段跨越五百年的文脉传奇。
何景明生于信阳浉河,坚山近在咫尺的山水风貌,自幼浸润着他的诗性灵魂。他八岁能文,十九岁中进士,年少成名却始终心系故土。即便宦海沉浮,坚山始终是他笔下挥之不去的意象。在《登坚山寺绝顶真武庙》中,他写道:“ 绝壁飞泉挂,危峰曲径通。”,寥寥数笔勾勒出坚山的苍翠与幽寂。
坚山的自然景致与禅意氛围,成为他抵御朝堂纷争的精神庇护所。正德年间,因直言弹劾权宦刘瑾而被迫辞官归乡时,他常独步坚山,与山僧论道,借山水涤荡胸中块垒。其诗《登坚山寺》云:“我欲闻清梵,焚香坐不回。”,道尽了他对坚山超然世外的向往。
他倡导“诗必盛唐”,坚山的壮美与幽寂恰似盛唐山水诗的意境投射。其诗风清峻高古,与坚山的自然气质相得益彰,成为复古主张的鲜活注脚。坚山见证了他“不畏强权、鄙弃荣利”的风骨。信阳景明园、大复山墓地及师院内的纪念景观,延续了坚山与何景明的文化关联,吸引无数文人寻迹探幽。
今日的坚山,仍是解读何景明与明代文学的重要窗口,也是文人与山川的共生典范。坚山以其灵秀滋养了何景明的诗文,而何景明则以笔墨为坚山镌刻下永恒的文化印记。重访坚山,不仅是一场自然与诗意的邂逅,更是一次对士人风骨与文化传承的深刻致敬。(金宏辉)
编辑:凯升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