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比肩清朝,三次御驾亲征,详解康熙如何征服草原之王噶尔丹

微克的知识 2023-06-09 14:52:48

经过噶尔丹的双亲的允许,僧侣便把噶尔丹送到了西藏。噶尔丹从小就很聪明,而且对佛教典籍的研究也很深。噶尔丹在20来岁的时候已经去过很多次新疆,并且成为某些地方的最有权势的僧人。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再将他当做老大的小儿子来看待了,所有人都将他当做了一个真正的“活佛”,就连他的舅舅、祖父辈的人,也都争先恐后地跪在他的面前,请求他的抚摸和祝福。但噶尔丹的几个哥哥却各有各的命运,噶尔丹的五哥“僧格”在其父死后接替了准噶尔酋长之职。不过,噶尔丹的几个哥哥都成了自己的部下,拒绝臣服于僧格,于是,他们的部下发生了内讧。

一六七○年,沙迦自相残杀,沙迦的弟弟们也都参加了叛乱,沙迦的第六个弟弟噶尔丹就成了沙迦的救世主。而其他的部落首领,则是被噶尔丹的佛门所吸引,纷纷加入了噶尔丹的麾下,短短数年的时间,噶尔丹的势力就壮大了起来。经过五年多的调兵遣将,噶尔丹终于在一六七六年,平息了三次叛乱。一六八八年,噶尔丹以不敬喀尔喀喇嘛的名义,向喀尔喀部落的酋长们宣战。他带着三万大军,向外喀尔喀部落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喀尔喀部落被噶尔丹打得一败涂地,噶尔丹的军队分成三股,横扫外蒙,喀尔喀部落的贵族们开始往南部的内蒙古方向逃去,并向清廷求援。

这个时候,噶尔丹还指望着满清能够重蹈大明覆辙,不管蒙古诸族之间的纷争,他还亲自去找了一位前往中俄边境交涉的满清官员。对他说:“这是咱们蒙古族内部的事情,战争不会波及到内陆,还请清政府不要插手。”最终,这些亡命天涯的王公大臣聚集在了内蒙古,他们一致同意向大清投降,成为了大清的附庸,而不是联盟。成为大清王朝的附庸,为大清王朝效力,希望大清王朝能够帮助他们击退噶尔丹。

一六九○年,清国将领“阿喇尼”以为噶尔丹如今已是穷途末路,便以贪婪之心,率两万清国军队于“乌儿会”发起对噶尔丹大军的攻击。清军中,虽然有不少菜鸟士兵,但也不是没有伤亡的,更何况,他们还准备了一门火炮,用来轰击驼城。毫无疑问,噶尔丹战死,死伤无数,只剩下了几千人。噶尔丹脸色铁青,迫着众僧众到清军中来讲和。他们只能硬着头皮来到清军营地,向他们求和,并向他们保证,噶尔丹绝不会再得罪皇上,福全将军以为噶尔丹信奉佛祖,他们一定是害怕了,才派他们来求和,这才罢手。不过这些人都是噶尔丹抛弃的,噶尔丹让他们前往清军,自己则是立刻带着剩下的数千人逃离了清军。

一六九六年,康熙陛下为了汲取前次噶尔丹逃脱的经验,命令调集九万大军,分为三个方向,以求一举歼灭噶尔丹。东线九千铁骑来自兴安岭,西线四万六千铁骑来自蒙古,即呼和浩特,宁夏,直取漠北。康熙亲自统帅三万四千名步兵,自河北出发,向克鲁伦河(蒙古国)进发。噶尔丹听说康熙三路大军包围,惶恐不安,但噶尔丹却一针见血,认为康熙亲自率领的这支军队肯定是为了表演。只要让这条路走不到,他就有了一线生机。噶尔丹也是心急如焚,他知道就算自己击败了两个集团军也没有用,而且自己的军队实在是太弱了,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损失,唯一的办法就是击溃中间的集团军。如果让自己的军队在半路上筑起一座“驼城”作为自己的防线,那么还能勉强抵挡一下,但是噶尔丹每一次下达命令,自己的军队都会四散奔逃,让自己的军队无法抵挡。

噶尔丹意识到自己的败局已定,便整装出兵,打算趁西路上的清军尚未切断他的退路,返回科布多重做旗鼓。说来也是巧合,西路的军队不知疲倦地先一步抵达了昭莫多,并且严阵以待,噶尔丹孤注一掷,率领剩下的五千人,向西线发起了进攻。

一开始,清军佯装落败,把噶尔丹的余部引到了密林深处,让噶尔丹的弓箭手没有机会施展出自己的长矛。

另外一支清军则乘着这个机会,带着自己的骑兵去包围了噶尔丹军队身后的那些老人和妇女,在一片混乱之中,噶尔丹的老婆也被清兵杀死了。

噶尔丹只有十几个人,在这十几个人的带领下,一路狂奔而去,在这十几个人之中,还在继续招揽其他蒙古头目,最终聚集到了五千多人。

看到噶尔丹如此狼狈,所有人都想要逃跑,在接下来的旅途中,越来越多的人逃跑,噶尔丹绝望了,他也没有办法,只好带领着仅存的几个忠诚的手下,在科布多周围打猎。

一六九七年,一向身体硬朗的噶尔丹突然病倒,卧床不起,众僧侣在帐篷外面诵读祷告,噶尔丹却是一声一声的呢喃。就在这个时候,噶尔丹突然发现自己的面前有一道五颜六色的光芒,他隐约的看见自己的师父,五代大喇嘛,驾祥云而来。一位野心勃勃的大人物噶尔丹,就这样悄然无声的逝去,而他身边的几位僧人,则是将他的尸体焚毁,送到了自己的家乡。而策妄却把噶尔丹的灰烬,当作与清朝议和的条件,向康熙进贡。一代枭雄,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离去了,对于噶尔丹来说,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物,他的战斗风格,给后人带来了无数的故事和启发。

0 阅读:18