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这一常被提及的医学名词,实际上就是我们俗称的“中风”。它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
当脑部的血管因为某些原因破裂,导致脑出血,或者血管阻塞使得血液无法顺畅地流入脑组织,就会引发脑梗死。
无论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都会造成脑组织的损伤,严重时可能导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在中国,脑卒中的情况尤为严重。
它拥有“五高”的特点: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以及经济负担高。这意味着,每年都有大量的人群受到脑卒中的侵袭,其中许多人因此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甚至失去了生命。而这些患者和家庭,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01
为什么现在脑梗逐渐增多?
在我国,脑梗的阴霾笼罩着无数家庭。每年,高达200万人因脑梗离世,这令人痛心的数字使得脑梗成为了人们口中的“隐形杀手”。
即便那些从脑梗魔爪中逃脱的人,也面临着再次发病的巨大风险,高达40%的再次发病几率像是一个无情的警钟,提醒着人们脑梗的严峻形势。
那么,为何脑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呢?答案或许隐藏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惯之中。首先,高血压这个“隐形杀手”在幕后操控着脑梗的魔爪。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令人担忧,仅有42.7%,而真正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更是少得可怜,仅占14.5%。
许多高血压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一无所知,即便知道,也有很多人对治疗持有消极态度,甚至在治疗过程中擅自调整药量,导致血压忽高忽低,极不稳定。这种不稳定的血压状态,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脑梗的爆发。
其次,我们的饮食习惯也在为脑梗的蔓延推波助澜。在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大鱼大肉成为了餐桌上的常客,而高油、高盐、高脂肪的食物更是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然而,这种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却像是给身体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长期摄入过多的脂肪和糖分,会导致它们在体内堆积,使得血液变得黏稠,血管堵塞的速度也会加快。如果我们不及时改变这种不健康的饮食模式,那么发生脑梗的几率便会大大增加。
02
医生提醒:饭后少做这4件事
洗冷水澡
听起来似乎是清爽的选择,但在饭后,身体的血流和血压都比其他时段更为活跃。冷水的刺激,就像给沸腾的锅中突然加入一瓢冷水,血管收缩,血流加速,两者相遇,就如同渠道的水突然涌入狭窄之处,有可能冲破那薄弱的防线。
生气
是饭后的一大忌。食物在胃中消化,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在忙碌,血糖含量也在上升。此时如果怒火中烧,肾上腺激素激增,心率和血压会随之飙升。血管在这双重压力下,如同薄如蝉翼的玻璃,随时可能破裂,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抽烟
对于许多老烟民来说,饭后一支烟,仿佛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但临床数据却冷酷地告诉我们,饭后抽烟的人,患脑梗死的几率比不抽烟的人高出2.5倍。
饭后血液循环加速,吸入的有害物质被快速吸收,这无疑是在给身体雪上加霜,严重的甚至可能诱发脑梗。
立即入睡
这似乎是一种享受,但实则隐患重重。食物反流,胃部受到刺激,长期如此,消化道癌变的风险增加。
而饭后,身体自动调节血液流向消化道,帮助消化。此时入睡,血流速度减缓,脑部供血不足,脑梗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03
慢性病患者平时在饮食上如何注意?
在营养搭配上,慢性病患者应遵循均衡营养的原则,适量摄入各类食物,确保身体获得充足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同时,根据疾病的不同特点,还需特别关注某些营养素的摄入,如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高血压患者需减少钠盐的摄入。
在食物选择上,慢性病患者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的食物为主,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这些食物有助于保持肠道通畅,减少便秘的发生。同时,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影响疾病的康复。在烹饪方式上,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选择蒸、煮、炖等低温烹饪方法,避免油炸、煎、烤等高温烹饪方式。
低温烹饪可以保留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同时也有助于保持食物的口感和风味。
此外,慢性病患者还应注意定时定量、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狼吞虎咽等不良饮食习惯。这些习惯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营养吸收不良等问题,不利于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