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6月17日,一项新政让全世界怒了!美国第31届總统赫伯特·胡佛不顾众人反对签署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他自以为这将带领美国人民走向全新的繁荣时代,却没想到却适得其反。
胡佛毕业于斯坦福名校,是名出色的商业家,于1929年在众人期待中当选總统。他接手时,美国正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空前繁荣期。
然而人们并不知道,“柯立芝繁荣”背后悄然隐藏着危机。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一开盘遭遇大规模抛售,“黑色星期四”令许多人猝不及防。接连几日,股市一泻千里。这让新上任的胡佛很是头疼。
其实,一切早有征兆。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就已出现产能过剩、产品滞销、供大于求等问题,农产品价格更是急剧下降。
面对经济萎靡的困境,两个议员威尔斯·C·霍利和里德·斯姆特共同发起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贸易。这项提议深得胡佛的心。
早在竞选时,他就承诺将提高关税以获得选民支持。如今走马上任,正是他兑现承诺之时。
然而,这项提议却遭到了1028位经济学家的联名抵制。他们愤慨地向胡佛进言,“这是一个愚蠢的经济行为!”
美国福特公司的创始人,著名的汽车大亨亨利·福特,曾前往白宫试图说服胡佛。
多年后,摩根银行的首席执行官托马斯·拉蒙特回忆道:“我当时几乎要给胡佛总统跪下去,请求他禁止那愚蠢的关税法......因为它让全世界的民族主义情绪都燃烧起来了。”
可这些努力都是徒劳无功,胡佛“开弓已没有回头路”。
这项法案也很快通过了众议院和参议院的投票,原来各州为了“利益交换”,纷纷组成小团体,相互拉结,相互投票,最终促成了这项愚蠢政策的通过。
当胡佛在法案上签字时,也不禁目瞪口呆,原本只针对农产品提高进口关税的商品清单,最终加了纺织、钢铁等各种行业,数量多达2000多种,最高关税比率接近60%。
骑虎难下的他最终在法案上签字。只是他没想到,反制会来得这么快。
超过40多个国家先后提出抗议,采取报复措施。
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加拿大立即宣布,将从美利坚进口的16种产品的关税提高3倍。这些产品占据了美国年出口加拿大商品总额的30%。
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古巴、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等一系列国家也相继跟进,纷纷提高从美利坚进口产品的关税,一场波及全世界的贸易战就此打响。
美国股票一落千丈。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从251点下跌到历史最低点41点,全球贸易额断崖式下跌65%。
美国
从欧洲的进口从1929年的13.34亿美元下降到1933年的3.9亿美元,降幅70%;出口从23.41亿美元下降到7.84亿美元,降幅66%。
失业率从1930年的7.8%一路攀升至1933年的25.1%。
伴随着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一场席卷全球的大萧条蔓延开来。大批失业者排起长队领取食物,底层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这段历史至今让人心有余悸。
虽然并不能简单地将大萧条归咎于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但人们普遍认为:
是这项“愚蠢的经济法案”提高了国际贸易壁垒,增加了各国交易成本,瓦解了本就脆弱的国际信任与合作机制。
可以说,是它扣动了经济大萧条的扳机,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这一事件也促使
人们反思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1933年罗斯福上任后,与其他国家重回谈判桌,降低关税,1934年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签署95年之后,川普又对全世界挥起了关税大棒。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我们已不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咱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或许对某些人来说,历史给他们的教训,就是他们从来都不知道汲取历史的教训!
当胡佛签下法案时,钢笔漏出的墨渍染脏了羊皮纸——这个被媒体嘲讽为“连笔都反对的恶政”的细节,恰似历史给出的黑色隐喻:
挥舞关税大刀的人,终将被飞溅的碎片划破双手。
如今关税幽灵再度游荡时,我们比95年前多了一份清醒认知:
经济全球化不是选择题,而是人类存续的必答题。
END
幸得文史相依伴,从此阡陌多豁达
愿同频的人,都能在这里相聚,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